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

更新时间:2024-07-19 15:17

村庄规划,是指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通过规划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交通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分为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如:中金产业为XXXX村规划。

政策要求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可单独编制,也可以乡镇或若干村庄为单元编制,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规定。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

必要性

村庄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现存问题

不能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缺乏问题,例如:缺水、缺电、道路不通等;影响生活质量提高的设施不完善问题,例如道路未硬化、无垃圾收集点、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等;

影响村落健康发展的问题,例如植被破坏严重、违章不能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缺乏问题,例如:缺水、缺电、道路不通等;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给排水、垃圾处理、电力、电信等。

1.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应根据村庄之间的联系和村庄各项用地功能、交通流量,结合自然条件与现状特点,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并有利于建筑管线的敷设。

道路按功能和使用特点应分为公路和村庄道路两类,其中村庄道路要符合消防通道的需求,不低于4米。

2.给水规划

给水规划中,首先要确定用水量、水质标准、水源及卫生防护、水质净化等,其中集中式给水还要确定给水设施、管网布置。而分散式给水要确定取水设施。

消防用水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定。

3.排水规划

排水工程应包括排水量、排水体质、排放标准、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其中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雨水量。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渗透和沟渠排除;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污水排入河流之前要先进行预处理,宜采用净化沼气池、双层沉淀池或化粪池等。

4.电力规划

供电规划应包括预测村庄范围内的供电负荷,确定电压等级,布置供电线路,配制供电设施。

供电线路的布置应符合:宜沿公路、村庄道路布置;应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线路走廊不应穿过村镇住宅、森林、危险品仓库地段;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点的干扰,重要公用设施、医疗单位或用电大户应单独设置变压设备或供电电源。

5.电信规划

电信规划应包括电信设施的位置、规模、设施水平和管线布置。

电信线路的布置应符合: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坍塌、土坡塌方以及严重污染等地区;应便于架设、巡查和检修;宜设在电力线走向的道路另一侧。

注意要点

制定村庄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存在的发展目标与实施措施,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二、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工艺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

四、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建设要求,保护耕地和自然资源,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有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统筹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便可解决当前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建设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