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18:02
曹羁,姬姓,曹氏,名羁,羁,拼音 jī。春秋时期曹国大夫。戎人侵犯曹国,曹羁三次进谏,曹伯不听,于是逃亡陈国。孔子认为这样做符合君臣之间的道义。成语故事“三谏之义”便源自于此。
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年),曹庄公逝世,戎人不顺服。戎国与曹国毗邻,地域相近,交往密切。曹庄公曾娶戎女为妃,生公子赤,常居戎地。此时,公子赤在戎。
戎人想扶持公子赤归国争位,进攻曹国,曹羁劝谏曹伯∶“戎人众多,且最不讲信义,您不要亲自迎敌。”曹羁进谏三次,曹伯不听,于是逃往陈国(今河南淮阳)。戎人打败曹国,公子赤即位,是为曹僖公。
三谏之义: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王维堤、唐书文《春秋公羊传译注》:曹羁:曹国大夫。羁离曹奔陈的原因是“三谏而不从。”而不是戎逐羁而立赤。杜预注《左传》云“羁盖曹世子也。”“盖”为疑辞,实属臆说。因曹伯射姑于去年卒,世子逾年,当立为君,不得复称世子。故孔疏引贾逵说,以为羁是曹君。但羁若是曹君,当书曹伯羁,今不书伯,知非君。故杜、贾二说皆无据。
《通义》引惠士奇曰:“郑伯窹生卒,世子在位未逾年,故称名;曹伯射姑卒,世子在位已逾年矣,当书曹伯羁出奔曹,不称伯则称曹羁非君也,安可与郑忽同例哉。”驳杜甚力。羁,拼音 jī。
《潜夫论·务本》:“昔曹羁有言:“守天之聚,必施其德义。”(此句乃曹大夫僖负羁之言∶“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疑东汉经学家王符引用之误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曹羁者何,曹大夫也。曹无大夫,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曹羁,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従,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