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20:56
李永悌(1916年12月24日—2007年10月25日),男,四川省宣汉县双河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原副部长、顾问。正兵团职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专家、无线电反侦察工作开创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10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李永悌(1916年—2007年)四川省宣汉县人。1916年12月24日出生,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政治部宣传员,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二局报务员,军委二局研究员。参加了长征,三过雪山草地。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二科一股股长,二科副科长、科长,1939年,李永悌参加了八路军反阎锡山“十二月事变”斗争的情报保障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华北军区司令部六处副处长,中原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新闻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第七局局长,军委中南技术局二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三局副局长、局长兼局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顾问。
李永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总参某部原副部长、顾问、正兵团职离休干部。
李永悌是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员、报务员、研究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研究员、股长、科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五月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中原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新闻处处长等职,率部先后参加了鲁西南、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和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西南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公安部七局局长、军委中南技术局第二局长,总参某部副局长、局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李永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总参某部原副部长、顾问、正兵团职离体干部李永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2007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曹刚川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李永悌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李永悌,四川省宣汉县双河场人,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是在我军通信和情报工作岗位上度过的。他先后任八路军前线司令部二科科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二局局长,第二野战军、西南军区二局局长,公安部第七局局长,军委中南技术局第二局局长,总参三部三局副局长、局长兼政委,总参三部副部长、顾问等职。是人民解放军无线电专家、无线电反侦察工作开创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永悌,1916年12月24日出生在宣汉县双河场一个佃农家庭。1933年10月,许世友指挥红九军二十五师占领双河场,就地招收兵员,扩充军队,准备攻打宣汉县城。李永悌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师政治部当宣传员,2个月后就加入中国共青团。不久,红军总部到二十五师遴选报务人员,机灵精干的李永悌被选中,从此便与我军的无线电报务和情报工作结下深厚情缘。战争年代,不论战斗多么激烈,炮火多么凶猛,他都只能坚守在那部电台前面,在别人的保护下,用耳朵和手指传达着每一条指示和命令,间接地调动着千军万马的行动,自己却难有机会拿起刀枪面对面地与敌厮杀。在他的战斗生活中,电台就是生命,电波就是命令,每一份电报的收、发、送,都是对自己战斗力的检验和战绩的结论。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虽然报务员的工作没有平时与战时、白天与夜晚的区别,但随时都处在高度紧张和认真的状态之中,不能因丝毫的麻痹疏忽而发生微小的错误。李永悌自从干上这一行,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得不到什么宣扬,立不了多少战功。加上严格的保密要求,自然留不下什么精彩的故事传说和动人的英雄事迹,也很难寻觅到他们自己回忆的战斗场面,以至于在他们身后简历的表述和史料的整理中,都总是显得那么单薄、平淡。查找李永悌的生平资料,除了有关任职时间的叙述外,没有发现惊心动魄的故事内容。即使是任职,其单位也多以数字为序,难以看出具体的工作性质和关系。这或许就是部队通信工作和情报工作的特别之处。李永悌能在这样特殊的战斗岗位上,走进共和国开国将军的行列,可见其非凡的专业素质和独特的驾驭能力。
李永悌虽没有直接与敌人厮杀的激烈情景,但是枪林弹雨的场面没有少经历,跋山涉水的征程没有少走,寒冷饥饿的苦也没有少吃。他1935年随部队强渡嘉陵江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
李永悌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被调进中央军委二局任报务员、研究员,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斗争中肩负起传递信息的使命。1939年,八路军反击阎锡山炮制的“十二月事变”,李永悌作为情报人员,日夜捕捉、分析各种信息,为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及时掌握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有力地粉碎了阎锡山精心策划的压制新军、排挤八路军的罪恶阴谋。李永悌作为太行山根据地技术侦察工作机构的创建人和组织者,为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豫北、豫西和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在反对日伪、蒋顽军斗争中赢得主动、夺取胜利,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大量情报,发挥了“一人敌千军”的作用。李永悌敏锐的嗅觉感和非凡的洞察力,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情报人才。解放战争时期,李永悌被调到刘伯承、邓小平麾下,为刘邓大军奋战平汉路、跨越陇海线、挺进大别山,战淮海、渡长江、挥师大西南等一系列战役全面负责情报保障工作。全国刚解放的1950年,李永悌便被调进北京,担任国家公安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门的领导职务,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安全默默地奉献才智。
“从军来自农家子,解甲仍为孺子牛。”这是李永悌为自己写的座右铭。他1982年离休后,在书法舞台上寻找自己新的生活坐标,展现一个老将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才华。他谦虚地拜书法大师启功为师,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书法。启功先生对与自己年龄相仿,又三过雪山草地的将军李永悌格外敬重,并不厌其烦,悉心指点。李永悌真心诚意求学,以学生身份与大师经常书信往来,切磋书艺。启功真诚无私的指导,使他的书法艺术日进精深,名气迅长。多次受邀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和解放军三总部以及一些地方的美术馆、艺术馆等单位举办的书画展览并获奖。每当有人夸他的书法艺术时,他却总是谦逊地归功于启功大师的教诲和指点,表现出一个老将军学无止境的精神品质和尊师重道的高尚人品。人们评价李永悌的书法是,楷书“端庄遒劲”,行书“秀逸刚正”,行气“圆润婉通”,在秉备晋人书风的同时,更融入了他的个人品格和情怀。
李永悌很快便融入全新的生活空间,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顾问、总参谋部书画协会副会长。他与夫人、画家吕东秀的书画作品,被收录进将帅墨迹选、将军书画大展作品集等画册,天安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了他的作品。《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北京电视台都曾对李永悌的书法作过专题报道。李永悌老骥伏枥,笔耕不辍,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了缤纷迷人的色彩。
1982年离休后,李永悌拜启功先生为师,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书法。启功先生对与自己年龄相仿,将军李永悌登门拜师,甚感不安,连说:“不敢当,不敢当!练书欢迎,拜师不敢,不敢收老将军为徒。”天长日久,将军与大师经常书信往来,切磋书艺。启老确实给予了他真诚无私的指导,李将军深有体会地说:“名家指点,获益良深。”作为启功大师的弟子,老将军李永悌也非常谦虚,尊师重道。当有人夸他“笔锋流畅、着墨秀气、名师出高徒”时,他却连连摆手,“哪里哪里,我作为学生,要永远向老师学习。”为此李将军还为拜师作了一首诗:
巴山佃农李永悌,少年参军十六岁。
革命不顾死与生,三征雪山过草地。
红军挥戈三山倒,普通一兵一份力。
年老离休卸征鞍,放下刀枪拿起笔。
佳日晨窗佳夕灯,妻画夫书乐无比。
奇缘幸逢元白师,授我真诀破神秘。
三年临池竟有进,展出谬蒙观者识。
领导群众多勉励,更觉启老善点石。
从今用功三十载,暑往寒来不停息。
相将携手弄晚霞,百岁学生在考试。
随后,高龄学生李永悌把这首“心诗”呈现给启功老师。启功先生看着将军的诗句,想着两人间多年的盛情交往,思绪涌上心头,展纸泼墨,命笔题诗如下:
骥老心红志气雄,一挥笔阵万夫空。
虚怀下问永字法,即在高名一字中。
此诗上款写“题赠李永悌”,大师的心思似乎犹言未尽,在四句诗之后又加了长长的注解,全文如下:“永悌同志,离休以来,笃志作书,临池三年,斐然有成,复承下问,笔法对以书法,用笔根于性习,如高名一字,日日签署,熟而如妙,永老为之,拊掌,东秀夫人,亦以为然,因拈绝句,即求俪教。” 这样,老将军李永悌就成为启功众多的学生中,年龄最长、职务最高的弟子。
书画集
2002年6月为祝贺李永悌投身革命70年,由他的伴侣、画家吕东秀担任主编,由长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大气典雅的书画集《李永悌将军书画艺术成就回顾》。书名由启功题写。序言题目是《美好的献礼》,署名者为张爱萍、启功、张灿明、欧阳中石。该书画集选录李永悌的书法精品55幅,其作品形式有中堂、条幅、对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