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07 09:06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扬州人。20岁中秀才。29~48岁,先后到安庆、武昌作家庭教师。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返回扬州。宣统二年(1910)起,任两淮高等小学文史地教员,后兼任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国文教师。1921年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兼为《小说时报》及《快活林》等报刊撰写小说。次年秋,辞职返扬州,未几病逝。
涵秋的逸事很多。据说他每次去上课,总是骑着一匹毛驴到学堂去,优哉游哉,令人想起在驴背上觅诗的古代骚人。他喜欢养鸟,认为鸟鸣可以助其文思。他初次到上海时,友人领他乘电梯,他惊讶地说:“这房间怎么这样小?”每逢友人相聚会餐,别人吃西餐时,他总是单独要一份中餐。他的眼睛高度近视,有一次去访周瘦鹃,晤毕告辞,但一二分钟后又折回原处,因为他看不清楼梯。有一次,涵秋在一部小说中偶然涉及某公司产的糖果,该公司因此销路大增,盈利数倍,为感激作家,这家公司特地备了最高级的糖果,装以锦匣,恭敬地送给涵秋。涵秋本是无意,不料得到意外口福,便将糖果分赠给朋友。 涵秋文思敏捷,有时能够同时做五、六种小说。周瘦鹃在《李涵秋》一文中就曾回忆说,有一段时间,涵秋同时为《新闻报》写《镜中人语》,为《时报》写《自由花范》,为《晶报》写《爱克司光录》,为《快活》写《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小说时报》写《怪家庭》,还为《商报》写一部名字不详的小说。这种超人的精力,是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李涵秋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长篇小说36部、短篇小说20篇、诗集5卷、杂著5篇、笔记20篇。长篇小说处女作《双花记》及相继问世的《雌蝶影》,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代表作《过渡镜》(后易名《广陵潮》)以扬州社会为背景,以恋爱故事为线索。
涵秋先后在扬州、安庆、武昌执教,历任《半月》《快活》《小时报》《小说时报》主编。其间写了大量小说,知名者就有:《广陵潮》《双花记》《雌蝶影》《琵琶怨》《并头莲》《梨云劫》《双鹃血》《好青年》《怪家庭》《还娇记》《众生相》《平沙恨》《怪姻缘》《青萍吼》《滑稽魂》《瑶瑟夫人》《姐妹花骨》《侠风奇缘》《孽海鸳鸯》《镜中人影》《情天孽镜》《秋冰别传》《玉痕小史》《雪莲日记》《无可奈何》《绿林怪杰》《战地莺花录》《爱克司光录》《社会罪恶史》《剑钏双侠记》等长篇小说,《奇童记》《儿泪血》《磁菩萨》《怨偶记》《林芝祥的妻子》《一千个闹时髦的笑剧》《活现形》《魅镜》等短篇小说,及《我之小说观》《沁香阁笔记》《沁香阁诗集》等诗文杂著,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了。
人称他是民国初年扬州派作家的领袖,他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涵秋的代表作是《广陵潮》。对于《广陵潮》的评价,向来有些扑朔迷离。如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认为,在“现在的小说”中,《广陵潮》是属于“上等的”,但同时又认为它“不配在新文学上占一个位置”。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中认为,在“新出的白话小说”中,《广陵潮》是属于“坏一点的”,但同时又承认它“至今还占领着市场”。无论如何,《广陵潮》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已经问世,而在八十年以后的今天仍拥有大量读者,这不能不说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如张恨水在《广陵潮·序》中所说: 《广陵潮》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了。第一,我们不能用文艺尺度来量它,这是要紧的。认定了这一点,我们可认为李先生在当年下笔,对社会现状有很好的反映。写出来,虽然是中国一个角落,那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个什么状态。他虽没有强调革命的意识,在许多地方他是反封建的。当年除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官场现形记》,没有第三部书能够这样对旧社会猛加抨击。而且以上二书,有些地方夸张过甚,倒不如《广陵潮》写一角落,还比较能把握现实。根据《鲁迅日记》的记载,鲁迅也曾经购买和阅读过《广陵潮》这部小说的。
李涵秋先生的遗著集《沁香阁游戏文章》。此书为活字铅印,1927年上海震亚图书局出版发行。其书所集李涵秋上世纪20年代发于报端的杂文随笔60篇,计两万余字。书名虽曰“游戏文章”,然实存精辟内涵,恰如序言中所言那样,文章“盖以冷隽之笔墨、讽刺之寓言,嬉笑怒骂,妙趣横生,而爱国热忱流露于行间字里”。
李涵秋(1874-1923)名应漳,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扬州人。12岁习古文辞章,17岁设帐授徒,20岁中秀才。1921年,李涵秋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兼为《小说时报》及《快活》等报刊撰写小说。据《扬州历史人物辞典》记载,李涵秋一生著作颇丰,计著有长篇小说36部,短篇小说20篇,诗集5卷,笔记杂著25篇。其处女作《过渡镜》后易名《广陵潮》,深受读者欢迎,为文艺界称誉。而遗著集《沁香阁游戏文章》世人却鲜知。
《沁香阁游戏文章》之所以能出版发行,当属涵秋之弟李镜安之功。1923年,李涵秋去世后,其弟李镜安不忍其兄见于诸报的杂文散失,朝夕搜求,从事撮录,共搜集杂文百篇,选其六十,两万余言,并将版权让予震亚图书局主人朱崇芳(字挹芳),由寿州李警众校订,名儒谭泽闿题签于民国十六年(1927)出版发行。
再次赏读涵秋先生文集,仍止不住为先生的妙笔倾倒,如在《代全国穷民讨财神檄》一文中,涵秋先生写道:“彼财神者,昏庸成性,势利存心。握人间财政之权,无一视同仁之意。爱憎由己,予夺不公。一介寒儒,偏教潦倒;千金之子,厚以赀财。既辜上帝之恩,复犯下民之怒……若谓穷原有命,暴发户何为而来?果其神本无灵,木偶像又焉用……今朝下笔为文,一字严于斧钺,他日兴师毁庙,千秋断却香烟!此檄。”先生之辛辣与雅趣由此可见一斑。
李涵秋是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名家之一,是维扬小说的泰斗,被誉为民国第一小说大家。代表作《广陵潮》,以扬州社会为背景,以恋爱故事为线索,反映自中法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阶段的社会百态,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当时文艺界称誉。1923年5月,李涵秋因“脑溢血”而去世,同乡兼好友张丹斧撰挽联:“小说三大家,北存林畏庐,南存包天笑;平生两知己,前有钱芥尘,后有余大雄。”
李涵秋涉猎深广,诗书画印俱佳,只是为小说名所掩。1923年,江都贡芹孙编著,由上海天忏室出版部出版的《李涵秋》中第二编是《涵秋艺术》,其中介绍了李涵秋的文、诗、书画、金石,并附有四幅书法作品、两幅绘画作品和数枚自镌图章。
书法:肥瘦秾纤,弥所不宜
李涵秋能书,其书法宗王右军,肥瘦秾纤,弥所不宜。郑逸梅在《人物和集藏》说:“(李涵秋)所作柬札,秀劲有致,曩年给我的书信,凡若干通,自经浩劫,仅留其一,我心瑰宝视之。据云,他为居停李石泉(笔者注:李涵秋的老师)写团扇,石泉谒上峰梁鼎芬,鼎芬见此扇,颇为激赏,鼎芬为张香涛(笔者注:张之洞)高足,不轻许人者。间作对联,我曾见其行书七言对:种来松树高于屋,闻道梅花瘦似诗。又:晓汲清湘燃楚竹,自锄明月种梅花。两联都及梅花,更为玩赏不置。”
绘画:精研工媚,墨致浑脱
李涵秋绘画精研工媚,若出闺秀手。喜作花鸟画,且擅画菊,设色清妍,墨致浑脱,若不腕力者。当他在扬州设立私垫时,贡少芹持一白纸扇来访,李涵秋看见,便自告奋勇,磨墨濡笔,为作山水,即题云:“少芹不索我画,我偏要画,且泼墨画远水遥山,自谓尺幅中有千里之势,盖我非画前人之画,乃画我之画?”李涵秋绘画笔法疏宕,充满文人画风格。李涵秋有时画菊,有时画秋柳,画鸣蝉,也都脱俗可人。扬州中学老人忆及,先生执教时,凡学生作文成绩特佳者,乃作书画扇为奖励品。学子得获,辄视若珍宝。一次,扬州军政分府的都督徐宝山以扇面请涵秋作画。适兴至,涵秋饱蘸赤朱于笔,立成蟹二。另涂墨作残菊二三枝,横卧于地,盖正持螯赏菊时也。细玩之,笔致苍劲,神韵饱满。徐得之喜,将设宴以报。不料徐中仇人之计被炸死。涵秋闻之叹曰:“横行将军果就烹矣,吾画岂为预兆乎。”
篆刻:刚健浑厚,稳当自然
李涵秋也擅长篆刻。早年他收藏前人印谱甚多,经常观摩。时间长了自己也就能操刀治印。据贡少芹的《李涵秋》一书中载有他的13幅印章,其中有“李应漳印”、“涵秋”、“江都李氏”、“涵秋翰墨”、“著书时代之涵秋”、“李涵秋印”等,以及“二十四桥明月夜”、“学然后知不足”、“纸墨相发偶然欲书”等闲章。它们有白文,有朱文;或刚健浑厚,或稳当自然,可见他运刀熟练。据郑逸梅《清末民初文坛故事》中云:“经少芹搜罗了一些,复乞助于涵秋弟镜安,涵秋夫人薛柔馨,钤成一册,或和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伯元的《芋香室印存》媲美。”可惜这本李涵秋的印谱已散佚,我们已不能看见更多的涵秋印章。
当年的报纸都以登载涵秋的小说为荣,时人甚至有“无郑不补白,无李不开张”之谚。前一句谓报纸的补白必须郑逸梅,后一句谓副刊的开张必须李涵秋。
涵秋的沁香阁在扬州宛虹桥,屋虽三楹,然结构殊为雅致。室内有吕凤子所书对联及古碑拓片,室外小圃有花木扶疏,且蓄各种鸣禽。现在港澳及日本都有李涵秋的研究者,如能恢复涵秋故居,应是一桩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