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5 16:40
木吒,中国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中的神祇,其名在古书中亦写作木叱、木乂、木义、木叉、木咤等;由唐代高僧“僧伽(泗州大圣菩萨)”的两个弟子“慧岸”与“木叉”结合后演变而来,其中“木叉”一名取自梵文“pratimoksa”,汉译为“波罗提木叉”,意为“解脱”,而后“慧岸”改作“惠岸”,成为了木叉的法名,因此木叉号称“惠岸行者”或“惠岸尊者”。主要以手持浑铁棍的护法行者扮相、肩背吴钩双剑的道童装扮这两大形象出现。其在元杂剧及话本中常以天王之子、菩萨之徒的身份出现。
据《西游记》记载,木叉的外形是身穿绣衣僧袍、雄壮威严的护法行者打扮。《封神演义》则称木吒是一个道童形象,头顶䯼巾,身穿道袍,麻履丝绦,肩背上有两口吴钩宝剑,是师传镇洞之宝。明清两代的画像中将之描绘成童子发型(总角或三发髻)或秃顶的出家人模样;在《西游记》古代画作中以观世音身边威武的行者扮相出现,手持一根浑铁棍,而在《封神演义》古画中则以道派装束的童子扮相出现,手持吴钩剑。清代鼓词文学《车王府曲本封神榜》称其形象为环眉大眼、齿白唇红的少年,头戴双飘带,云鞋水袜,身穿黄衫。
据《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金吒智取游魂关》记载:“金、木二吒随借土遁,落在关内,迳至帅府前。”《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文焕怒斩殷破败》也记载:“金、木二吒辞了姜文焕,驾土遁往孟津前来。”
据《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申公豹说反殷郊》记载:“子牙无计可施,命众门人:‘借三昧真火烧这妖物!’傍有哪吒、金木二吒、雷震子、黄天化、韦护,运动三昧真火焚之。”
《西游记》描述木叉的职位是观世音菩萨身边的护法行者,法名“惠岸”,书中称其伴随观音左右作为“降魔大力士”,是佛门修士,虽是观音的首席弟子,却日常充当菩萨的贴身随从、保镖打手与助手。
《封神演义》中则将其命名为木吒,是肉身成圣的阐教修士,普贤真人之徒(即普贤菩萨),隶属于西周阵营的势力,是辅佐武王伐纣、身怀道术的周国武将,其常跟随兄长金吒一同上阵战斗,对抗各种助纣为虐的商将与截教之士。
“木吒”一名由“木叉”演化而成,而“木叉”一词源于梵语“pratimoksa”,汉语的音译全称即是“波罗提木叉”(意译则是“解脱”),后简称“木叉”(同时也是佛教术语中的词汇,为佛教的三种戒律之一)。其后“木叉”一词也被用作于人名使用,例如唐代高僧“僧伽”的徒弟之一木叉,历史上确有其人;僧伽还有另一个徒弟名为“慧岸”,是“木叉”的师兄,起初“木叉”与“惠岸”(原写作“慧岸”)是两个独立的人物,二者同为高僧“僧伽”的徒弟,后世朝代的文献将两人合二为一,误传成了同一个人,并且称为“惠岸木叉”,惠岸和木叉彻底互相绑定大致是从明代文学《西游记》开始,《西游记》中直接称惠岸即木叉,且是观音大士的护法弟子,并依托“李天王二太子”与“哪吒之兄”的身份而成名,因僧伽在宋代民间传说与后世典籍记载中被视为“观音的化身”,加上后来“惠岸”和“木叉”融合为一人,并且惠岸充当其法名,木叉则充当其俗名,而僧伽的这两个徒弟(合并后)在文学作品中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观音的徒弟(古书中记载僧伽是观音化身,因此导致后来的古书直呼僧伽的徒弟就是观音的徒弟)。而后受到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所影响,封神作者(传为许仲琳、陈仲琳,一说李云翔、陆西星)改“叉”为“吒”,加上《封神演义》这部小说的名气和影响力从明代开始日渐增大,“木吒”就替代了“木叉”成为了更具代表性的名称,并被后世多部文献作品所采用,如《张三丰先生全集》《续济公传》《昇平宝筏》《清稗类钞》等;与此同时,一些清代文学作品亦沿用了“惠岸是木叉”一说,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新说西游记》等。
后秦时期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梵网经》记载:“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鸠摩罗什所译的教诫经《佛遗教经》也记载:“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佛陀耶舍、竺佛念翻译的《四分律藏》亦记载:“不知波罗提木叉……不具持波罗提木叉。”
净影慧远的《大乘义章》记载:“言毗尼者,名别有四:一曰毗尼,二名木叉,三曰尸罗,四名为律。”
佛陀什《五分律·卷十八》记载:“波罗提木叉者,以此戒防护诸根,增长善法,于诸善法最为初门故,名为波罗提木叉。”
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中记载过一位以“木叉”为名号的小乘学僧“木叉鞠多(Mokshagupta)”,是唐代龟兹国的高僧,被龟兹人誉为“大德者也”。
北宋·钱易《南部新书·卷九》记载:“佛答阿难,吾灭度后,以波罗提木叉为师。”北宋·蔡僚《铁围山丛谈·卷五》记载:“时泗州僧伽大士忽视于大内明堂顶云龙之上,凝立空中,风飘飘然吹衣为动,傍侍惠岸、木叉皆在焉。”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记载:“徽宗南幸,还至泗州僧伽塔下,问主僧曰:‘僧伽傍,白衣持锡杖者何人?’对曰:‘是名木义(木叉),盖僧伽行者。’”赞宁《宋高僧传·一八卷·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传》中记载木叉是唐代沙弥僧伽大士的三个徒弟之一:“景龙四年(710),泗州普光王寺僧伽寂,中宗敕恩度弟子三人,即慧岸、慧俨、木叉,各赐衣盂,令嗣香火。”
宋代的道门经文咒语中也有“木吒”一词,如宋人陶弘景《太上赤文洞神三箓·五方神咒》中记载:“木吒敕东方大金顶自在轮王,火吒敕唵南方大金顶自在轮王,水吒敕北方大金顶自在轮王,金吒敕唵西方大金顶自在轮王,土吒敕唵中央大金顶自在轮王。”(木吒、金吒和“五行”确实有关);道经《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也记载:“奉请东方大金顶自在轮王神印木吒敕。”(收录于《正统道藏·洞玄部》)
脱脱《宋史》记载:“四年,遣使李木吒哆来贡。”无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那叱太子》记载:“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叱,次木叱,帥三胎那叱。”(此“木叱”即“木吒”);钟嗣成的《录鬼簿》卷上记载了高文秀写过杂剧《木叉行者降妖怪 泗州大圣锁水母》中称木叉协助观音化身的僧伽,降伏了水怪“泗州水母”(即无支祁,孙悟空的姐姐,一说是妹妹)的故事,原书已遗失。无名氏所编的道经《道法会元·卷一百十六》记载:“摄社令役使社令不得稽停哩木吒。”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七出·木叉售马》记载:“‘传吾法旨,著木叉行者化作一个卖马的客商,送了龙君与唐僧护经’……木叉云:‘我非凡人,乃观音佛上足徒弟木叉的便是。’”(本书中木叉是唐僧的十方保官之一);无名氏编撰遗存的话本残文《西游记平话》注文记载:“天王遣太子木叉与大力鬼往请二郎神,领神兵围花果山。”(收录于朝鲜古籍《朴通事谚解》)
《三教搜神大全》原文图片:
西大午辰走人《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二十三回》记载:“即差李天王统兵剿灭,妙善带天王第二子木吒太子一同督战,不得有违。”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记载:“与大徒弟惠岸行者……‘我乃李天王二太子木叉,南海观音大徒弟惠岸,特来打探军情’……‘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便差大力鬼王与木叉太子上天启奏。”(此时“慧岸”已写作“惠岸”,且与木叉合成一人,为托塔天王的二儿子、观音大士的大弟子);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记载:“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李云翔《封神演义·第十四回》记载:“见一道童,顶著䯼巾,道袍大袖,麻履丝绦,来者乃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徒弟木吒是也。”董说《西游补》记载:“唐僧领了菩萨法旨,收了徒弟,送上木叉不题。”沈达观《紫柏尊者全集》记载:“不知波罗提木叉是何骨董。”类书文集《永乐大典·卷一四一二五》记载:“水母降魔明觉巾,木叉手里借来亲。”朝鲜史料《象村稿·卷之三十三》记载:“波罗提木叉。”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木叉作为观音身边一个仪态英武的“护法行者”;“行者”在佛教里是一种用来护法的和尚,形象比较威严(《水浒传》对行者的外表描写较详细,如第三十一回中记载:“武松依前穿了行者的衣裳,带上铁戒箍,挂了人顶骨数珠,跨了两口戒刀,收拾了包裹,拴在腰里。”);但由于另一本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的出现,“手持吴钩剑的道童版木吒形象”更具影响力,直接顶替了《西游记》之中木叉的名字、形象和兵器,唯独不变的自身典型特征也只有辈分,在两本小说中他都是排行老二,是金吒的二弟,哪吒的二哥;《西游记》原文中,木叉不仅自称“二太子”,连旁白也称他是“木叉太子”。
并且在《西游记》里,紫竹林一行人的团队中,木叉的地位是仅次于观音的存在,观音座下亲传的首席弟子(正式弟子)就是木叉,在《西游记·第六回》原文中,不论是旁白侧写还是木叉本人与角色间的对白,都表示木叉自己是观音菩萨的“大徒弟”;《西游记·四十二回》中亦写有一句:“乃菩萨亲传授的徒弟,不离左右,称为护法惠岸行者。”
《张三丰先生全集》记载:“㗳哩㖿,嚤哩耶,金吒木吒咜喃㖿,唵。”(收入《道藏缉要》);《九皇新经注解·卷二》的记载中也称:“㗳哩㖿,嚤哩㖿,金吒木吒咜喃㖿,唵似我也。”《无明罗刹集》记载:“能使庵木吒婆罗门生大恐怖;能止息尸罗匐婆罗门大智之想。”《水斗》记载:“又见那勾、陈腾蛇,黄旖豹尾,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带领着小鬼与判官。”《续济公传》记载:“岳将军回了南天门,连夜就奏了玉帝,玉帝准奏,派金吒、木吒将吕岳追回。”《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二十四》记载:“贞谨即成木叉,何必受戒。”《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卷四十四》记载:“旁侍惠岸木叉,皆在焉。”《傅山全书》记载:“智宝修台阁,中三守木叉。”《昇平宝筏》记载:“龙女、木吒、将莲花屏来遮住了俺的法堂,那妖妇的箭便射不进来也。”《西游真诠》记载:“如观音使木叉示法,而身不往。”《西游原旨》记载:“‘我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观音菩萨徒弟惠岸是也’”。《彭公案》记载:“我乃西天自在仙,你跟我见见,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全来了。”车王府的鼓词《封神榜·九十九回》的记载称木吒的形象为:“身着黄杉杀蛮带,手中擎定剑二根。环眉大眼天生俊,齿白唇红少年人。”
《清稗类钞·卷三十七》记载:“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率领天上十万神兵。”(义和团请神咒)
1972年10月,无名氏《度阴宝卷》中有诗词《木咤太子降》记载:“诗曰:度己度人法不偏,阴灵阳气气源天,法天学地希贤圣,自可阴魂度化焉。”
1983年,大渊忍尔《中国人的宗教礼仪》记载:“拜请木吒二太子,太子七岁展神通,木吒令、木吒令、木吒太子下天庭、左手执金轮、右手抛绣球、绣球藏出百万兵、发豪光、使金枪、步々行、点北斗、踏七星、救诸苦、渡众生、绣球行、恩主生、统天兵、元帅恩主展威灵、收斩天下邪魔鬼、玉皇勅赐天下行、真身顖现威感应、焚香拜请到坛前、法门弟子专拜请、木吒太子降临来。”
木吒出师下山,在路上遇见三弟哪吒正在追杀其父亲李靖,于是出面救父,拦住哪吒并训斥,话不投机和哪吒打了起来,但木吒不是哪吒的对手,还没一个回合,就被哪吒用法宝“金砖”打趴下。
木吒奉师命出山,欲到西岐相助姜子牙打仗,参与对抗三十六路兵伐的战争,路上正巧遇到九龙岛四圣之一的李兴霸,木吒自报师门后,与李兴霸大战,使出背上的吴钩双剑斩杀李兴霸,完成杀敌首功。然后施展土遁去西岐见姜子牙,与大哥金吒、三弟哪吒相聚一堂。
木吒、金吒、杨戬师兄弟三人,陪同姜子牙看九曲黄河阵。杨戬出战琼霄,被“混元金斗”擒获,摔入黄河阵,金吒欲救杨戬,亦被云霄仙子用法宝混元金斗收走,木吒上阵与琼霄交战三回合,祭出吴钩双剑攻击对方,琼霄嘲笑木吒的武器,一旁的云霄先用混元金斗把吴钩剑收了,之后再用金斗把木吒收了摔到九曲黄河阵中。后来太上老君(老子)和元始天尊斗败三霄仙子,木吒以及众仙被获救,吴钩剑也一并取回。
李奇来西岐索战,木吒自愿出战,和李奇打了五七回合,李奇便逃走。木吒追来,李奇拿出发躁幡对木吒摇动,木吒不再追袭,李奇也没恋战,各回各处,后来木吒跌倒在地,口喷白沫,身似炭火,姜子牙见状为之纳闷。
吕岳用瘟疫丹释放瘟疫毒害周军所有人,除了哪吒和杨戬其余都中毒,杨戬去向神农求来仙药,救了木吒和众人,后吕岳带兵杀进城,木吒与众门人参战,金吒抛出遁龙桩想捉吕岳,吕岳躲开后立刻乘上坐骑金眼驼想逃窜,木吒见势后趁机祭出吴钩剑,砍掉吕岳的一只胳膊。
截教焰中仙罗宣现了三首六臂,将五龙轮的一轮把黄天化打下玉麒麟。金吒与木吒将黄天化救回。
木吒三兄弟的父亲李靖杀了罗宣后,也来到西岐报道,木吒向姜子牙提及李靖正是自己的父亲。
元始天尊及昆仑十二仙都给自己的弟子算命,其中木吒来问普贤真人自己将来的伐纣之路结局会如何,普贤真人说木吒打仗只有专门依靠为师传给你的吴钩剑,就不会给我九宫山丢脸。
周军刚伐纣就遇上强敌孔宣,木吒和金吒二人看见父亲李靖已被孔宣的五色神光收去擒住,于是木吒和长兄金吒手使双剑攻击孔宣,和孔宣打了三回合,然后金吒直接使出遁龙桩,木吒直接使用吴钩剑,两件法宝都扔在空中向孔宣打去,然而孔宣全然不惧,直接放出五色神光,将遁龙桩和吴钩剑统统收到自己的红光里去,金吒和木吒见状想逃,结果两兄弟都还是被孔宣用五色神光收去擒住。后来孔宣被准提道人降伏,木吒等人被救回。
哪吒因和昔日的手下败将余化大战,被暗器化血神刀所伤中了剧毒,杨戬依靠变化余化的模样去向余化的师父余元之处骗来三粒解药,摆脱余元追击带回周营救人,其中一粒解药被姜子牙交给木吒送到乾元山给哪吒使用。
阐教众仙大破诛仙阵时期,元始天尊命众门人排班,金吒与木吒各自手提香炉,领着玉虚弟子们前行。
瘟神吕岳之前因败仗回山,为了报复周军,修炼出自创的瘟癀毒阵,然后下山与周军二次打斗,木吒步战用双剑,和父亲李靖、大哥金吒、三弟哪吒、同门韦护五人一齐拥上前来,将吕岳包围住群殴。
姜子牙派金吒、木吒去拿下游魂关,俩兄弟商议,想用计取关,其二人带领一批兵马,与同样试图攻占游魂关的友军东伯候姜文焕合作,计划里应外合同取此关。兄弟二人先是扮成两个道者,以孙德、徐仁之名作为假身份,打入敌方内部,声称自己来自于东海蓬莱岛,特地来觐见游魂关守将窦荣,并自称有意相助窦荣对付姜文焕。木吒二人为了夺得窦荣夫妇信任,暗中派人报信给姜文焕;在窦荣大军面前演了一出打戏,假装与姜文焕大战一场,又生擒了姜文焕手下一个叫马兆的将领,但窦荣之妻彻地夫人仍对木吒二人有所提防,并两次提醒窦荣要小心俩人,但木吒二者通过对质与激将,使彻地夫人暂时放下戒备。之后金吒一使眼色,让木吒随彻地夫人上城守关,金吒则趁窦荣专心与姜文焕厮杀时,趁机用遁龙桩遁住窦荣,让姜文焕有机会斩杀窦荣,木吒在城楼上见状,亦趁机暗祭吴钩剑,偷袭杀死彻地夫人,除掉两名夫妻主将,成功大破游魂关。
木吒一路助周攻破重重险关,平常多参与群殴之战,运气较好而且福源深厚,可算坚持到了伐纣终点,木吒等七人不恋荣华富贵,伐纣成功之后不愿当官,在为周国打下江山、功成名就后,依旧拜别武王及大周文武而去,姜子牙不忍分离,又送了一程,各洒泪而别。因未登封神榜,木吒一行人隐退山林后潜修仙道,最终他与父亲、兄弟、同门之士俱是修得肉身成圣。
在以“武王伐纣”为背景故事的明代神魔作品《封神演义》中,木吒作为西周元帅姜子牙的右策应周将,其主要戏份出现于“三十六路征伐”以及“东征朝歌”的群殴战之中;从书中的描写看,木吒有着武夫的战力与修仙者的仙风道骨,其出场放歌,高调勇武,有斩将利器“吴钩双剑”助功的他武力值不低,符合神话里威武的护法行者形象,他曾斩杀李兴霸、偷袭彻地夫人、斩断吕岳三头六臂的一臂,常以步战配合剑术制敌于死。却扬名于道场。
木吒不似其弟哪吒那般叛逆冲动,反而孝于李靖,忠于父命,早年曾下山救父敌哪吒,面对愤欲杀父的三弟,虽败于哪吒的金砖之下,却不计前嫌,与哪吒同殿为臣。木吒对周国忠肝义胆,对于阐教安排的“商周更替计划”也十分重视与上心,在姜子牙下山后,木吒正式出师,辅佐西周势力的明主姬发对阵助纣为虐之敌,在李家三兄弟之中最晚下山。他一路跟随长兄金吒携手作战,二人组合为先俘后杀的搭档,后期更是与大哥金吒联手合力计取敌军关隘,精于兵法策略,兄弟俩用计谋同取纣王的“游魂关”之地;以卧底方式潜入敌关,假意辅佐敌将窦荣骗取其信任,与友军姜文焕合作为计,在窦荣与彻地夫人面前配合演了一出打戏,默契地里应外合,从而除掉这对夫妻守将并破关,合谋通关后献关于东伯侯姜文焕,完成伐纣之路上的支线战役,不负姜子牙所望,以二人之力助力东伯候成功完成破关任务,并且也挺到封神之战的最后,不留恋于世俗之名利,拒绝功名利禄的回报,远离官场一心求道,最终靠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全书中为数不多肉身成圣的七人之一。
“木吒使一双吴钩剑,勇冠三军,智勇兼备,屡建奇功。商灭周兴,木吒功德圆满,肉身成圣。”(陕西省作家李剑平评)
“这位神童是南海观音菩萨旁站立的大徒弟惠岸,即木吒,是个法力高强的护法神童。”(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罗雨林评)
“木吒是西游文化研究中较少受人关注的形象,但无论是与观音菩萨下凡促成唐僧西游取经,还是半路协助孙悟空收服各方妖魔,抑或助周降纣屡获战功,都足见他的不可或缺。其形象先后经历了释道儒的衍化过程,即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的大弟子惠岸行者到道家普贤真人的徒弟木吒,再到遵循儒家三纲五常与哪吒厮杀的二太子。木吒也是一个佛教形象中国化,中国形象本土化,本土形象神话化的典型。”(车瑞、雷珍珍、张方舟评)
顶岱山九龙宫位于福建省芗城区南坑街道办事处岱山村,亦称太子庙,奉祀金吒、木吒、哪吒,始建于宋末。宫坐东向西,占地面积37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平方米。
南海庙位于营口市西市区得胜街道办事处得胜社区南海里25号,为营口近现代庙宇建筑。因庙内供奉南海观音菩萨神像而得名,殿内南海观音像端坐,还有木吒手棒圣水瓶站立其旁。南海庙于1966年“文革”中遭破坏,如今庙内建筑多数折除,只有正殿,大殿和西配殿保留。
中国河南省汝南县南关外的南湖中,有明代所建的小南海观音大士寺,自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7年)起,每入仲春,祠庙会筹备庙会,庙会的高潮部分在“慈航普渡”的仪式环节,在庙门前的南海中,放置彩旗飞扬的木筏,木筏上有用纸扎的彩船,彩船上站立观音菩萨的塑像,菩萨后面立着木吒尊者护法,菩萨的左边立着善财童子,右边站立着龙女。
木吒在中国福建省的金门民间传说中为“五乡太子”之一(包括金吒和哪吒),又被称为“木吒太子”,因其以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文学故事为主流形象,所以金门民间按照小说观的设定作为文化素材的来源依据并加以拓展,金门岛的金东内洋、东溪、东沙尾、新田墩、下新厝等村,都奉祀木吒。每年农历十月廿一日,是定期迎奉木吒太子的日子,当天太子爷由过去轮阄奉祀的村落酬拜后,绕行五乡再交下阄奉祀,这一奉祀的联乡组织,习称“五乡大子”,是当地每年一度的重大民俗节日。
在敬傩神与傩舞的文化信仰中,金吒、木吒、哪吒三兄弟的形象在傩面具、傩舞服装、傩戏道具中也有出现,江西山区的民间习俗在敬傩神的活动中包括傩舞、傩戏、傩神出行等,都会用上木吒三兄弟、盘古、后羿、八仙等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面具装扮,脸谱面具的设计大都用樟木雕刻。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傩神庙开始整理面具,正月初一,开始举行活动,初三之后出乡。并且木吒三兄弟在行傩活动中是负责协助父亲托塔天王驱疫的神祇。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福建作家邱季端均介绍到福建当地供奉哪吒三太子的庙宇很多,其中不少三太子庙供奉哪吒为主神,以其兄长金吒太子和木吒太子为配祀神。
在京剧《攻潼关》的脸谱中,木吒的面色设计有青绿色、银白色(或银中泛蓝)和蓝色及红色结合,额头中间有个圆形红印(佛光),唇部点红,嘴周围有类似于络腮胡的多个蓝色斑点纹样,鼻翼中间有类似中国结的红色图案,眉毛上有高挑斜翘的蓝色纹路,细目周围轮廓有蓝和黑的配色混合成眼妆,银色花脸表现奸诈多疑或威武庄严,多用在鬼怪或神仙一类的角色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