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雄

更新时间:2023-08-31 03:46

杨伯雄(1103年-1172年),字希云,汉族,真定藁城人(今河北藁城)。金代大臣。

人物生平

结识海陵

杨伯雄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八世祖杨彦稠,在后唐清泰年间曾任定州兵马使,后来跟随后晋国君北迁,定居在临潢。杨伯雄的父亲杨丘行,曾任太子左卫率府率。

皇统二年(1142年),杨伯雄考中进士。完颜亮担任中京留守时,杨丘行在留守府任职,杨伯雄前来省亲,完颜亮见到杨伯雄之后,对他十分器重。

后来,杨伯雄调任韩州(今吉林省梨树县偏脸城)军事判官。有两个盗贼装成商人,说是受到旅店主人的欺负,一同跑来州衙中陈诉,其实是想挟持杨伯雄。杨伯雄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了他们的奸计,便将他们抓起来审问,一举抓获了十多名同党,郡中百姓对此既惊讶又敬服。

此后,杨伯雄升任应奉翰林文字,入京任职。当时,完颜亮任执政(宋、金、元称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为执政官),因为与杨伯雄是旧相识,便吩咐他时常到自己家里走走。杨伯雄应许了但并没有去。有一天,完颜亮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去自己府上,杨伯雄回答说:“君子受知于人就应当以礼而进,依附于别人四处钻营,不是我平素的性格。”从此,完颜亮更加看重他。

多次进谏

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颜亮弑杀金熙宗自立为帝,过了几个月,提升杨伯雄担任右补阙,后改任修起居注。

完颜亮即位之后,急于求得治国之道,经常和杨伯雄谈论到深夜。他曾经问杨伯雄:“国君治理天下之道,以什么为贵?”杨伯雄回答说:“贵静。”完颜亮听后沉默不语。第二天,又问杨伯雄说:“我迁徙了诸部猛安分别驻守边境城镇,你前夜的回答是不是认为这种做法不合乎静的道理?”杨伯雄回答说:“移兵以分驻边境,使之能够南北相互联系,这是国家长久之计。我所说的静,是指不扰民。”二更时分,完颜亮又询问杨伯雄有关鬼神的事情。杨伯雄进言说:“汉文帝召见贾谊,夜半时分,向前移动坐席,不询问有关百姓的事情而问鬼神之事,后世人都以此来讥笑他。如果陛下不认为我学识浅陋愚昧无知,希望陛下能够问及治理天下的大计,鬼神之事我不曾学过。”完颜亮说:“你只管随便说说,以减轻夜间的困倦罢了。”杨伯雄无可奈何,便说:“臣家里有一卷书,里面记录了一个人死后复活的故事。人们便问他,怎么才能让地狱中的官员给自己死后免罪。那个人回答说,你设一本日历,把白天所做的事情,在夜里记录下来,凡是不能写上去的就是不应当做的事情。”完颜亮听后,脸色变得庄重起来。

夏天时,完颜亮登上瑞云楼乘凉,他让杨伯雄作诗。诗的末章写道:“六月不知蒸到,清凉会与万方同。”完颜亮看后很高兴,拿给身边的人看并说:“伯雄只要一说话就忘不了对朕进行规劝,当臣子的就应当这样啊!”

杨伯雄后升任兵部员外郎。因守父丧,免官归乡,服终起任翰林待制,兼修起居注。后迁任直学士,再改任右谏议大夫兼任著作郎,仍兼修起居注。

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商议亲征南宋,杨伯雄上奏劝谏说:“晋武帝平吴时也只是任命将帅出征,陛下何必亲自率领军队去南征呢?”完颜亮不听劝谏。还免除了杨伯雄修起居注的官职,也不再召见他。

辅佐世宗

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东京(辽阳)留守完颜雍乘完颜亮南下伐宋之机兵变称帝,即金世宗,改元大定。

大定元年(1161年),杨伯雄被任命为大兴府少尹,后因服母丧而离职。完颜允恭当皇太子时,挑选东宫的属官,张浩向他推荐杨伯雄,于是在服满后被起用任少詹事。杨伯雄的侄子杨蟠当时担任左赞善,他们进谏时,金世宗言听计从,当时的舆论都以此为荣。杨伯雄收集了古代的太子贤能的和不肖的事迹,写成一部书,书名叫《瑶山往鉴》,进献给朝廷。这本书和他进献的《羽猎》、《保成》等箴言,都受到朝廷的嘉奖和采纳。又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翰林直学士。后遇到太子詹事职务出缺,宰相又举荐杨伯雄担任。金世宗说:“杨伯雄不能离开我的身边,而东宫也需要他去辅佐。”于是任命他为太子詹事兼谏议大夫。

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巡幸西京,准备顺道到凉陉去避暑。杨伯雄领着谏官们一起进宫劝谏。金世宗说:“让我再慢慢考虑。”而杨伯雄仍然劝说个不停。同僚们都已经退出去了,杨伯雄又过了很长时间才起身告退。金世宗到了凉陉,在巡行过程中果然出现了一些问题。金世宗又回想起杨伯雄的谏言,回宫以后,任命杨伯雄为礼部尚书,并对身边的近臣们说:“群臣之中有才干有气度的人不少,但没有人像杨伯雄那样忠实。”金世宗又对伯雄说:“关龙逄比干都是因为忠谏而死的,如果他们能够遇到明君,怎会如此呢!”杨伯雄回答说:“魏征愿意成为良臣,正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遇到明君啊。”

大定十二年(1172年),杨伯雄改任为沁南军(治今河南省沁阳市)节度使,后来又召回朝廷任翰林学士承旨。丞相石琚致仕时,金世宗问他:“谁能替代你?”石琚回答说:“杨伯雄可以。”当时朝议都认为石琚举荐得人。

金世宗又任命杨伯雄代理詹事职务。他知无不言,提出了许多匡助朝政的好见解。后来宫廷中的官员有狡诈善变的,人们便以称赞杨伯雄的正直来羞辱他。

晚年经历

后来杨伯雄出京任职,历任定武军(治今河北定州)节度使、平阳府(治今山西临汾)尹、河中府(治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尹。六十五岁时去世,谥号庄献。

主要成就

杨伯雄长时间担任谏官,无论是海陵王还是金世宗当政,他都多次直言进谏,劝谏君主实施正确的政治措施。他与海陵王完颜亮是旧识,但从不恃宠而骄,无论是深夜私谈还是奉旨作诗,都以进谏规劝为己任,得到完颜亮的高度赞扬。金世宗即位后,杨伯雄在担任谏官的同时还负责教导辅佐太子,他尽心尽力教导太子,选取历朝历代太子的故事,编辑成《瑶山往鉴》一书,以古人之得失来教导太子。在朝廷上,他提出许多匡助朝政的见解,正色立朝,使朝廷充满正气,使狡诈善变的官员无处藏身。

杨伯雄后期出京担任地方官,担任平阳府尹的时候,广施仁政,深得百姓爱戴。因张浩在平阳任职时也勤政爱民,所以百姓们都称颂他们,并说:“前有张,后有杨。”

人物评价

完颜亮:“伯雄出语不忘规戒,为人臣当如是矣。”

金世宗:“群臣有干局者众矣,如伯雄忠实,皆莫及也。”

《金史》:“程寀、任熊祥,辽之进士,孔璠、范拱事宋、事齐,太祖皆见礼遇,而金之文治日以盛矣。张用直,海陵父子并列旧学。刘枢之练达,王翛之强敏于事,杨伯雄之善讽谏、工辞藻,萧贡、温迪罕缔达之文艺适时,之数人者迭用于正隆、大定、明昌之间。张翰、任天宠之经理调度,宣宗南迁,犹赖其用焉。金源氏百余年所以培植人才而获其效者,于斯可概见矣。”

亲属成员

八世祖:杨彦稠,在后唐清泰年间曾任定州兵马使,后来跟随后晋国君北迁。

父亲:杨丘行,曾任太子左卫率府率。

弟弟:杨伯杰。

弟弟:杨伯仁,曾任左谏议大夫、太常卿等职。

族兄:杨伯渊,曾任山东东路转运使等职。

侄子:杨蟠,曾任左赞善。

史籍记载

《金史·卷一百五·列传第四十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