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1 16:06
李步福,男,1951年生,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后冯家沟村人。历任乡镇长、正科级组织员、柳林县委下乡办主任、孟门镇后冯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2002年,退居二线的李步福婉言谢绝企业聘请,不顾家人反对、亲友劝说,毅然返回老家孟门镇后冯家沟古村,自愿挑起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重担,接起一个乱成一锅粥的“烂摊子”。从此,李步福一门心思扑在穷沟里,理村事、务农活、苦修路、忙打坝,艰苦奋斗、栉风沐雨、以身作则十多年,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把一个原本出了名的穷村、乱村,变成了村强民富、古朴典雅的“新农村”。
“不怕烂摊子,就怕烂班子。我回来不是为当官,就想让村子换个面貌”
老旧灰布中山装,黑面白边老布鞋,清瘦黝黑的脸庞,稀稀拉拉的牙齿,爬满皱纹的额头,长满老茧的双手,搭在脖子上的羊肚子手巾,来不及扫干净尘土的裤子,让人很难把面前这位老人与一个科局级干部联系起来,甚至让人心生几分怜意。因此,当地有人称其为“当代于成龙”。
李步福,男,1951年生,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后冯家沟村人。历任乡镇长、正科级组织员、柳林县委下乡办主任、孟门镇后冯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
2002年12月,在县里担任了近20年正科级干部的李步福申请提前离岗,不顾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婉拒企业高薪聘请的承诺,毅然背着铺盖卷,顶着刺骨寒风,回到了黄河岸边的孟门镇后冯家沟古村。
后冯家沟古村,位于柳林县孟门镇北,是黄河岸边有名的民俗文化古村,至今保留有晋商古院落和缫丝、纺线等原始生产方式,在明清时期是一方富地。2005年,我国著名民俗艺术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陈竟先生,曾特意来此考察。然而因时代变迁,加之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致使村貌破烂不堪、村民生活极其贫困。为改变家乡的这般处境,退休后的李步福下定决心要为村民谋出路。
当时的后冯家沟,是人见人愁的“后进村”、“难点村”。“三山夹一沟,出门没路走,红砂石壁年(崖),祖辈受可怜。” 由于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无奈之下选择外出打工,本是400多人的村子,常住人口却不足百十人。再加上经济条件落后,无人愿意担任村干部,村里的“两委”班子形同虚设,早些年摊开的村小学工程、引水工程也由于账目不清而成了”烂尾“工程,村里打架斗殴、上访告状事件不断,仅有的一套高音喇叭还被人偷偷剪断了电线。
“不怕烂摊子,就怕烂班子。”在孟门镇党委的动员下,李步福接手了后冯家沟党支部书记这个“烫手山芋”。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自己的“权”,重新组建村“两委”班子。
“我回村不是为当官,谁愿意跟着我咱就一起干,让后冯家沟换个面貌。”在李步福的组织下,村里选举出了新的支书、主任和“两委”班子,而老李则自愿担任支部副书记。“村里的事最终要靠村里的人,况且村支书和村主任都有国家每年给发补助,我也有退休工资,这些就算作是群众和我们一起努力的坚强后盾吧。”虽说是副支书,可大事小情都得李步福亲自上手,拍板决策。
重塑信任是李步福给村“两委”班子定下的首要任务。离开老家多年,对村里存在的问题知晓一些的李步福,逐户走访,推心置腹地征求意见和建议。他充分注重群众意愿,对排查出来的账目不清、吃水难、道路差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集思广益制定工作措施,列出进度表,逐一进行解决。
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李步福“约法三章”。“两委”班子实行集体领导,凡涉及村里的大事小情,全部上会研究、集体决策;组建民主监督小组,凡村里的大小开支全部实行财务联签,支书、主任、民主监督组长全部签字才能生效;实行村务公开,大到争取资金、工程开销,小到一袋水泥价钱、运费花销多少,都一一向村民公开公布。
“三把火”点燃群众的希望。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重新树起了威信。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自己定下的规矩,李步福说到做到。从2002年至2013年的11年时间里,他从未向村里报销过一分钱的手机费,尽管手机忙个不停;11年时间里,他从未向村里伸手要过一盒烟,来了客人他还自己贴钱买;11年时间里,他每年都如期公开村里的各项费用开支,没漏过一笔账,没差过一分钱。就这样,不求索取的李步福书记赢得了全村党员和群众的尊敬、拥护。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有我的父老乡亲,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愿望”
路,是李步福心头最大的牵挂。后冯家沟山高坡陡,“出门就是沟,出村绕到头,两边石年(崖)挂,谁见谁害怕。”多少年来,两面大山、一条深沟困住了后冯家沟人前进的脚步。
”路就在脚下,只要肯走、敢走!“,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李步福横下一条心,决定放弃原来的进村小道,在红砂石崖上开凿一条新的通村路,“坡底筑石墙,沟里打石坝,坝顶再筑路,配套排洪渠”,彻底改变后冯家沟的出行条件。
此言一出,竟遭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反对。“一无资金,二无资源,石崖上修路打坝加筑渠,少说也得几百万”,大家善意地提醒李步福。“我们村可回来个吹牛大王了,看他的路啥时候能修成。”这就有人说起了风凉话。李步福却顾不上理会别人的言语,2003年春节刚过,修路打坝的工程就如期上马。没有启动资金,李步福凭着自己的一张老脸皮,下柳林跑太原,到处求人四处凑钱,甚至自己垫资;请工队开销太大,他就带领村里还能干活的一帮老头,自己领工、自己施工,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自己置身于泥土石崖之中;在外面买材料花费太大,他就在石崖上就地取材,打石材、备石料,忙得不亦乐乎,上级领导来了都认不出他来了。
为了备足石料,李步福腰拴粗绳,半悬在几十米高的石崖上,大锤砸、小锤敲、手钻打,壮实的后生在那里吊一会就头晕眼花,可老李一干就是一整天;为了清理石场,老李被塌方的数十方石块推下崖底,头皮蹭掉一大块,鲜血头发沾了一地,当场就被砸晕过去;为了赶工期,老李没日没夜泡在工地,天热了筑石坝,天冷了铺路基,别人回去还能吃口热乎饭,而老李回家还得自己做,清汤煮挂面、盐水就饼子,日日如是。暑往寒来、冬去春归,经过几年的艰苦鏖战,石坝、路基都在李步福的辛苦中逐渐成形。可谁料到,一场灾难又将考验这些倔强的山里汉。2006年秋天,后冯家沟经历了12个小时的持续强降雨,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挟裹着泥沙倾泻而下,将快要完工的四座石坝全部摧毁,碎石、泥浆堆了满满一沟,几十口人三年的努力瞬间化为乌有。
突如其来的灾难,对后冯家沟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人们发现,一向倔强坚韧的李步福突然变老了,松动的牙齿开始脱落,佝偻的腰板更加弯曲。但他最终没有屈服,第二天带着工队继续出现在工地上,整整三个月时间清理完了碎石泥浆,打坝工程从头开始。到2010年夏天,总投资达100余万元的六座石坝拔地而起,6米宽、2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正式贯通,投资20余万元、360米长的排洪渠同时建成,后冯家沟人扬眉吐气,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有人算过一笔账,11年的时间,李步福老书记总共给村里争取回了300多万元的资金,却完成了总计500多万元的工程,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啊。
“没有老李,就没有后冯家沟的今天。”工程完工的当天,许多村民看着皮包骨头、快掉完牙齿的李步福书记,竟然留下了眼泪。李步福老书记却淡淡一笑。县里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听说了他的事情以后,亲自跑到村里来看望他,他说:“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有我最亲的父老乡亲,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愿望。”
“人总要有一点追求,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在村里继续干下去。”
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换来了后冯家沟的累累硕果。但是李步福老书记没有止步,他还在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他对全村老少爷们说出的铮铮誓言。
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李步福放眼长远,引导村民栽枣树、建猪场,全村90%以上的土地被枣林覆盖,养猪场每年可出栏生猪400头,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800元增长到2012年的6500元;为了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五大惠民工程,图书室、活动室、理发室、小广场等一应俱全;为了美化村庄环境,李老书记亲自带领群众完成了4公里长的“户户通”工程,安装了32盏太阳能路灯、完成了500米的道路绿化,户户通自来水工程也即将完工,李步福老书记老当益壮、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李步福把村民的事看得很重,却忘了自己的家人。有一年,老伴张香莲患了宫颈癌,在太原做手术,眼看就要上手术台了,可李步福却跑到省直机关去争取修路资金,电话打到柳林家里,孩子们都从家里赶到太原,才签字进了手术室。等到李步福出现时,看到的是孩子们阴沉的脸和小姨子劈头盖脸的一顿哭骂……
与李步福搭档了数十年的村支书冯善康至今记得,2006年山洪冲垮大坝之后,李老书记的身体每况愈下,两腿发软、身子打摆,最严重时连碗都端不住,可他依然挣扎在工地,撵也撵不走,训也训不回,实在拿他没办法。
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饥一顿、饱一顿“没有规律的饮食,使李老书记患上了严重的贫血,双腿肿胀,一按一个坑。儿子李刚放心不下,几次来接父亲去看病,可每次都让老李骂了回去。其实不是老李不想去看病,实在是工程到了节骨眼上,抽不开身。
女儿李翠清楚地记得,十多年了,父亲在家里呆得时间加起来也没有三个月,只有回城里开会时才顺路看看小孙子。十多年了,父亲没给家里拿回过一分钱,没给孙子们买过一件像样的礼物,他自己七八万元的退休工资还都全部垫在村里的工程上。
“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你到底图个什么?”面对众人的疑问,李老书记总会朴实地说:“人活一辈子总要有点追求,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干下去。”
2012年7月,柳林县老干局在老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外学杨善洲、解黎明,内学陈步亮、李步福”活动。李步福还被柳林县委组织部推选为出省“优秀共产党员”;被柳林县纪检委评为“十大勤廉典型”;被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标兵”,并加入到全省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优秀事迹巡回报告团,于23日深入省内各地市进行巡回报告演讲。
李步福先生的事迹传遍三晋大地,柳林县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以及老干部工作者,甚至全县所有党员干部,都以他为榜样,进一步加强了党性修养、提升了思想境界,为柳林县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李步福先后数十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并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柳林县“十大勤廉典型”、首届“最美吕梁人”、“山西省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标兵”等光荣称号。民间有人称其为“当代于成龙”。2012年7月,柳林县老干局在全县老干部中深入开展“外学杨善洲、解黎明,内学陈步亮、李步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