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冲

更新时间:2023-12-11 19:21

李汉冲(1907/1908-1970/1972),广东梅县隆文人(一说上杭县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参谋班毕业。1930年起任第七十八师上尉书记。闽西保安团上尉副官。193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九十五师少校作战参谋。1939年任第三十七军九十五师中校参谋主任。1942年任中国驻印度远征军上校作战参谋。1943年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作战科长。1944年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谋处长。1945年4月任第二方面军第三处处长。1946年3月任广州行营少将参谋处长。1947年任广州行辕少将高参。1948年任福建省第七区(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后又兼任福建省第三“”清剿”区指挥官,1949年4月被免职,5月21日在闽西参加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林业厅副厅长,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72年3月20日在广州逝世(一说1970年病逝)。著有《国防新论》、《明日之国防》等。

人物生平

李汉冲,原名鹏,谱名祥应,上杭县稔田乡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农家。小时在官田小学读书,后在上杭县中学毕业。1930年去上海,入私立持志学院学法律。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军事进攻,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战,李汉冲投笔从戎,参加十九路军。

1933年,他从漳州十九路军军官团返回家乡,经人推荐到福建省保安第六团任副官。不久,他到湖南国民革命军第95师任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他考入重庆陆军大学,毕业后在罗卓英所率远征军中任作战科长,开赴印度,缅甸作战。罗回国之后,李汉冲调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部任参谋。南宁战役中,他在作战会议上力主乘胜追击日军,被张采纳,结果大获全胜,因此晋升为战区司令部作战处长。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他随张发奎到广州,负责接受日军投降。张出任广州行营主任,他被任命为行营少将参谋处长兼情报队长。

1946年夏,国民党、共产党双方进行和平谈判。李汉冲以广州国民党代表的身份,与中共和谈代表廖承志方方多次接触,对中共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诚意渐有认识,便与对方真诚合作,顺利解决了东江纵队北撤的问题。翌年,蒋介石宋子文替代张发奎任广州行辕主任,他随张赴沪编写《抗日作战录》。1948年秋,国民政府派李良荣出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因2人在陆军大学同学,李良荣遂委他为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第三“清剿”指挥部指挥。他上任后,逐步换掉闽西各县县长,释放在押的政治犯,实行减租减息,派专署视察吴德贤,与中共闽西地委代表范英杰、吴潮芳赖祖雄等面商起义有关事宜。又趁机向闽粤边区“剿匪”司令喻英奇要到一批枪支弹药,在上杭组建福建省保安第四团,作为依靠力量。

1949年4月,国民党情报部门查获他在闽西密谋起义的情报,密令新任省主席朱绍良予以查处。不久,他被撤职,派练惕生接任。练和他曾在广东军旅中共事,交谊甚深,对待时局看法,十分吻合。5月1日,他们与傅柏翠共同召集闽西各县县长,保安四团团长等有关人士,在上杭郭车开会,成立“闽西新民主建设社”,提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蒋介石统治,准备闽西武装起义”。会后,他前往香港,向中共中央南方分局汇报情况,请示起义时间。同月22日,傅、练在上杭县城率领国民党闽西军政人员武装起义,推举傅柏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练2人为副主任委员,并由3人领衔通电全国,宣布起义。不久,他偕南方分局代表马宁、黄绿萍返回闽粤赣边区。6月6日到达上杭城后,他向国民党军政人员讲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和中共对起义人员“既往不咎,立功受奖”的政策。不久,国民党军胡琏刘汝明两兵团流窜闽西。他率领闽西义勇军领导机关转移到乡间,坚持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汉冲任广东省林业厅副厅长、广东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送去农场劳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罹难成疾,1970年病逝于广州(一说1972年病逝)。197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给予改正,恢复名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