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14:59
李兰亭,男,京剧武生。原名李钰田,河北省永清县韩村人。祖籍山东德州。诞辰: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逝世:1955年7月,农历乙未年。父李和以打磨为生,后流落永清县韩村落户。
李兰亭幼时家境贫寒,十三、四岁时扛小活,爱好武术,十五、六岁时(1903年前后),本村来一戏班演出,被该班主角张吉罗看中,随即收李为徒,带往东北各地随师学戏。后又到杭州拜刘泉端为师。初学河北梆子文武老生,后因倒仓改学武生,宗李春来,他经常被重金聘到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太原、青岛等大,中城市搭班,以武戏“挑大梁”。
1927年,他在天津天福园(现滨江道康乐冷饮店处),演出时摔伤;伤好后继续从艺,后去上海演出《嘉兴府》,戏终场时又二次摔伤,从此辍演。嗣后,主要精力用以授徒。他反对徒为师奴,但课徒严格,爱徒胜子,所以他的徒弟,只需较短时问就能挂衣演出。1938年稽古社班主高渤海,以重金聘李兰亭为稽古社教师。李除带杨声华、郭景春外,另收“承”字辈九名徒弟改为“春”字辈,别辟场地,单独教练,传授“武松”等戏。经他苦心教练到1940年,李大春等“春”字辈学生的《夜奔》、四本《武松》等剧演出,受到观众赞赏。
李兰亭学就一身的武打技艺,各种招术运用自如。1943年稽古社创作了近代戏《侠盗燕子李三》,精心设计了武打,把自家独有的一路大硝子棍的双人对打搬上舞台,运用得恰到好处,显得新颖别致。李兰亭在天津教戏一直到1947年,以后带徒弟李元春、郑永春、杨声华等去东北搭班演出。建国后应邀去齐齐哈尔戏校从教,后患瘫痪症,经多方医治痊愈,又去青岛教戏。1954年旧病复发,固家养病。
1955年7月病故于原籍永清县韩村。享年67岁。
他会戏很多,如《夜奔》《乾元山》《白水滩》《三岔口》《哪吒闹海》《武松打虎》《杀楼》《探庄》《嘉兴府》《十字坡》《铁公鸡》《四杰村》《挑滑车》等。
长短皆能,尤以短打戏见长。工底扎实,对短打武生颇有刨造,善丁以各种高准动作表现人物。在上海演出《杀楼》,从三张高桌上往下翻,落地成岔(劈岔式),动作敏捷,手脚利落,受到观众赞扬,同行给予很高评价。从此颇具声望,誉为“优等艺员”。
李兰亭所授徒弟包括杨声华、郭景春、李大春、郑永春、李元春、张世麟、梁慧超等,后多为各地主演,有的成为全国著名京剧演员。
李兰亭纪念馆,位于永清县城兰亭公园兰亭公馆一层,于2013年9月建成开放,馆藏文物、图片及各类资料300余件,展示了一代戏曲大师、戏曲教育家李兰亭先生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
李兰亭是最好的武生教师,你们一定要把他请来培养武生。——京剧大师 梅兰芳
当时在第一舞台演出的多是由京、津、沪三地艺术精湛的名角组成的剧团,主要老生是周信芳,武老生是我,武生有盖叫天、李兰亭、盖月楼、尚和玉。第一舞台的短打武生主要是盖叫天和李兰亭。李兰亭也是长靠、短打都唱的演员。他是在关外唱红的,他除了传统本戏外,也唱时装戏,长靠戏也唱马超的戏。——著名京剧武生 李洪春
新凤霞原名杨银香,是李兰亭夫人杨金香堂妹,她自幼随李兰亭、杨金香夫妇学艺,后改学评剧。新凤霞曾撰文《我的姐夫李兰亭》,怀念姐姐姐夫的教导之恩。我的姐夫李兰亭是有“南盖北李”之称的著名武生。当年武生有一说:“尚和玉的腿,白玉昆的嘴,李兰亭的功夫是权威。”他创作的戏很多,“乾坤圈”就是他创的套子,哪吒用的圈也是他创造的。李兰亭的靠背戏好,如《挑滑车》有独创的一绝,他的现代戏也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 新凤霞
张世麟,武生大家,其父张吉罗为李兰亭恩师。张世麟自幼随师兄李兰亭学艺多年。张世麟之子张幼麟亦为当代著名武生。我师哥李兰亭是李派武生艺术的创始人,他最擅长短打武生戏,他的表演有独特风格。在武戏中使真刀真枪是他兴的。我从13岁到21岁跟了我师哥李兰亭8年,这一段的生活为我后来的艺术术成就打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所以我常跟人说:“没有李兰亭就没有我,就没我后来的艺术成就。”——著名京剧武生 张世麟
兰亭先生一身伤病离开舞台,毫不眷恋十里洋场上海滩,也不留恋繁华胜地天津卫,毅然返回故乡故土——永清县这小小的韩村,恬淡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岁月。他的淡泊人生给予我们多少启示多少教益。斯人已逝,难得裴艳玲这位再传弟子,把李派艺术发扬光大,深扎李氏之根,盛开裴氏之花,兰亭先生足以含笑,吾梨园犹感幸甚幸甚!——中国京剧院原副院长 贯涌
现在怎样评价李兰亭都不为过,怎样评价梅兰芳,就可以怎样评价他,李兰亭是真正的艺术大师。现在戏曲舞台上凡是非常美的武生动作技巧,一旦寻根求源,很多会归结到李兰亭身上。我在舞台上表演的就是李家门的东西,应该让人们了解认识李兰亭。——裴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