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17:06
杜海峰,男,汉族,1972年生,四川巴中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系统复杂性、系统优化等领域研究;合著《免疫优化计算、学习与识别》、《机械电子工程》、《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等书。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学士学位;
1996年7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攻读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硕士学位;
1999年6月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3月至2001年12月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电子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12月毕业,2002年5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2006年6月, 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美国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 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研究所,访问学者/教授;
2011年9月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2009年9月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008年1月至2008年2月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人类学系,访问学者/教授;
2007年9月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导,教授;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 斯坦福大学莫里森人口资源研究所,博士后;
2004年4月至2007年9月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教授;
2001年12月至2004年4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所),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博士后。
2022年06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流动人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社会复杂网络与政策网络;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1] 2009-2010,2009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J0921014)、教育部研究生创新基金,经费30万;
[2] 2009-2010,社会网络结构和团队绩效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经费10万;
[3] 2009-2012,复杂科学视野下的农村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公共安全问题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号:NCET-08-0451),经费20万;
[4] 2007-2009,面向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复杂社会网络模型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0671083),经费:20万;
[5] 2006-2008,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智能诊断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50505034),经费:22万;
[6] 2005-2006,人工免疫系统中的非达尔文进化机理研究及应用,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2004F29),经费:1.5万;
[7] 2012-2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民工个体与群体行为及其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项目号:12AZD110),经费:60万;
[8] 2013-2015,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与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流动人口监测指标体系与技术规范制定,经费: 万;
[9]2015-201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生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市民化的核心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号:15ZDA048)。
[1] 2013-2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可持续生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13&ZD044),经费80万,团队骨干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2] 2012-2015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与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流动人口监测指标体系与技术规范制定,经费 万,主要负责人
[3] 2009-2011,中国的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研究,经费300万,团队骨干成员;
[4] 2009-2011,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08&ZD048),经费50万,子课题负责人;
[5] 2009-2010,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家庭生计的冲击与对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急),(项目号:2009JYJR063),经费5万;
[6] 2005-2007,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人口流动及其影响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05ARK001),经费:12万;
[7] 2005-2007,农村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再构建及其对婚育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项目号:05CRK002 ),经费:7万;
[8] 2005-2007,教育部985—2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管理创新”国家社科创新基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与社会”中“复杂系统的一般理论、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子方向的负责人;
[9] 2005-2010,中国的城乡人口流动:文化扩散及其社会人口后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圣塔菲(Santa Fe Institute)研究所、复旦大学、深圳市政府合作研究项目,部分接受美国NIH基金资助(项目号AG017253-06),经费:81万;
[10] 2004-2007,进化计算理论、算法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60133010),经费:160万;
[11] 2004-2005,免疫优化计算,学习和识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出版基金,经费:7万;
[12] 2001-2005,先进信号处理与数据处理技术,10.5国防预研项目(项目号:413070504),经费:210万;
[13] 2002-2005,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多源数据融合的理论、算法与应用),973项目(项目号:2001CB309403),经费:30万。
[1] 2008年12月,“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南京师范大学;
[2] 2008年2月,加州大学Irvin分校数理行为科学研究所,农民工社会网络专题报告1次;
[3] 2006年6月,美国圣塔菲暑期学校报告,圣塔菲研究所;
[4] 第三届社会网与关系管理研讨会,2007年10月,南京理工大学,分会主席;
[5] 第二届社会网与关系管理研讨会,2007年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
[6] 美国人口学会年会,2006年4月,洛杉矶;
[7] 2006年1月应加州大学Irvin分校数理行为科学研究所教授Douglas White所邀,作了有关农民工网络复杂性的专题报告;
[8] Advances in Natural Computation: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6,分会主席;
[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2003,分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