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日璐

更新时间:2024-01-03 13:42

束日璐,江苏省扬州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四圩组人,“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的父亲。乡贤束日璐出生在当年头桥安帖的一个望族大户家庭之中,生前系江南陆师学校优等毕业生,清末曾任参领,辛亥后引退,民国时期任全国水利局主事,后为张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束日璐先生一生爱国爱乡,潜心实业,现有其任清军参领时的军事著作《警戒勤务》存世,抗战初期病逝。

人物简介

出生头桥

头桥乡贤束日璐出生于晚清时代的江苏省江都县九帖洲开沙念四圩(即今扬州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四圩组)。束日璐的故乡扬州头桥镇史上原属江都,后属邗江,现属广陵。九帖洲与安阜洲均为组成头桥镇的主要大洲,因此,束日璐先生的出生地“九帖洲开沙念四圩”又名“头桥宦家码头念四圩”,1956年,根据“苏民辛字第27697号”文和国务院“第25次会议”同意,析原江都县之一部为邗江县,头桥随属,“开沙念四圩”当时属江苏省邗江县头桥镇安帖村。“邗江县”的县名由时任国务院内政部长的谢觉哉查考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后确定并沿用至今。2000年,根据“国函(2000)130号”文,撤销原邗江县,批准设立扬州邗江区,头桥随属。2011年,经国务院、江苏省批准,扬州市区行政区划再度调整,析原邗江区之一部入广陵区,头桥再次随属至今。故而,原“江都县九帖洲开沙念四圩”,即今“扬州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四圩组”。

亲属祖宅

束日璐先生祖父、父亲等“束氏一族”,均为扬州头桥镇安帖村历史上著名的“开沙望族”,束家世居于此,现有束日璐父亲束增煦为头桥《严氏族谱》作的《赞》文存世。

据束日璐先生的家谱头桥《束氏族谱》记载,束日璐的祖父束履华,父亲束增煦(又名纶,号渭璜、畏皇)曾在当时官府任多职,哥哥束曰琯,儿子束星北(束传保)、束佺保,均为扬州头桥安帖村著名乡贤。

束日璐之子束星北先生出生的头桥“束家老宅”,乡民习惯称之为“束家大瓦房”,该宅系束日璐先生的祖屋。这个古建筑群坐落在今头桥镇安帖村四圩组,紧临今头桥夹江特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头桥段。史上束家老宅倚堤朝西,并排四个大门,前后两进,大小30余间。家塾、书斋单独砌于箍江大岸上。南山头特挑土叠成高地,栽竹种树,蔚成园林,门前则是人工开凿的束家荷塘。新中国建立后,对头桥束家老宅逐年翻修,因此安帖村束家祖屋按当时门牌编号顺序,被编为安帖村四圩组13号至今。

如今,这座现存于扬州头桥镇安帖村“束星北故居”,现为“扬州市邗江区第三批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家族往事

辈份字号

束日璐和哥哥束日琯都是出生于头桥镇安帖村四圩组的扬州人,束日璐(束星北先生父亲)字“勖俨”,因此,又被称呼为束勖俨,而束日琯(束星北的伯父)则字“劭直”,因而,他又被称为束劭直,“勖”字在古汉语中是“勉励”的意思,“俨”意为“庄重”;而“劭”字在古汉语中则是“劝勉”之意,“直”则是“正直”。这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用在头桥乡贤束日璐、束日琯的字号中,也充分折射出他们平素庄重耿直,追求上进,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

据乡贤束日璐、束日琯兄弟二人的家谱头桥《束氏族谱》记载,束日璐先生的祖父是头桥镇安帖村乡贤束履华先生,束家是开沙望族,系头桥乡境知名的大户人家。束履华先生生前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束增熙,次子(二子)束增煦,三子束增祥和四子束增瑞,这四个儿子都是扬州头桥镇安帖村人四圩组人,均系“增”字辈的头桥束家后人。头桥乡贤束增熙先生又名束锦,正因他字“织云”,所以有又常被称作束织云。而头桥乡贤束增煦先生(束日琯、束日璐之父,束星北祖父)则又名束纶,因字号是“渭湟”“畏皇”,故而,他又常被称呼为束渭湟或束畏皇。束增熙(束锦、束织云)是束增煦(束纶、束畏皇)的兄长,故而,《束公畏皇事略》中才会记载:“公姓束氏,讳纶,字畏皇,江都人···从兄锦分主其事···佐锦治粮业···”。束增煦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头桥安帖人束日琯和束日璐,而束增瑞也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头桥安帖人束日琅和束日琪。束日琯、束日璐、束日琅、束日琪这几个平辈兄弟,都是“日”字辈头桥束家后人。束日琯、束日璐、束日琅、束日琪,其名字中的“琯”、“璐”、“琅”、“琪”,都和美玉有关,特别是“琯”字,这是一种玉制的古代乐器,六个孔,像笛子一般的模样。“美玉”在中国人中往往得到万般垂爱,古人常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琯璐琅琪”出现在束家子孙的名字中,也是对他们高洁德行的寓意与愿望。

承嗣详情

由于束履华先生的四个儿子中,只有二儿子束增煦(束畏皇)和四儿子束增瑞各育有两个子女外,大儿子束增熙(束锦)与三儿子束增祥均无子嗣。所以,为了能让束增熙(束锦)和束增祥先生能够后继有人,于是根据头桥当地风俗,束增熙的二弟束增煦、四弟束增瑞,各将自己的一个儿子承嗣给了束增熙和束增祥二人。于是束增瑞的大儿子束日琅被承嗣给了束增熙(束锦),而束增煦(束畏皇)的二儿子束日璐(束星北父亲),则被承嗣给了束增祥。正因这次的承嗣活动,故而,束日琯、束日璐、束日琅、束日琪等头桥束家兄弟的排名排序发生了变化。束日琅由于是承嗣给了束履华的长子束增熙(束锦),因此排行为老大,头桥乡境习惯称作“束大”;束日琯(束星北伯父)因为没有参加承嗣,故仍作为束履华的二子束增煦(束畏皇)的子嗣排为老二,所以头桥人称“束二”。而由于束星北的父亲束日璐被承嗣给了束履华的三子束增祥,故而按头桥风俗与束家族规,束日璐应排行老三,所以头桥人称“束三”;最后,因束日琪也如束日琯一样没有参加承嗣活动,故他仍作为束履华的四子束增瑞的子嗣被排行老四,因此头桥人称“束四”。于是,这便是束增熙(束锦)子嗣为束日琅(束大),束增煦(束畏皇,束星北祖父)子嗣为束日琯(束二,束星北伯父),束增祥子嗣为束日璐(束三,束星北父亲),束增瑞子嗣为束日琪(束四)的原因。如今我们搞清楚了这层关系,也就不难理解《胡杨之魂-----束星北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之所以会记载束星北的启蒙老师魏楚翘,称呼束日璐为“三世弟”了。而与此同时,束星北的母亲郭氏(束日璐之妻),会被头桥人称之为“束三娘”、“束三老太”,便是这个原因。

生前贡献

现存著作

正因头桥乡贤束星北父亲束日璐生前曾在清朝军队中任过参领一职,故而,他对当时晚清军队的情况尤为了解,乡贤束日璐先生所著珍贵晚清军事文献《警戒勤务》一文,被收存在了清光绪珍贵军事资料《学术》(公元1907年版)之中。头桥乡贤束日璐所撰《警戒勤务》一文,在清光绪版《学术》的第十一页至第十四页中收存,其中十一、十二、十三页为文字页主要内容。束日璐的著作《警戒勤务》真实地为后人展现了我国晚清军队的训练、装备、步哨勤务等有关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警戒勤务》主要讲述晚清时代清军步哨的岗哨布置,各哨位之间的联络,上级军官查哨,以及警戒保卫要员时的方法要领和注意事项等。从《警戒勤务》的内容来看,文中已经提到当时清军士兵装备的枪支与弹药盒,这说明头桥乡贤束日璐时代的晚清军队,已经列装了早期的现代枪械。

赴美造馆

民国四年岁次乙卯(公元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曾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这次民国时代称之为“巴拿马赛会”的该届盛会上,曾有一组“界乎四面高大洋屋中”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这就是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的中国馆。该馆为仿中国紫禁城格局,前为牌楼,后为短垣。正殿七间,仿故宫太和殿建筑风格的迷你型(当时称缩形)建筑,多以“西门土(即水泥)及雕木等制成”。正殿两旁的配殿“各五楹,楼之南北,各有小屋如廊”,其高度与正殿差不多。短垣仿中国万里长城形状,为上有女儿墙的雉堞式三面短围墙。 民国三年岁次甲寅(公元1914年),民国农商部便派出头桥乡贤束日璐(束星北父亲)等人士任监工,率工匠数十人赴美施工,大多建筑构件都是提前“在中国营造,运美搭盖”,转运雕刻细料超过千吨。“填土筑路,添建墙舍”,所用松木、水泥、金属构件等材料及电灯、水管、移树种花等,工程耗资约9万余银元。

开发外埠

头桥乡贤束星北的父亲束日璐先生,与一个民国时才出现的叫作“合兴镇”的近代小镇的建立,还有些历史渊源 。史载,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公元1918年),实业家张謇委托头桥乡贤束曰璐等人,到东部沿海垦荒植棉,以“合资垦植、施德于民”之意,取名“合德垦植公司”,投资75万元,垦地3.5万亩。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公元1921年),头桥乡贤束曰璐又投资6万元,在合德公司西北垦地3000亩,另立公司。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公元1925年),经两家公司商定,以“合股投资、兴办农业”之意,遂改公司驻地为“合兴镇”,从此便拉开了这个近代小镇建立的序幕。

回乡救灾

民国二十年岁次辛未(公元1931年),长江淮河发生了特大水灾,乡贤束日璐的故乡头桥沙洲全境受灾,据乡境史料文献记载,当时在今头桥镇集镇核心区(头桥社区)及头桥沿江村庄(安帖村、九圣村)等乡境各地,组织开展捐资、募款、救济、赈灾工作的主要头桥乡贤人员中,便包括了束星北的父亲束日璐、伯父束日琯,吴大观的舅舅王鉴人(王继先)、亲戚陈养年,以及乡贤鄂森和他的父亲鄂锦波等头桥乡境著名人士,他们分别在故乡头桥集镇、安帖四圩、安帖朱家大桥、九圣鄂家码头等乡境地,通过多种方式救济故乡头桥的父老乡亲,所以,这在《头桥镇志》上均有明确记载,至今许多头桥老人都对束日璐等头桥乡贤们当年救灾的义举感恩戴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