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延世

更新时间:2023-11-23 09:43

曾延世(841年~923年),为曾参三十六世孙,曾隐之五子,为曾氏龙山衍派始祖。

人物生平

曾延世于二十二岁时娶王潮之妹(王审知之姐)王婉贞(封郡主)为室。唐广明间(880年),曾延世率家族辅助其内弟王潮王审知等组织义军,继而攻打福建,剪除地方割据势力,转战福、漳、泉诸州郡。

据《温陵曾氏族谱》中《始祖兄弟分居附录》记载:延构、延福、延锋、延谦、延晖、延曜分别又徙居于江西上饶,吉阳、庐陵还有桂林南丰、新深永丰等地。其初“曾氏启族于泉州南安县三十五都五峰山下白石里(上曾),传至六世祖峤公,为司农少卿,分派入城……(见《西亭曾氏族谱序》)在此期间曾氏其他子孙分别“占籍漳、泉、福三州”。“至九世祖曾公亮为宰相、始建龙山祠宇”。曾氏后裔以“龙山”为堂号、称“龙山衍派”。

人际关系

曾延世与王婉贞生两子,长子曾教(官右卫大将军);次子曾运(官东昌司马兼兵马都总管)。

长子曾教,生五子,曾盈、曾允、曾衡、曾藏、曾免(皆任唐官);曾盈生曾光谊、曾甫、曾贽。其中曾贽(唐秘书少监)生三子,长曰曾琳(赠太尉、曾溪、福州同派);次曰曾璋(漳州祖);三曰曾珪(漳州祖);而曾琳生三子,长曰曾嵩(赠宋州司理参军)次子曾逸(官清溪宰),三子曾逢(官兴化令)。以下支繁叶茂,有居同安长兴里(曾溪祖),有往福州、漳州……以下仅叙泉州、晋江一派。

曾运,生甲子(长子扣、次子浤、三子灌、四子曾苌)其中二子曾浤(唐内侍省使)生五子,长子曰锐,次子曰堪,三子曰岘,四子曰缉,五子曰素。其中长子曰锐(官右卫将军)曾锐生子曾瓒(泉州录事参军)曾瓒生子二,长子曾自操(闽察推常侍)为西廓及石路头、坊尾一派之祖;次子曾峤(泉州节度使、赠太师秦国公)由白石分派入泉州城西龙山。曾峤生子二,长子曰曾稹(秘书正字)次子曾穆(德化令、殿中丞、赠太师、魏国公)。曾穆生四子:长子曰曾会、次子曰曾愈、三子曰曾介、四子曰曾俅,这一房系为龙山八世祖。晋江属泉州府首邑,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县皆出其中,兹依本支分述如下。

(一)曾会房系

曾会,(952-1033)曾穆之长子,字宗元,晋江人,生於后周广顺壬子年(公元952)二月十二日,登宋端拱元年戊子解元,联旋己丑会元,榜眼,官光禄寺丞直史馆、迁殿中丞知宣州,由三司判官出为两浙转运使、历真宗、仁宗两朝,凡出入四十五年,典领宣、处、台、建、颖、池、明七郡,止刑剖郎中,集紧殿修撰知明州,以子曾公亮贵,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楚国公(详见《泉州历史人物传》)。曾会生六子:长子曰曾公度、次子曰曾公亮、三子曰曾公立、四子曰曾公爽、五子曰曾公望、六子曰曾公定。

1、曾会长子曾公度,晋江人,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年)登蔡齐榜进士,知濠州钟离县主薄,赠承议郎(居濠州)。曾公度子曾孝章(官陈州通判,居濠州、今安徽凤阳)。曾孝章子二,长曰曾谌(官赵州司户);次子曾湮(官司理通远军)。曾谌子二,长曰曾求达(官武功大夫,居濠州);次子曾求仁(官全吾将军、归泉州)。曾求仁子二,长曰曾夤(官驸马都尉);次子曾竂(官平江都监、居江苏平江)。

曾夤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六月初一日拜诏为驸马,娶崇国公主。《宋会要帝系》及《十朝钢要》均载:“以故相曾公亮世孙侄 进士夤为左卫将军驸属都尉,选尚嘉德帝姬崇国公主。”

曾夤于靖康二年丁未(1127年),从二帝北狞,殉金人之鞋。生一子曰曾绍(武功郎);二女( 长和义郡主)适徐公选;次子嘉郡主,适胡居训。

曾夤孙(曾绍之子)曾苇(兴化路都总营)为梨坑(今晋江内坑)桔里租、时晋江县慰王悦为疏九溪之水灌洋田,曾苇便带曾氏家族来围海垦田,并名其埭曰“曾苇埭”。曾苇后复延回梨坑桔里,留在曾苇埭的曾姓家族“在埭北立王公(即晋江县尉王悦)之祠以祀之”。

2、曾会次子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福建晋江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己亥(999年)。公亮幼时既聪慧、好学又勤备。轻兴元年(1022年)“以父荫授大理评事。”这是登入仕途最捷便的门径,可是公亮却不愿因“父荫”而享受这种特权的待遇、坚决“不赴调”。从这一点上看,曾公亮确实是一个很有志气的青年。

宋仁宗天圣二年甲子(1024年),曾公亮26岁,以他自己的才华,举进士甲科第五名。由此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授知会稽县,后延太常博士,补国子监直讲,改诸王府侍讲,除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癸未(1043年)擢天章阁侍制。未几,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皇祐三年辛卯(1051年)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至和二年乙未(1055年)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嘉祐元年丙申(1056年),升给事中,参知政事。后又迁为枢密使,检校太傅兼郡牧制置使,“专本兵之柄”,掌握军事大权。关于“军制措置”、“边防屯戍”、“备御轻重”等军事大计。宋代仁宗康定元年庚辰(1040年)至庆历四年甲申(1044年)曾公亮奉敕主持编写《武经总要》40卷,仁宗御制序文。

嘉祐六年辛丑(1061年)曾公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登宰相位。英宗即位,加公亮为中书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神宗即位,为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加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封英国公、兖国公,登上元宰。神宗熙宁二年已酉(1069年)加曾公亮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

神宗熙宁三年庚戍(1070年)曾公亮以年老避位,自清罢相,拜司空,领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翌年,又起判永兴军。神宗熙宁五年壬子(1072年)曾公亮以太博侍中致仕。元丰元年戍午(1078年)曾公亮卒,享年80岁。卒时,神宗皇“帝临哭,辍朝三日”,并亲篆其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庭,谥“宣靖”。

曾公亮夫人陈氏,为武信军节度使康肃公尧咨之女,生三子:长子曾孝宗,次子曾孝宽、三子曾孝纯。

曾公亮长子曾孝宗,字恭祖,晋江人,官朝奉大夫,尚书屯田员外郎,军器少监、金紫光禄大夫。曾孝宗娶赵诚之女,封夫人,生子四,长子曰曾諝(官太常太祝);次子曰曾说元丰八年乙丑登焦蹈榜进士,(奉直大夫、淮东提举、进太常太祝);三子曰咏以举人授(奉直大夫、太常寺太祝、淮东提举)四子曰曾讷(太常太祝,进大夫淮东提举)。其后裔皆名列士行,为河南郑州祖。

曾公亮次子曾孝宽,赐同进士,知桐城、咸平、除秘阁修撰,提点开封府,入知审官东院判刑部。熙宁五年,迁枢密都承旨,擢枢密院,吏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右丞相,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秦国公。曾孝宽生子二,长曰诜,次曰诚。

曾孝宽长子曾诜,官承事郎,大司农少卿生子二,长曰恂,次曰怿。居郑州,子孙家焉。

曾孝宽次了曾诚,官参议郎秘书少监,赠太子太师中书令,尚书令,秦国公。曾诚娶吕嘉问之女,封相国夫人;继娶田氏,封福国夫人。生子五子,长子曰忻,字喜道,朝奉大夫;次子曰曾忭,字乐道,承事郎;三子曰愉,字安道,登仕郎;四子曰怀,字钦道,位居宰相;五子曰愔,字遵道,迪功郎晋朝散郎儒林通判。

曾诚四子曰曾怀,晋江人,官至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迁光禄大夫复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鲁国公。淳熙二年乙未(1172年)三月初五日薨。上闻之,辍朝三日。赠少保,曾怀崇祀泉州府学乡贤祠。妣黄琦女,加封至鲁国夫人,生子三,长曰曾宫,官通直郎,直秘书阁,为江苏常熟祖;次曰曾密,官承事郎,为晋江坑恤祖;三子曰曾宁,官承德郎,衢州通判,其后裔居晋江乐裳山(今罗裳山)福里(今福埔),有玉邱石流传为印石曾府为记。也有分居潮州连江、定海、内坑、浮桥、北门外、安溪后山、惠安獭屈、上田岭头等处。

曾密生子二,长子曰綦,官承奉郎;次子曰棨、官文林郎。曾綦生鼎伯;鼎伯生仪孙为龙山曾氏十六世祖,这一房系据《温陵曾氏族谱》记载:

龙山曾氏22世祖曾史分居连江;

龙山曾氏22、25世祖曾以成、曾进宗分居南京;

龙山曾氏22世祖曾朴实分居郡城大寺后;

龙山曾氏24世祖曾子迁分居北门;

龙山曾氏24世祖曾子选分居浮桥;

龙山曾氏24、25世祖曾子新、曾梅宇分居安溪后山;

龙山曾氏25世祖曾道奇分居惠安上田岭。

曾宁生子三,长子曰曾洁,宣议郎,徽州宣议县丞,开派内坑祖;次子曰曾彝,通仕郎,左正言曾厝垵祖;三子曰曾紧,承务郎临安盐官县祝。

曾洁为龙山派十四世祖,生子二,长曰曾袭祖,赠修职郎,武德骁骑尉;次子曾承祖,修武校尉

曾袭祖子曾念三,思贡生,修职郎,武节骁骑尉。生二子,长子曰曾新思;次子曰曾新惠。

曾新恩,讳新贯,字三才,福建晋江人,千户散骑侯,为内坑东宅祖;因保架北征,抗拒元兵有功,受封散骑子户侯。卒于元延祐二年乙卯(1315年)三月十一日;娶晋江桐林承议郎兴化令黄逸之妹,封宣人,生子三;长曰成,次曰俊,三曰杰。其中曾俊,历元不仕,持节兴家,生有九子:长子曾庭榖;次子曾庭璲,曾庭璲之四子曾肃(官奉议大夫)其长子曾塘生,号职忠,塘生之长子曰曾孟初为乌窓房组;次子曾克明;三子曾克祯为新厝房祖;四子曾克芳为糖房祖,糖房祖又分下房祖和亭顶祖;五子曰曾克靖为隔壁祖,六子曾克恭为下寮祖;曾肃之三子曾白长,为后巷祖。曾俊五子曾庭禄为坑尾祖;七子曾庭玉,为三甲祖;九子曾庭秀,为后库祖。还有曾新恩三子曾杰为东宅埕上祖。

传至曾新恩为龙山十七世祖,这一房系从明朝成化弘治的曾钦仁(二十三世祖)繁衍至明未崇祯的曾宏著(二十八世祖),其子孙闻动、闻仍、闻储及贞韬、贞亮,还有尚贤、尚养、尚载于荷郑·清初迁居台湾。(据台湾曾繁藤编著的《曾姓移居台湾大族谱》中的《曾珪——延祚宗派移居台湾谱系》记载)。

曾新惠为内坑东福祖(宫仔口),这一支系曾氏后裔又繁衍石湖潭、田边、新铺等。曾宁次子曾彝,以不附韩侂胄,谢病回家(为曾厝垵祖),生子曰曾仲玉(赠光禄大夫),仲玉生子曰曾道唯,道唯之子曾渊。曾渊於宋德祐元年侍从执政,兼同知框密院。曾渊之子曾光绰,官框密院,1276年举家随瑞宗室皇帝入闽,择居同安县之嘉禾里(今厦门市)南交浦村曾厝垵,(为龙山曾氏十八世祖。生有二子,长子曰曾昭;次子曰曾旷)。

曾光绰的长子曾昭传曾员,为凤阳县迪国郎,这一房系传至龙山二十三世的魁松,生有三子:汝珍、汝纯、汝盛均居同安;而魁松之弟魁梧分籍于海澄厚境为始祖。

曾光绰的次子曾旷传益贯,曾贯生曾昌,曾昌生有四子:长子曰曾博,次子曰曾厚,三子曰曾高,四子曰曾明。曾博、曾高均居曾厝安。而曾厚分籍海澄儒山为始祖。值得一提的是曾明为龙山曾氏二十二世祖,于景泰天顺年间入赘海澄新安丘氏,生有二子,长子曰大发,次子曰正发。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其长子大发出继海澄新安丘姓为肇基始祖。从此其后裔,彼此之间不能通婚,这就是曾 同宗的渊源来历。

曾公亮三子曾孝纯,赐同进士出身,官殿中丞,进朝奉大夫,光禄少卿,赠大中大夫进少师。生有四子:长次曰曾谊,尚书刑部郎中,朝散大夫;次子曰曾注,礼部尚书,朝奉大夫;三子曰曾综,右从政郎,陛奉议郎;四子曾伫,右从政郎,汇东总管。均居河南郑州一带。

3、曾会三子曾公立,晋江人,官大司空,开封府仪同三司、进太博,生有四子,长子孝光,次子孝雍,三子孝广,四子孝扬。较显者有孝广,字仲锡,晋江人,初为北外都水丞,出通判保州,复原官,历水部员外郎,迁都水使者,提点永兴路狱,陕西、京西转运副使,两浙转运判官,左司郎中,然后摆户部待郎进尚书,罢为无章阁待制知杭州、又知潭州,加显漠阁直学士知郓州,知饶州,徙广州,历成德军、太原府,寻复官文渊直学士。曾孝广在宦途上转徙不定,但所到之处,都留下政声。以疾卒,享年六十赠正议大夫。崇祀乡贤。曾孝广娶王氏,封太原郡夫人,生有五子,一曰评,官朝散大夫,直秘阁;二曰 ,宦奉直大夫;三曰诘,为朝奉大夫;四曰询,为之符三年登李釜榜进士第,朝奉大夫,直秘阁学士;五曰诗,为朝奉大夫。这一支系均居徐州、郑州一带。

4、曾会四子曾公奭,晋江人,进士出身,官至都官员外郎上柱国礼部尚书,赠朝议大夫。著有《军政备览》一卷。生有一子,曰曾孝廉,字子玉,官至朝清郎,授江西提举常平,赠太中大夫,生有三子,长曰护,次曰诞,三曰谓。其中曾诞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登何昌言榜进士,授知河南信州沈邱。曾诞娶郑氏,封孺人,生一子曰橙,曾延逝世后崇祀乡贤列名文苑。其派下均居镇江一带。

5、曾会五子曾公望,晋江人,于宋仁宗定康元年庚辰(1040年)登进士,官兵部郎中,特金紫光禄大夫。生有三子,曰孝绰、孝述、孝蕴。其中曾孝蕴,字处善,宣和初由天章阁待制知歙州,以功进显漠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赠通议大夫兼少师,崇祀乡贤,曾孝蕴娶景温之女,赠秦国太夫人,生子四,长子曰注,官宣议郎,朝清大夫,江东南路都转运使知琼州;次子曰浩;官朝散大夫,宣教郎,鄂州通判;三四曰浃,官宣汉郎,福建转运使;四子曰浚,官承议,绍兴三十年登梁克家榜特奏名进士。居池州一带。

6、曾会六子曾公定,晋江人,字季生,于宋庆历二年壬午(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五名会魁,官秘书丞,集贤殿校理,特金紫光禄大夫赠少保。曾公定生有三子,曰孝彦、孝厚、孝序。其中曾孝序,字逢原,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兼龙图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谥威愍,崇祀忠节。曾孝序娶尚书刑部郎中,经略安抚使右谏大夫蔡挺之女,封一品太夫人,生子三,长子曰曾谠,官朝请大夫,字微观,直秘阁右朝议大夫;次子曰曾读,官奉直郎,字圣训,朝请大夫;三子曰曾訏,官京东安抚机宜,与父曾孝序威愍忠节赴难,赠承议郎。其中曾谠之子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晋江人,科中之后,初为尚书郎,中奉大夫,直秘阁修撰,知荆南府、直宝文阁奉祈,进右文殿修撰,户部员外郎、擢太府正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及京,湖军马钱粮,虔州郡守。曾慥 的著述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有《类说》50卷;《道枢》42卷;《高斋漫录》1卷;《乐府雅词》5卷,还有《宋百家诗选》50卷、《续选》20卷;《通鉴补遗》100篇,《至游子》2卷。曾慥在《泉州府志》中为理学名臣。崇祀乡贤,列名文苑。娶邢氏,封宣人,生一子,曰袤。

(二)曾愈房系

曾愈(960-1043),字于义,曾穆之次子,晋江人,宋大中祥符四年辛亥(1011年)登徐奭榜进士第,官朝列大夫,秘书丞,娶刘昌言之女,封彭城县君,生有一子,曰曾公济。字祖德,居晋江,官朝议大夫,封司徒,赠大中大夫,配徐氏,封恭人,生有三子:曰孝仪、孝仁、孝杰。

1、曾孝仪,官朝敬郎,太子右赞善大夫,生有二子,长子曰曾讽,官翰林学士,次子曰曾详,官户部尚书。曾详生三子,长子曰曾憕,为驸马承事郎,次子曰曾恬,三子曰曾慨。

曾详长子为驸马曾憕生二子,长子曾庆辰,官宣议郎光禄大夫。次子曾应辰(1190年)科中进士,官兴化府军仙游县尉,赠太师秦国公。曾应辰生有四子:长子曾从龙,次子曾用虎,三子曾天麟,四子曾治凤。

曾从龙,愿名一龙,字君锡,号子明,又号去帽居士,福建晋江人,龙山曾氏十四世祖,生于宋孝宗淳熙元年甲午(1174年),庆元五年己未进士第一,科中状元,宁宗皇帝御笔亲改为“从龙”。宁宗在《御笔改名敕》中,称赞他“有经纬之文章,乃天下之贤才,具经纶之猷略,作上国之利宾……”,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迁兵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为南宋外交使节出使金国。返后年擢迁刑部尚书;嘉定六年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太子宾客,改参知政事。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宁宗病殁,理宗立,胡榘唉使党劾罢从龙以前之职,提举洞霄宫谪知建宁府,曾从龙适逢母丧,辞官奔丧,服除起用为湖南安抚使,改知隆兴府,复提举洞霄宫,改万寿观兼侍读。端平元年(1234年)授资政殿大学士,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不久,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未几言验,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端平元年十一月,积极筹边防事宜,朝廷主和派以边用不足为由,提出反对意见,理宗召回,改壮志难酬,于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享年六十二岁,卒后,理宗皇帝“遗表上闻,震悼辍朝,遣便临奠”赠少师、太师,封清源郡公,进封吉国公,宗祀泉州府儒学乡贤祠。曾从龙娶陈氏,封清源夫人,晋封秦国夫人,生有四子,长子曰巽伯、次子曰履伯、三子曰颐伯、四子曰升伯。

曾从龙长子巽伯,官承奉郎主官泉州神祐观升嘉善大夫,生一子曰曾衎因早世,由白石泰亨次子曾昌孙入继,曾昌孙官古田令,生有二子,长子曰崇卿;次子曰桂卿

曾昌孙长子崇卿,生二子,长子曰国佐,官教谕。国佐传希哲,希哲(一云师德)为龙山曾氏十九大世祖,生有三子,长子曰曾荣祖,传至龙山24世出祖质峰和昆峰两兄弟均移居南安,尔后质峰这一房系至清初31世瑞峰迁台北。次子曰朝佐,官侍读学士,生有五子,长子曰曾师质;次子曰曾师器;三子曰曾师贤;四子曰曾师甯;五子曰曾师明。其中长子曾师质生有四子曰曾谦亨、曾晋亨、曾巽亨、曾泰亨这一房系均居泉州、晋江一带。而五子曾师明为龙山曾氏十九世祖,分居安海西安,生有三子曰曾海生、曾仁安生、曾童寿生。由曾童寿生这一房系传至龙山曾氏二十五世祖曾仲魁,进士,官刑部尚书,曾氏后裔尊称为复姓公。南安后厝房、乌厝辽、江泉、仁福及晋江内、外曾均为曾仲魁的后裔。

而曾兴祖和曾英祖其后裔均居同安西埔、泉州,晋江等地。

曾昌孙次子桂卿传至龙山十八世祖曾郊(官兴化都事)为池店洋里的开基祖;至龙山十九世祖曾稷为池店曾仓的开基祖,又至龙山二十世祖曾佑生传至二十五世祖曾南箕迁居于御辇。

次子曰履伯(天麟之子出继曾从龙)官承奉郎,理兴化涵头盐仓。

三子曰颐伯,(用虎之子出继曾从龙)官承务郎知江西提刑察使。

四子曰升伯,(治凤之子出继曾从龙)官承奉郎兴化军涵头都仓。

曾用虎,字君遇,自号盘隐居士,福建晋江人,庆元四年戊午(1198年)与曾从龙同榜举人。开禧新元1205年补国学生,曾用虎“月书季考,率占上游”,于是被推荐登上仕版,初为建安户曹掾,洗手奉职,调常州犇牛镇,改秩知台州宁海,不久知南剑临尤溪县,擢通判福州,宋理宗绍定间(1228-1233年)知兴化军,进直秘阁知府事,提点江西刑狱并兼郡事,移转运判官。理宗端平二年乙未(1235年)进直华文阁摄帅事。同年五月除尚书吏部郎中。隔年十月改户部右曹,再除工部,后经略帅广西,于淳祐五年乙己1245年十二月朔卒正寝,时年七十岁,进阶朝议大夫晋江开国男。曾用虎初娶陈氏,先卒,继娶留直阁女(即丞相留正的孙女)生三子:长子曰谦仲(官户部郎中),次子曰颐伯(用虎之子出继曾从龙,官承务郎知江西提刑察使),三子曰孚仲(进士,知漳州、长泰县宰)。曾用虎是宋末名臣。崇祀泉州府乡贤祠又被兴化府崇祀于名宦祠。

曾天麟,福建晋江人,于宋理宗嘉定十年(1217年)吴潜榜登进士,官军器少监。其子孙后裔多仕宦为南安金田祖。

曾治凤,字君仪,福建晋江人,开禧元年乙丑(1205年)登毛自知榜进士,升广东路提刑,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并兼管农桑,又升知广州军州兼内劝农事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步马军都总管,尔后,又知建宁军州兼管内劝告农事。曾治凤宦路三十余年,尽在烈日霜风中奔波。著有《东皋文集》。曾治风娶林氏、李氏、继娶陈氏、生有二子,长子夏季、次子升伯(出继曾从龙)。这一房系曾氏后裔均居莆田、仙游、泉州、晋江等地。

曾详次子曾恬,承议郎子曰逢辰为宣议郎。曾详三子曾概,官承议郎,生有二子,其长子曰曾宾知荆州府,次子曰曾宪为中议大夫

2、曾孝仁,福建晋江人,官朝议大夫,朝散大夫,提点宫使,户部郎中。生有三子,长子曰曾 ,于大观三年(1109年)登进士,官朝散大夫,参知政事。次子曰曾谔,于大观元年(1107年)登进士,官吏部郎中;三子曰曾访,官学正,将仕郎。

3、曾孝杰,福建晋江人,官通直郎,知温州平阳县,承议郎,生有四子,长子曰诫,次子曰谏、三子曰谦,四子曰諴 ,其后裔皆有仕绩。

上述为曾愈本支世裔瓜瓞源流概貌,不但曾氏后裔分居于晋江的安海、西垵、内曾、外曾、南安的水头、石井、洋里,曾仓还有泉州、惠安、兴化莆田、厦门、漳州、福州、江西、河南等地,同时据《温陵曾氏族谱》记载:

龙山曾氏11世曾諴为永福县祖,

龙山曾氏13世曾宁为莆田胪头祖,

龙山曾氏16世曾荷孙崇安县令为莆田祖,

龙山曾氏16世曾显孙为莆田沂山房祖

龙山曾氏17世曾彦卿为南安后房祖,

龙山曾氏17世曾元贵为泉州城内铁炉庙祖,

龙山曾氏17世曾天麟子孙为南安金田祖,

龙山曾氏18世曾复初为兴化东坡祖,

龙山曾氏19世曾万二(治凤五世孙)为晋江吴埭祖,

龙山曾氏19世曾万五(治凤五世孙)为仙游瑕石祖

龙山曾氏19世曾稷为池店曾仓祖,

龙山曾氏19世曾师明为安平西垵祖,

龙山曾氏20世曾荣祖、曾兴祖为泉州城内祖,

龙山曾氏20世曾晋亨、巽亨为晋江蔡街祖。

(三)曾介房系

曾介(967-1051)字源兴,曾穆之三子,晋江人,御辇开基祖,官秘书丞,两举朝奉大夫,特乞恩赠秘书省,娶黄氏,恩赠同安县君,生一子,曰曾公敏。

曾公敏,官衢州录事参军,赠大中大夫,御辇开宗祖为龙山九世祖,娶吕氏封武宁郡太君,生有五子:长子曰曾孝若,登科出身举人,次子曰曾孝常,官颍州沈丘县令;三子曰曾孝本,官将仕郎;四子曰曾孝恭,官朝议大夫,赠大中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五子曰曾孝著,官通直郎。其中与晋江关系至切者为公敏之四子曾孝恭。

曾孝恭,娶许氏,封太宁郡夫人,生三子,长子曰曾谘,次子曰曾诲;三子曰曾譓。

1、曾孝恭长子曾谘(官宣议郎),曾谘生曾意(官文林郎),曾意生曾宪(官迪功郎)和寰(官通直郎),曾寰生曾纪(官文林郎),传至龙山十五世祖曾宣。自号后山居士,登宋咸淳四年戊辰(1268年)进士,不久,元兵入都,曾宣保驾护送皇帝过境,谥“靖节”。生有六子:生子曰曾冲俨;次子曰曾冲佐;三子曰曾冲仁;四子曰曾冲仪;五子曰曾冲休;六子曰曾冲佑。尔后,御辇曾氏后裔奉曾宣为御辇开派一世祖。曾介这一房系的后裔相继分居于池店、紫塔、外州、旧铺、新铺、清蒙,霞尾、陈埭等地。同时据《御辇后氏族谱》记载:

龙山曾氏10世祖曾孝常分派钱塘(今钱头村),

龙山曾氏20世祖曾文斌迁居金井新市,曾文烨开派后渚,

龙山曾氏21世祖曾享宗迁居同安,

龙山曾氏23世祖曾稀龄迁居南安,

龙山曾氏24世祖曾宗兴迁居石头街后厝,

龙山曾氏25世祖曾明一开派南楼房在福清县

龙山曾氏24世祖曾宗戴分派钱头,

龙山曾氏31世祖曾拔龙于雍正年间迁居台湾。

2、曾孝恭之次子曾诲,官承奉郎,为龙山曾氏十一世祖传至龙山曾氏十六世祖曾阴居安溪。曾阴生有四子,长子曰曾朝应,次子曰曾朝政,季子曰曾朝宋,四子曰曾朝仕,其中,曾朝仕这一房系据《台湾水照谱》记载,传至龙山三十世的,奎西、奎成、奎长均居台湾。

3、曾孝恭之季子曾譓,官通直郎,譓生有一子,曰曾志,官文林郎,曾志生有二子,长子曰曾宇,次子曰曾宙。其后裔繁衍何处末详。

(四)曾俅房系

曾俅(970-1060),字振兴,曾穆之四子,晋江人,官将仕郎,司录参军,娶张氏,生一子,曰曾公稔,官将仕郎。曾公稔生一子,曰曾孝和,官将仕郎。孝和传至龙山曾氏十一世祖曾愿,官德庆教授,例赠文林郎,从事郎。生有二子,长子曰曾世昌,次子曰曾世称。

1、曾世昌,晋江人,宋特奏名进士,官抚州临州县尉,娶林 继扬氏,生有二子,长子曰耆卿,官朝议大夫,官龙岩县主簿,耆卿生一子,曰伯清,伯清生有三子,长子端友,次子谦友,三子恭友。端友生克顕和益光;谦友生曾华孙、曾茂孙、曾慈孙;恭友生曾佑孙、曾佀孙、曾仁孙、曾杰孙。而曾世昌次子耆龄生一子,曰伯诚。伯诚生有二子,长子曰必济,官武功大夫;次子曰必忠,官文林郎。必济生曾潜孙、曾硕孙、曾信孙、曾贯孙;必忠生曾能孙。曾世昌这一支房系,枝繁叶茂,有龙山曾氏十六世祖曾华孙分居晋江曾井,又分居里厝。有曾佀孙生崇叟之子曾元起为龙山曾氏十八世祖开基金井新市,又分居龙湖曾厝、亭店、龙园等,特别是分居于台湾的新市甚多。有曾杰孙居龙屈。曾仁孙后裔曾元靖生五子:淮、沂、渭、潮 、沔。长子曾淮公为龙山十九世祖,迁居惠安张坂浮山村(又名獭江獭窟)。生于五子:长楠公、号玉峰,迁居台湾台南。次椻公、号永锋。三杞公、号宜峰,迁居惠安张坂塘边(群力村)。四梓公、号宜峰。五椿公、号安峰、迁居福州。世界曾氏宗亲总会已故会长曾纪华乃獭江曾氏四房宏峰公之后裔。獭江曾氏后裔又有分居台湾省新竹市竹堑吉羊仑庄等等……。次子曾沂公为龙山十九世祖生有四子,曰曾均进、曾均毅、曾均贤、曾均礼。迁徒于惠安梁山兜。有潜分居花锦里;有分居安溪后山;有分居泉州城西;有迁徒于晋江吴埭头曾厝,还有迁徒于广东潮州……。

2、曾世称,晋江人,官文林郎,为龙山曾氏十二世祖,生有三子,长子曰曾岩寿(官通直郎),次子曰曾岩士(官承直郎),三子曰曾岩说(官文林郎)。其长子曾岩寿生一子,曰曾祖禹,曾祖禹生泰亨,泰亨生五子,曰曾杰孙、曾英孙、曾奕孙、曾美孙、曾莫孙(出继曾从龙,改名昌孙)。三子曾岩说生有一子曰曾宗旦,曾宗旦生有二子,长子曰曾邦哲于1235年特奏进士,官广州怀集令、生有四子,曰曾传孙、曾喜孙、曾庆孙、曾桂孙。其后裔均居于广州。曾宗旦次子曰曾邦文,曾邦文生有三子曰曾沈孙、曾同孙、曾复孙,其中曾沈孙后裔曾子清(官将师郎)生二子永充和永德分居莲湖。曾世称这一房系从曾岩寿的长孙曾泰亨为龙山曾氏十五世祖传至龙山曾氏十九世祖曾希益,其相传五代的曾氏后裔分徙极广:有开基苏内的曾信添,又分居溪东、赤店、周坑、苏厝、曾厝、草奄塘、大白山、曾坑、苏前等;有开基内湖的曾子清,分居石狮、南安、广东潮州,厦门、安溪、台湾等;,分居英林、港塔、洋仔坑、龙湖等,还有分居塘市、前曾、许塘、三光天等。据《武城曾氏族谱》记载,曾美孙后裔曾朴轩为龙山曾氏二十世祖,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78年)由南安上曾的石房徒居晋江青阳沿塘(今莲屿社区),此一支系瓜瓞绵绵,曾朴轩之后裔于清代,曾廷雍及曾廷宣迁居于安海;曾珍海迁居于霞落沙(今称后厝街),曾士贵迁居于深沪,还有曾朝奎于清初迁居于磁灶上钞,又据《温陵曾氏族谱》记载,曾朴轩的后裔,曾文定于明末清初就迁居于台湾。

曾氏开始光前于鲁、鼎盛于宋,宋尤其滋茂于晋江,所谓“唐封宋敕,榜眼状元门五相,御笔皇碑,玉蟒金袋笏赢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