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引槽乡

更新时间:2022-03-31 02:23

木引槽乡,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地处瓮安县西北部,东南、南与龙塘乡玉山镇隔河相望,西与高水乡毗邻,北与珠藏镇相连,东北与铜锣乡接壤。辖区总面积68平方千米,2011年末,木引槽乡辖区总人口10584人。

历史沿革

民国三年(1914年),全县设8区、22镇、84乡,设南屏镇(即木引槽)属第八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高毓乡属珠藏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珠藏镇。

1953年,全县建7区、2镇、52乡,设木引槽乡属第五区。

1956年初,全县设7区、2镇、49乡,新渡乡并入木引槽乡,属珠藏区。

1958年,设木引槽管理区,属珠藏公社。

1961年,设木引槽公社属珠藏区。

1984年,建立木引槽乡。

2013年6月24日,同意撤销瓮安县木引槽乡建制,将原木引槽乡新兴村划入新设置的珠藏镇,沿江村划入江界河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木引槽乡辖9行政村、72村民小组。

2009年,木引槽乡辖2行政村,72村民小组。

2011年末,木引槽乡辖新兴、沿江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2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12年10月31日,木引槽乡下辖2个社区:新兴村、沿江村,乡人民政府驻新兴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木引槽乡地处瓮安县西北部,东南、南与龙塘乡玉山镇隔河相望,西与高水乡毗邻,北与珠藏镇相连,东北与铜锣乡接壤。辖区总面积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木引槽乡地处贵州高原第二梯级地带,属黔中北部溶丘洼地高原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缓。位于县境内中切割低中山区,地形复杂,平均海拔900米。河流切割深度在500米以上,河谷深狭,两岸陡直。地下水渗透溶蚀强烈,多洼地、漏斗、落水洞等。

气候

木引槽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迟多阴雨,秋早绵雨多,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3.9℃。无霜期年平均266-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水文

木引槽乡境内乌江支流流经乡境边缘。乌江境内长约56千米,天然落差58.4米,流域面积181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98立方米/秒,河面宽50-250米、水深3~35米。

自然灾害

木引槽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秋绵雨、冰雹、暴雨、雷暴等。

自然资源

木引槽乡境内地下矿藏主要有铝土、磷、铁、煤炭等。铝土探明储量超过500万吨,分布在沿江村的大坝、上庆、木引、青杠咀等。森林覆盖率56.2%。耕地面积1.07万亩。

人口

2011年末,木引槽乡辖区总人口1058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8人,城镇化率1.7%。另有流动人口384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55.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木引槽乡财政总收入3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6元。

农业

2011年,木引槽乡农业总产值3.9亿元。

交通运输

2011年,木引槽乡境内铺通了珠藏至木引的县级通乡油路,总长14千米,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日均发送7辆客运汽车,日客运量200人次。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47辆,15吨位;客运汽车7辆,其中19座5辆,9座位2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木引槽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404人,专任教师2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木引槽乡有文化活动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个,农家书屋9个,藏书2万册。

2011年,木引槽乡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个。2011年,木引槽乡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8%以上。有线电视用户2368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木引槽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个;病床10张。专业卫生人员21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5人。

2011年,木引槽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532人。

社会保障

2011年,木引槽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52户,人数1353人,支出1017774元,比上年增长69.16%,月人均62.68元,比上年增长69.1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人,支出11000元,比上年增长37.5%;农村医疗救助22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8人次,共支出198700元,比上年增长124.32%;农村临时救济277人次,支出60000元,比上年增长159.7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0000元,比上年增长8.2%。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木引槽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5千米,投递点9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用户普及率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普及率9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历史文化

木引槽乡因旧时用木槽搭渠引水灌田而得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