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霞

更新时间:2024-09-26 13:50

李天霞(1905年~1967年2月10日),字耀宗,江苏省太仓州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整编74师前身)旅长、师长、副军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整编第83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兵团第一纵队司令官、国民政府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第73军军长等职。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因“平潭战役不力”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从此一蹶不振,结束军旅生涯。1967年2月10日(正月初二),在台北与世长辞。

人物简介

李天霞(1905—1967),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国民党将领。1924年冬,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1925年7月,正式升入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26年1月毕业后,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一团第八连排长,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第八连连长、第五十一师第三○一团营长等职。1936年,任第五十一师第三〇一团上校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天霞任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第一五三旅少将旅长。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升任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少将师长,率部参加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12月,升任第七十四军副军长,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常德会战。1944年3月,升第100军军长,下辖第十九、第六十三、第七十五等三个师。先后率部参加长衡会战、桂柳会战和湘西会战。1945年2月,授陆军少将。同年12月,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整编,第100军改称整编第八十三师,下辖第十九、第六十三等两个整编旅,全师共一万六千余人,李天霞任整编第八十三师中将师长。隶属李默庵第一绥靖区,先后率部在苏中、苏北地区同解放军作战,在苏中宣家堡、泰兴战役中,其整编第十九旅被解放军歼灭。后又率部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同华东野战军作战。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歼灭一个团,因作战指挥不力,致使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全歼,受到撤职查办处分,改任徐州“剿匪”总部第一绥靖区副司令长官。1949年4月,国民党重建在济南战役被歼灭的第七十三军,下辖第十五、第七十七、第三一六、暂编第八等四个师,李天霞任第七十三军中将军长,先后参加长江防线和福建福清、平潭岛的防御任务。平潭岛被解放军攻占后,撤退到台湾。1950年6月,因“平潭战役不力”被判刑十二年。后任“澎湖防卫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官。1960年退役。1967年2月10日,在台北去世。

详细生平

李天霞,字耀宗,江苏宝山县人。1924年当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到他家乡时,遂离开家乡,南下广州。当他到达广州后,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已经毕业,第二期业已开学,遂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1925年2月,黄埔教导团参加第一次东征时,他同第三期入伍生总队留在广州,一边进行军事训练,—边担任广州警备。第一次东征结束后,盘踞在广州的滇桂军人刘震寰、杨希闵俟机叛乱,广州革命政府电请黄埔教导团火速回师平叛,李天霞随学生总队参加了平叛战斗。1925年7月,李天霞正式升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分在步兵队,与日后他的老上级王耀武同为一队学生。经过紧张的半年军校生活,李天霞于1926年1月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担任排长,连长、营长之职,并于1926年7月随军参加北伐。

中原大战结束后,李天霞调任保定编练处第三补充团团长。1933年冬,蒋介石将保定编练处3个补充团改编为陈诚第三路军补充第一旅,王耀武任少将旅长,李天霞任第三团上校团长。由于补充第一旅多是中央军校毕业的学生,加之训练有素,装备又好,很快便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除指挥大军进攻中央红军外,还派一部分军队进攻方志敏领导下的沼东北苏区。此时,日军已占领东北并有吞并华北的野心,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派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为了消灭这支抗日队伍,1934年9月,蒋介石调十五军和安徽保安团在秃南堵截,同时调驻福建的四十九师、驻江西临川的王耀武补充第一旅等参加对抗日先遣队的围击。

1934年9月,李天霞第三团随王耀武补充第一旅离开江西临川,开往上饶,到上饶后,该旅归俞济时指挥,担任追击任务。1934年12月,王耀武率补充第一旅从汤口追击红军,在谭家桥遭到红十军团的袭击,李天霞率第三团从左侧背向红十军团进攻,红十军团经过英勇反击,由于伤亡过重,3次冲锋受到挫折,但斗志不减,又发动了第四次冲锋,又被敌军打败。李天霞率第三团用迫击炮和重机关枪轰击红军阵地,红军被迫撤退。在乌泥关一役中,红军顽强抵住了李天霞部进攻。12月15日,红军被迫撤走,红十军团副军长兼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在这次战役中身负重伤,光荣牺牲。由于补充旅的战绩卓著,受到蒋介石的嘉奖。1935年1月,李天霞率部随补充第一旅追击红十军团到怀玉山,并将3个团分成左中右从怀玉山北部向南搜捕红军,李天霞第三团为右,逮捕了红十军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不久送往南昌被蒋介石杀害。此后,补充第一旅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并令该旅调往西安,参加胡宗南部对中央红军北上的堵截。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向平武、松潘方向发展,蒋介石令胡宗南第一师前往追击,同时调王耀武第一补充旅前往支援,李天霞随王耀武补充旅加入了胡宗南追击红四方面军的序列。在向松潘进军过程中,李天霞团担任最后掩护。松潘一役,胡部几乎遭到全军覆灭,后因王耀武等部救援,才退出松潘,回甘肃。王耀武率第一补充旅仍回旧建制。1936年6月,王耀武的第一补充旅改编为新编十一师,王耀武任师长,李天霞任旅长,8月新编十一师又改为陆军五十一师,王耀武仍为师长,李天霞为一五三旅旅长,参加“围剿”陕北工农红军的作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8月日军进攻上海,遭到守军顽强反击,为了增援上海抗战,王耀武五十一师调往上海,参加对日作战。当时五十一师隶属七十四军,为陈诚第十五集团军左翼军。五十一师到达上海后,立即投入罗店,增援十一师作战,巩固罗店防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1月,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企图对上海实行大包抄,中国军队全线撤退,五十一师由罗店向后撤退,并掩护上海参战部队撤退。掩护任务完成后,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官兵经苏州、武进、句容,向南京撤退。到南京后,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本打算率部到较安全的地方进行休整,未被蒋介石批准,遂被编入保卫南京的序列。根据唐生智的命令,七十四军占领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陨设阵地,加强工事,严密警戒,防敌来犯,同时令王耀武五十一师占领淳化镇,五十八师占领牛首山。12月,五十一师官兵一边抢修阵地,一边同敌相遇,双方展开激战,在淳化镇一役中,五十一师官员经过英勇反击,于1937年12月9日被迫放弃阵地,撤至南京水西门,五十一师负责担任水西门一带的城墙及水西门外的防守,李天霞一五三旅担任沿城墙的防务,占领水西门、中华门间的城角及其以左100米的城墙阵地,坚守工事。12月12日,日军进攻水西门,虽经守城部队顽强抵抗,最后还是攻破阵地,李天霞率部从下关渡江,到滁州车站附近待命。

南京撤退后,王耀武率部调到湖北荆门整训。1938年5月,徐州会战开始后,为了阻止日军土肥原师团南下切断陇海线,成立了陇海兵团,李天霞随王耀武五十一师开赴开封一带,参加了兰封战役。兰封战役结束,1938年10月,王耀武五十一师开赴江西,参加武汉会战,在武汉会战期间,李天霞调任二十九军四十师师长,布防于沿庐山山脉和鄱阳湖西岸,在坚守庐山战斗中,李天霞师顽强抵抗,给日军以重创,粉碎了日军迂回德安夺取南昌的企图。

武汉会战结束后,李天霞重新调回五十一师任旅长,随王耀武在沼北一带同日军作战。1939年4月,率部参加了南昌保卫战,两次参加高安战役,给日军以重创。随后又与日军在大城、生米街一线激战,掩护上官云相集团军后撤休整。1939年9月,日军发动了“湘赣会战”,即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攻下高安后,李天霞率部随五十一师东援高安,与日军在这一地区展开周旋。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王耀武因作战有功,升任七十四军军长,李天霞担任了五十一师师长,驻守远离前线的后方英岗岭、泗溪、棠浦一带整训,预作进攻南昌的准备。

1941年3月,日军发动了上高战役,李天霞五十一师同王耀武七十四军作为决战主力,准备日军到达指定地点后,与日作战。3月18日,李天霞率五十一师在经楼圩、曲水桥一线与敌激战一日,完成战役掩护任务后,撤退到红石岭地区与敌作战。日军占领高安后,李天霞受王耀武之令驻守锦江南岸泉港街、石头街一线,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3月21日,李天霞率师肃清锦江南岸残敌后,率部挺进高安,在石头街战斗中,李天霞率部在敌人飞机、大炮轮番轰击下,仍坚守阵地不退,后经王耀武督其他部队增援,李天霞督部收复失地熊坊,攻克石头街、鸡公岭,迫使日军池田旅团陷入背水为阵的窘境。日军被迫撤回南昌。为了歼灭日军大贺师团,第九战区决定第二次包围日军,李天霞率部在上罗象、山原李、方头脑一线,袭击敌人右侧背,配合其他军队合围日军大贺师团。日军在飞机掩护下溃逃,中国军队收复一些失地后也停止进攻,上高战役结束。

1941年9月,日军发动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王耀武率五十一师、五十八师等七十四军从赣西调到长沙附近。日军获得军情后,忙调重兵围击七十四军,在麻林桥一役中,七十四军遭到日军重兵夹击,王耀武率余万程、李天霞、廖龄奇3个师英勇苦战挫败敌人攻势。9月26日晚,王耀武率各师利用晚间偷袭敌军,夺回一些重要阵地,并掩护各部队退到捞山河南阵地,继续抗拒日军。日军攻占捞山河后,向长沙挺进,为了保卫长沙,薛岳令李天霞师转移到普积市南北山地向西侧击敌人,配合余、廖两师自东向西侧击日军。10月,日军撤出战斗,王耀武率李天霞各师尾随追击,遭受不少损失,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后,王耀武七十四军在江西宜春地区集结部队,然后开赴广西柳州以南地区补充整训。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中、英、美、荷签订的军事同盟,王耀武率李天霞各师从广西开赴香港,配合英军保卫香港。12月25日,香港英军投降,王耀武率部北撤,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5月,日军发动了浙赣战役,王耀武七十四军由第六战区抽到第三战区,作为后援。5月19日,日军进攻灸州,王耀武七十四军布驻于衢州西南,配合其他守军准备对日军进行内外合击。由于日军在6月渡过赣江,占据重要阵地临川,切断了第三第九战区的联系,衢州保卫战被迫放弃。后日军进攻衢州,遭到七十四军各部的顽强抵抗,李天霞五十一师在日军进攻衢州城时,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占领衢州后,浙赣一线尽失,王耀武率部反攻上饶、广丰未果后,率部调回第九战区。

1943年5月,日军发动了鄂西会战,为了确保石牌要害防线,巩固陪都重庆的安全,王耀武率七十四军从湖南调往宜昌附近,参加鄂西之战。到1943年11月,日军又发动常桃会战,王耀武奉命将阵地交给第十、第二十九集团军,率本部李天霞五十一师、张灵甫五十八师开往桃原、漆家河间地区集结,受陈诚第六战区直接指挥,参加常桃会战。常德保卫战开始后,王耀武指挥李天霞五十一师、张灵甫五十八师在外围同日军展开激战。常德保卫战结束后,李天霞由七十四军副军长晋升为一OO军军长兼五十一师师长,率各师从广西开赴香港,配合英军保卫香港。12月25日,香港英军投降,王耀武率部北撤,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

桂柳之战结束后,李天霞率部驻守湘西武冈,负责保卫川黔门户。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之战,李天霞率100军在王耀武指挥下,以芷江为根据地,同汤恩伯第三方面军互为椅角,同日军二十军作战,以保卫湘黔,拱卫重庆。为了确保这次会战胜利,李天霞100军配置了山炮兵一团,对空联络台一组,布防于山口、隆回、淑浦地区,加强防御工事,对邵东、湘乡严密警戒。4月25日,日军向李天霞军阵地进攻,遭到守军的痛击,使敌人损失惨重。5月1日,中国军队发起反攻,彻底击溃了日军的进攻,湘西会战取得了胜利。

抗战胜利后,李天霞的100军改成整编八十三师,李任师长。为了争夺新编第五军军长一职,李天霞与张灵甫矛盾公开,后来谁也没当上军长。1946年,内战开始时,李天霞率部调往苏北山东战场,同陈毅领导的山东解放军展开战斗。1946年七八月间,蒋军全面进攻解放区,在苏北战役中,李天霞八十三师遭到沉重打击,李天霞受到蒋介石撤职留任处分。1947年莱芜战役后,解放军全部消灭了国民党七十三军和四十六军,蒋介石被迫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1947年5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军,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充当主力,挺进孟良崮山地。李天霞八十三师为七十四师右侧掩护,但李天霞与张灵甫矛盾很大,李为了保存实力,不顾蒋介石命令,只派出一连兵冒充一旅。在七十四师右侧掩护。张灵甫七十四师被歼后,李天霞也被撤职押到徐州军法处审判。

1948年淮海战役开始时,李天霞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坐镇淮阴。淮海大战结束后,李天霞率七十三军由宣城移师歙县整训,同时负责对徽州黄山地区人民游击队进行“搜剿”,先后逮捕了众多“嫌疑犯”。1949年4月25日,李天霞率部逃跑时,将这些“嫌疑犯”的大部分活埋。南京解放后,李天霞率部从皖南出发,向浙江淳安逃跑,准备进入福建莆田,在溃逃过程中,七十三军被解放军击溃,李天霞率残部逃到了福建。

李天霞逃到福建后,蒋介石将七十三军、八十八军和第七绥靖区直属官兵合并为1个军,仍保留七十三军番号,李天霞任军长。李天霞入闽后,镇守平潭岛。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李延年率亲兵十几人逃到了平潭岛。

9月15日,解放军发动对平潭岛进攻,李天霞率部逃到李延年第六兵团司令部观音澳,他建议将司令部移到海面的一艘轮船上。不久李天霞丢下李延年逃到了台湾,平潭岛遂告解放。李延年随后也逃到台湾。李延年、李天霞逃到台湾后,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陈诚以擅自撤退罪,将二人扣压。在军事法庭受审,李天霞一口咬定是奉了李延年之令才撤退的,但是还是被军事法庭判有罪。此后,李天霞被释放,曾一度担任澎湖防卫副司令。后来解除军职,死在了台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