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22:49
同治元年(1862),李长乐以外委跟随郭松林隶属淮军,担当营官。攻克柘林、奉贤、南汇、川沙、金山,解松江之围,收复青浦,擢千总。战于四江口,郭松林屯军方泰镇,李长乐率军深入,靠近贼堡。半夜,李长乐叫醒部下,说:“如今陷于贼中,明早就会被贼发觉,无得脱者。只有出奇计劫营”,于是投火烧毁敌人的帐篷,鼓角袭击,敌军惊扰,李长乐奋勇出击,大破之。又设伏黄渡,等到敌军渡过一半的时候进攻,又击败太平军于吴淞江南。解四江口之围,擢都司,赐花翎。
同治二年(1863),进屯常熟王庄,敌人的援军至陈市,阻挡官军的进军之路。李长乐跟随郭松林自南漍攻击敌军右,连破敌营,直趋长泾。李长乐陷阵伤胫,裹创力战败贼,擢参将,赐号侃勇巴图鲁。李长乐攻克江阴,直取无锡,出新塘桥。太平军凭借堡垒鸣炮俯击,李长乐将身上的衣服打湿,裹身越沟而进,败之;追逐敌军至亭子桥,刺中敌军首领黄子隆的肩膀,又设伏兵击败援兵。李秀成围大桥角营,李长乐随郭松林救援,夺其舟,太平军退走,尽平梅村诸垒。围攻无锡,李长乐率轻骑杀到城下,靠着梯自爬城而入,黄子隆被擒,李长乐擒获其子黄德懋。后因失察部勇,免职留在军中。进攻常州,李长乐救援总兵唐殿魁于奔牛镇,解其围困。
同治三年(1864),败太平军于上湖桥,攻克宜兴,官复原职。进攻溧阳、金坛,屡战屡胜。回援常熟,解其围困,连破敌于杨舍、华墅、周庄、三河口,会攻常州。四月,合围,李长乐率先登城,陈坤书、黄和锦被擒,收复常州,擢副将,赐号尚勇巴图鲁。李长乐随郭松林攻克浙江长兴,以总兵记名。进攻湖州,大败吕山的太平军。攻打黄文金于尹隆桥,官军不利,李长乐率三营别屯李家港,保护粮道。太平军倾巢来争,李长乐和易用刚夹击之,斩黄十四,破尹隆桥,收复湖州。
同治四年(1865)春,随郭松林援救福建,战于海澄赤岭。郭松林分兵为八队,李长乐居中,击败李世贤,李世贤被迫窜逃漳州。李长乐进屯古田,收复漳浦、云霄。南至诏安,收复梅村,加提督衔。福建平定,回师江苏,屯镇江。
同治六年(1867),李鸿章代替曾国藩督师,郭松林回到军队,李鸿章增加郭松林的军队至二十余营,号武毅军,李长乐所部是武毅军前军。郭松林破任柱于赣榆,截击赖文光于潍县,李长乐等并力奋击,捻军渡河东走,追至余家寨,捻军伤亡很大,又截击于寿光,擒斩三万人,赖文光逃窜至扬州被擒,赐黄马褂。
同治七年(1868),从剿西捻,战于安平,马军失利,李长乐等以步卒驰援,捻军大溃;追至饶阳杨家村,又截击于深州李家村,破其马队,斩获无数。三月,败敌于大坯山。援救提督陈振邦于大河村,解其围困,追败捻军于茌平、沧州,援救副都统春寿于海丰郝家寨。六月,追至乐陵,擒张宗禹之子张正江、弟张得华,战于商河,枪伤张宗禹。西捻平定,以提督总兵遇缺题奏,晋博奇巴图鲁。
同治十年(1871),署湖北提督,不久实授。
光绪五年(1879),调任湖南提督。
光绪六年(1880),调任直隶提督。近畿海防重要,奏令李长乐驻守芦台,扼守大沽、北塘门户。
光绪十五年(1889),卒于官,谥勤勇。
《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一·列传二百十八》
《清史稿》:郭松林、李长乐、杨鼎勋、滕嗣武皆由湘、楚旧部改隶淮军,平吴、平捻,卓著声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