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1:53
《望夫词》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作品。此诗描写一位闺中女子彻夜思念出征在外久不归家的丈夫的情景。全诗构思精巧,婉转别致,后两句以长夜未眠的思妇对曾给她好音讯的卖卜人的怨恨来反衬她对丈夫的思念之切,尤具神韵。
望夫词
手爇寒灯向影频⑴,回文机上暗生尘⑵。
自家夫婿无消息⑶,却恨桥头卖卜人⑷。
⑴爇(ruò):烧,点燃。频:频繁,多次连续,此处作不停地回头讲。
⑵回文机:织璇玑图的布机。这里用苏蕙织璇玑图的典故。据《晋书·列女传》,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⑶夫婿:丈夫。
⑷卖卜:占卜、算卦。
寒夜里思妇亲手点燃了灯烛,她不停地回头看着灯下自己的影子。自丈夫离家后,织机上也积满灰尘了。等了一夜,还没有自己丈夫的消息,那卜卦竟然没有应验,真该怨恨桥头那卖卜人。
施肩吾是位道士,但他写的诗却很有人情味,像这首诗人间烟火味就很浓。这首诗写女子的丈夫出征在外,大约是头年秋天出发,整整一年没有音信,眼看又是北雁南飞的时候,所以倍添思念。
首句以描写女子长夜不寐的情景发端。“寒”字略带孤凄意味。“手寒灯”,身影在后,不断回头,几番顾影(“向影频”),既有孤寂无伴之感,又有盼人未至的情态。其心情的急切不安已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这里已暗示她得到了一点有关丈夫的信息,为后文作好伏笔。
第二句“回文机”用了一个为人熟知的前秦窦滔妻苏蕙织璇玑图的典故,以暗示“望夫”之意。“机上暗生尘”,可见女子近来无心织布。这与“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虽同样表现对丈夫的苦苦思恋,但又不同于那种初别的心情,它表现的是离别经年之后的一种烦忧。
前两句写不眠、不织,都含有一个“待”字,但所待何人,并没有点明。第三句才作了交代,女子长夜不寐,无心织作,原来是因“自家夫婿无消息”的缘故。诗到这里似乎已将“望夫”的题意申足,但并不够味。直到末句引进一个“卖卜人”的角色,全诗的内容才大大深化,突见精彩。
清人潘德舆说:“诗有一字诀曰‘厚’。偶咏唐人‘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欲寄征人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张仲素《秋闺思》)便觉其深曲有味。今人只说到梦见关塞,托征鸿问消息便了,所以为公共之言,而寡薄不成文也。”(《养一斋诗话》)此诗也深得“厚”字诀。假如说到“自家夫婿无消息”便了,内容也就不免寡薄,成为“公共之言”。而这个“卖卜人”角色的加入,给读者暗示了一个生活小故事,诗意便深有味。原来女子因望夫情切,曾到桥头卜了一卦。诗中虽未明说“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杜牧《寄远人》),但读者已经从诗中默会到占卜的结果是如何。要是占卜结果未得“好音”,女子是不会后来才“恨桥头卖卜人”的。思妇从卖卜人那里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这话自会叫她深信不疑。因此她在寒灯下一心一意地等候,每有动静便疑是夫归,以致“手寒灯向影频”(至此方知首句之妙)。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问卜,可见盼夫之切;而卖卜人欺以其方,一旦夫不归时,不能恨夫,自然恨卖卜人。
不过“却恨桥头卖卜人”于事无补,但人情有时不可理喻。思妇之怨无处发泄,心里骂两声卖卜人倒也解恨。这又活生生表现出无可奈何而迁怒于人的儿女情态,造成丰富的戏剧效果。同时,思妇的愁怨也就增厚了。
《唐诗笺注》:眼前语说来情事弥挚。“向影频”,言顾影自怜也。“暗生尘”,是不情不绪光景。
《唐诗真趣编》:婉转曲折。刘仲肩曰:□处正是妙处。
《葵青居七绝诗三百纂释》:不怨夫婿而怨卖卜人,温厚之旨可谓怨而不怒。
施肩吾,唐代诗人、道士。字希圣,自号栖真子。洪州(一说睦州)人。生卒年不详,生当9世纪,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习《礼记》,有诗名。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元和十五年(820年)登进士第。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