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7 22:08
《李岚清音乐笔谈》,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编著。该书作者长期分管中国教育线,十分清楚美育教学的现状,因此一直希望优秀的音乐能让更多人所熟悉、欣赏,于是,作者在离开岗位后,拾取多年夙愿,前后再花8年的时间写就此书,希望能面向知识分子、大学生等人群普及较具专业性的音乐知识。
《李岚清音乐笔谈》,李岚清编著。作者曾经担任国务院两届副总理、分管全国科学教育文化工作达10年之久。该书是一部关于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工作、音乐与教育的著作。一定程度上集艺术性、教育性和思想性于一体,是一部具有专业深度美育普及读物,以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为读者普及对象。作者希望“通过一个音乐爱好者的积累和理解让更多人对欧洲经典音乐有所了解并产生兴趣,以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
《李岚清音乐笔谈》全书约35万字,主体为50位欧洲经典音乐大师及其经典作品的介绍,每位音乐家的介绍体例包含音乐家传略、作者札记、作品选介及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四部分,展示欧洲经典音乐三百余年的历史。书前有作者自序,书末附有音乐常识和名词解释、后记等。
此外,《李岚清音乐笔谈》配有近100幅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制的音乐家肖像,并附有书中介绍的经典音乐选段DVD。
《李岚清音乐笔谈》作者李岚清分管教育时便提出要恢复音乐课,“中小学要有音乐课,高中、大学要有音乐欣赏课,还应当算学分”。创作该书的初衷是,要对知识分子和大学生普及欧洲经典音乐,包括对三百年欧洲经典音乐的发展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因为学习欧洲经典音乐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而“当今的大学生大都没受过完整的音乐教育,要补课,希望他们对这本书能读得进去,能引起对音乐的兴趣”。
作者向来喜好音乐,且认为“一个知识分子没有一些文化艺术修养总感到好像缺了一些什么似的”。该书的创作念头及准备工作,于1995年国家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时就开始萌发。在繁忙的公务中,作者开始安排属于他的音乐生活和写作。而从收集整理资料,阅读大量的音乐书籍,结合工作和人生体验,写了《音乐笔记》和音乐感想,到成书面世,断断续续前后花了8年多时间。作者坦言其工作性质带来一个有利条件,不但仍分管教育,还分管文化,“因此收集资料也比其他人容易许多”。作者在领导岗位退下并写完《教育访谈录》以后,就集中精力动手创作这本书,“是根据多年感受写成,里面都是个人的真情实感”。在该书创作上,作者称“注重史实性——查资料时看了许多书,有不少是传说虚构的、演义性的,很注意取舍的原则。作者多年来有个习惯,有时灵感来了,如有时间,就马上写下来;如没有时间,就把题目(提示、提纲)记下来,把有关资料保存起来。书中的《札记》就是这样完成的:48篇《札记》,“一口气成文的”。有时写得虽不能说废寝,但忘食则常有之。即是他的夫人常常催吃饭,但一段没有写完时,怕思路中断,不肯搁笔,往往也耽误了家人吃饭的时间。
该书对于音乐家的选择,作者表示只是介绍经典大师中的极少一部分,书中的五十位音乐家,大都以音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最高使命,除了天分,他们都曾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书中没有介绍仍然在世的音乐家的原因,作者在“自序”中提到,经典音乐首先必须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现代音乐精品,能否最终成为经典,还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此外,作者历来倡导“文人相亲”的理念同“文人相轻”的人身攻击严格区别开来,因此在作品中特别注意挖掘音乐家之间的关系、大师间的友情,这是出于目的是营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空前繁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氛围。
对于书中“作品选介”中的音乐挑选,作者自定了三点要求:一是好听,但不一定是代表音乐家的最高水平的作品———因为有些代表音乐家最高水平的作品,可能一般人听不懂;二是在光盘中一定有音乐家、曲名和简介。一般的音乐会、CD或者VCD,都有一个问题,一场演下来,普通观众听得毫无头绪。要普及,就少不了对作品进行简介,这样才能加深听众的印象;三是挑选的乐曲要能让读者感受到从“巴洛克”时代到现代音乐的发展和区别。
该书定名《李岚清音乐笔谈》的缘由。其中的“音乐笔谈”,李岚清一开始拟用“音乐笔记”,但作者某次去国家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时,发现此名已经有人使用,故决定改用《音乐笔谈》。至于“欧洲经典音乐部分”,作者主要是考虑到“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西欧曾长期是经典音乐的中心”,书中选有少数美国音乐家,如麦克道威尔、格什温、伯恩斯坦等,作者认为他们“活跃在美国乐坛的大师,大都来自欧洲,甚至出生于美国的麦克道威尔等,也都是欧洲移民的后代”。因此该书没有叫“西方经典音乐部分”,也没有叫“欧美经典音乐部分”。而是用了现书名。
《李岚清音乐笔谈》发行后反响很大,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主流媒体皆有宣传推介或评价。其首发式暨交响音乐会2004年9月8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了首发式暨交响音乐会并讲话,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北京101中学的交响乐团演奏了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格什温等音乐家的作品,中央有关部委和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艺术教育界专家以及在京部分高校、中学的校长和学生代表两千余人参加了首发式暨交响音乐会。
关于《李岚清音乐笔谈》的出版座谈会、音乐讲座、演讲等,也在若干省市陆续展开,都是引起广泛的关注,如在广东,李岚清便携书分别在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深圳大学为师生作了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精彩演讲,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时省委领导刘玉浦、蔡东士、李鸿忠、梁国聚、肖志恒等分别出席并聆听了讲座。4万多名广东高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收看了演讲会盛况。如在湖北,《李岚清音乐笔谈》研讨会2013年12月11日在湖北出版文化城举行。教育部及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省部分高校的负责人及教育界、音乐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等3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新华社的推介:《李岚清音乐笔谈》集艺术性、教育性和思想性于一身,是一部关于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工作、音乐与教育的音乐普及读物。作者将自己几十年来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爱好与理解以及音乐给人生的启悟凝练于文字中,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陈述50位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300多年的历史。书中图文并茂,所配近100幅音乐家肖像,均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制,所附得经典音乐选段DVD,将辅助读者更好地认识音乐、理解音乐。
人民日报的推介:《李岚清音乐笔谈》是一本音乐普及读物,也是一部关于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工作、音乐与教育的交响诗般的著作,图文并茂,集艺术性、教育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全书包含音乐家传略、作者札记、作品选介及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四部分,仿佛一首如歌的行板。李岚清将自己几十年来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爱好与理解,以及音乐给人生的启悟都凝练于文字中,为读者打开崭新的视野: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让读者的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
人民网的评论文章:中国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及文化艺术界对《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给予了高度重视。该书对普及和提高教育工作者、大中学生及广大群众的音乐文化素养、推进全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构筑国民“终身学习体系”有很大帮助。《李岚清音乐笔谈》的作者李岚清任职期间,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尤其注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强调美育和艺术教育对于加强和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他希望国人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对欧洲经典音乐予以重视,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鉴于市场上介绍欧洲古典音乐的出版物大多比较专业,李岚清作了这个可贵的尝试,他希望通过一个非音乐专业的音乐爱好者的积累和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对欧洲经典音乐有所了解并产生兴趣,推动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李岚清音乐笔谈》从文字斟酌到章节编排,从插图选编到光盘乐曲的挑选,都充分体现了李岚清的独具匠心和对普及、推广经典音乐的殷切期望。他把这本书献给所有知识分子,以及所有喜爱音乐的人们,希望它能架起一座通往音乐的桥梁,让更多的人通过它进入音乐世界,了解音乐,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国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这本书尤其适合音乐教师、大中学生阅读,对教育管理工作者、在领导岗位上的人也深有启发。《李岚清音乐笔谈》的出版发行是中国教育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对于教育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美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文化修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岚清,1932年5月生,江苏镇江人,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1981年至1992年,历任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政府贷款办公室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部外资管理局局长,天津市副市长兼市委对外经济贸易党工委书记,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副主任等。1993年3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同年6月任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组长。1994年任全国外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99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1998年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李岚清主要作品有《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音乐·艺术·人生》、《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篆刻艺术俄罗斯巡展作品集》、《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