更新时间:2024-07-03 20:30
昼伏夜行,汉语成语,拼音:zhòu fú yè xíng,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出自《战国策·秦策》。
白天隐伏,夜里行走。一种隐蔽行动。参见“昼伏”。
《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白虎通·诛伐》: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为袭也。
《东观汉记·郭丹传》:“(丹)昼伏夜行,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
《魏书·萧宝夤传》:“文荣(华文荣 )与其从子 天龙、惠连 等三人,弃家将 宝夤 遁匿山涧,赁驴乘之,昼伏夜行, 景明 二年至 寿春 之 东城戍。”
《元史·张晋亨传》:“晋亨 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
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再说伍员同公子胜,惧郑国来追,一路昼伏夜行,千辛万苦,不必细述。行过陈国,知陈非驻足之处。”
陈毅《寄友》:“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近义词:昼伏夜动、昼伏夜游
反义词:日夜兼程
歇后语:属猫头鹰的
作谓语、定语;指秘密赶路。
春秋时期,楚平王十分昏庸荒淫,竟霸占自己的儿媳妇,太子老师伍奢认为不妥被抓起来,楚平王命他写信叫回外地的儿子伍尚与伍员(伍子胥)。伍尚回去后与父亲被杀,伍子胥历尽艰辛,昼伏夜行,十分小心风吹草动,终于逃到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