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更新时间:2024-09-21 14:04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示范区),陕西省辖开发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西安市西部85千米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59′—108°08′,北纬34°14′—34°20′之间,东与武功县大庄镇以漆水河为界,南与周至县哑柏镇隔渭河相望,西与扶风县绛帐镇接壤,北依湋河武功县武功镇扶风县杏林镇相邻,总面积13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示范区实际管辖杨陵区(行政建制归属咸阳市)。截至2023年,示范区常住人口25.46万。

历史沿革

“杨陵”作为地名,是因隋文帝杨坚寝陵的缘故。杨坚死后,埋葬在“三畤原”畔,谥名泰陵,因其姓杨,人们遂俗称其陵为“杨陵”;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武功县置杨陵镇,“杨陵”首次作为正式行政区域;1997年3月,经陕西省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将“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名称中的“陵”字更改为“凌”字,赋予示范区名称”壮志凌云”“奋发腾飞”之意。

新石器时代,今杨凌地区就有人群定居的原始村落。炎黄时代,这里住着炎帝部落莱氏族。莱氏族迁走后,这里又成为炎帝之后姜姓的封地,始称,以后又成为周朝女祖姜嫄氏族居住的地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尧舜时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以后这里就成了周人始祖后稷的封地——古邰国。传至商朝后期,周文王建都丰邑,邰地仍属周的领地。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都镐京,今杨凌地区成为京畿之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因秦襄公护驾有功,将岐丰之地赐予秦。此后,今杨凌地区便成为秦国的辖区。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在辖地推行朝廷、郡、县、镇、亭、里六级行政管理体制,设邰、武功等41县。邰、武功两县俱属内史管辖。今杨凌境域属邰县。当时的武功县治所在今眉县东20千米处。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仍设邰县武功县,两县俱属内史管辖。

秦末,项羽入关中,废郡县,兴分封,将关中地区分成雍、翟、塞三国,谓之“三秦”。雍国都于废丘,即今兴平市东南南佐村一带。邰县属雍国辖地。

西汉初,沿用秦制,邰县仍属雍国,后改属内史辖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属右扶风管辖。

王莽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5年),邰县改为新光县,属光尉郡辖。

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废邰县,迁武功县治所至邰城,归右扶风管辖,今杨凌境域属武功县辖区。

三国时期,关中地区系曹魏辖区。今杨凌境域分属魏国武功、美阳二县管辖。

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在扶风郡治槐里置始平郡,领武功等五县;迁扶风郡治至池阳,即今泾阳县,领美阳等六县。今杨凌境域分属武功、美阳二县管辖。

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武功、美阳均属夏之北秦州。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废美阳县,置周城县,治所周原,将美阳县地域并入周城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废武功县,置武功郡,治所始在中亭川,后迁至邰城。中亭川在漆、渭二水交合处,即古川口。复置美阳县,治所始在邰城,后迁至崇正镇,辖武功县全境和扶风南部。武功郡领美阳等12县,今杨凌区域曾先后分属周城县、武功郡和美阳县管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废武功郡和美阳县,复置武功县,治所中亭川,将美阳县地域并入岐山县。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今杨凌区域分属武功县、周城县管辖。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设州。武功县归属雍州。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复郡。京兆郡领武功等22县,郡治长安。扶风郡岐山等10县,郡治雍城。今杨凌区域亦随关中区划的变更而变更。

唐代初,将全国划分为关内等10道。道下设府州,府州下设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京兆郡为雍州。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稷州,领武功、扶风等四县,扶风县治所长宁。改扶风郡为岐州,领湋川等县,湋川治所在今扶风县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稷州,改隶雍州,撤扶风县,在今武功镇设武功县,将原湋川县改扶风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岐州为凤府。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复置稷州,领武功等五县,属京兆府。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废稷州,武功仍属雍州。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武功改属京兆府。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武功改隶凤翔府;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复属京兆府。后晋置武功郡,隶属昌军路。后周改郡为县,隶永兴路。

在此期间,今杨凌区域分属武功、扶风管辖。

宋初,分全国为15路,后增至23路。路辖府、州、军,府、州、军下辖县。武功县隶属永兴路京兆府;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改隶环庆路醴州;扶风县隶秦凤路凤翔府;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扶风县更名为扶兴县,旋复旧名,隶凤翔路凤翔府。

北宋末年,金人占领北方,行政区划沿袭宋制,分统治区为19路。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即公元1151年),武功县隶京兆府乾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即公元1189年),改名武亭县,仍属乾州。

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金熙宗皇统二年,即公元1142年),扶风县隶熙秦路凤翔府;宋淳熙十四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即公元1187年),隶凤翔路凤翔府。

元改全国11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四级政权机构。蒙古建国号为“元”之前的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武亭县复名武功县,隶陕西行中书省奉元路乾州;扶风县隶陕西行中书省凤翔府。

明时在全国设南、北两直隶及13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辖府、州、县。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武功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乾州;扶风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

清分全国为23省,省下设道、府、州、县。圣祖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武功县隶西安府;扶风县隶凤翔府。世宗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武功县改属乾州。

这一历史时期,今杨凌区域的归属分别随武功、扶风两县归属关系的变更而变更。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陕西省领关中、榆林、治中三道。武功、扶风两县均隶属关中道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撤销道制,只存省、县两级,武功、扶风直属省辖。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成立,武功、扶风两县均属其管辖。

这一历史时期,今杨凌区域仍分属武功、扶风管辖。

1950年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整编为宝鸡、咸阳等9个专区和1个直县。武功、扶风县隶属宝鸡专区。

1956年10月,撤销宝鸡专区,县归省直辖。

1958年12月,兴平、武功、扶风县合并为兴平县,时称大县。

1961年8月,第四次区划调整。恢复宝鸡专区及武功、扶风县建制,武功、扶风县仍归宝鸡专区管辖。

1965年4月,武功县设杨陵、普集、小村三镇,杨陵镇升格为公社级别,与杨陵公社同驻武功火车站

1979年2月,设立武功县杨陵特区,驻地杨陵镇,辖杨陵公社、杨陵镇。特区由武功县代管。

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和扶风县的五泉公社划归宝鸡市,设立杨陵区。

1982年2月,陕西省政府设立宝鸡市杨陵区。6月,宝鸡市杨陵区筹备处成立。10月,扶风县五泉公社划归杨陵区筹备处管辖。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在武功县杨陵镇设立县级杨陵区,仍直属宝鸡市。

1983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宝鸡市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管辖。

1997年7月,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杨陵区划归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

2006年,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8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杨陵区管辖。这标志着揉谷乡正式划归杨凌示范区。

2016年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该实验区为中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西北地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为其中三个片区之一。

2018年10月,国务院就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作出批复(国函〔2018〕133号)

区域范围

截至2023年6月,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际管辖杨陵区(行政建制归属咸阳市)。杨陵区辖3个街道、2个镇(杨陵街道李台街道大寨街道五泉镇揉谷镇),54个行政村,22个社区。

注:示范区管委会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省级经济管理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西安市西部85千米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59′—108°08′,北纬34°14′—34°20′之间,东与武功县大庄镇以漆水河为界,南与周至县哑柏镇隔渭河相望,西与扶风县绛帐镇接壤,北依湋河与武功县武功镇扶风县杏林镇相邻,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总面积135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35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系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渭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区南界,区内自南向北依次分为渭河滩地,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和沟坡地五种地貌单元,形成本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南北呈阶梯地形。海拔在418.0~540.1米之间。

气候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属东亚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2.9℃,无霜期211天。年均日照时数2163.8小时,年总太阳辐射量114.8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水量635.1毫米。

水文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境内除渭河漆水河湋水流经外,亦有宝鸡峡主干渠、二支渠渭惠渠等人工灌溉渠流经。

土壤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土地相对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共有7个土类、11个亚类、15个土属、34个土种。区内土娄土面积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71.70%,广泛分布在一、二、三级阶地的阶面;黄土类土面积占总面积的10.80%,主要分布在塬边梯田壕地和沟坡地;新积土面积占总面积的11.10%,主要分布于渭河及漆水河河滩地。区内亦有潮土、水稻土、红粘土、沼泽土等土类,分别占总面积的2.70%、1.80%、1.1%、0.80%。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生物资源种类、数量相对较少,且以人工繁育的动植物资源为主。

截至2016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要优质农作物种类包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西瓜、蔬菜、苗木、饲草、苹果、葡萄、猕猴桃等;优质植物种类包括杜仲、沙棘、元宝枫、冷杉、刺梨、马桑、板栗等;主要优质畜禽种类包括马、牛、羊、猪、兔、鸡、狗、骡、驴等。

土地资源

截至2012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耕地面积6874.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4.28%,其中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99.31%。主要分布在城区西、北部一、二、三级阶地阶面。

水资源

截至2016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境内及其周边分布的主要河流有渭河、漆水河、湋河。渭河从揉谷镇的姜塬村流入该区,境内11.9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36.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6.03亿立方米。漆水河系渭河北岸一级支流,该区内流程8.5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1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31亿立方米。湋河系渭河二级支流、漆水河的一级支流,境内流程24.6千米,多年平均流量0.46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448万立方米。

除上述三条天然河流以外,亦有宝鸡峡主干渠、二支渠、渭惠渠等人工灌溉渠系流经本区。其中宝鸡峡主干渠年入水量230万立方米,渭惠渠年入水量359.5万立方米,宝鸡峡二支渠入水量917.1万立方米,渭河滩民堰入水量61.3万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常住人口25.46万,出生率6.95‰,死亡率3.27‰,城镇化率68.45%。汉族居多,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政治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由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等22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示范区党工委为陕西省委派出机构,示范区管委会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经济

综述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8.31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85.24亿元,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为6.3:47.7:46.0。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8.2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3.0%,占比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9.9%,其中,项目投资下降11.3%,房地产投资下降34.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2.5%,待售面积增长175.5%。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1.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1.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0.2%。民间投资下降11.3%。工业投资下降21.3%。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税收收入6.74亿元,增长20.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61亿元,增长12.3%。

2023年末,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6.66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9.13亿元,增长18.3%;企业存款余额107.10亿元,下降5.0%。各项贷款余额213.06亿元,增长12.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66.93亿元,增长11.8%。存贷比61.5%。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24元,增长6.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57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60元,增长8.7%。

第一产业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13.56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0.91亿元,增长6.4%;牧业产值3.33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9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49亿元,增长3.7%。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育苗面积0.8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21万亩,较上年减少618亩。粮食产量10654吨,其中:夏粮产量4332吨,较上年减少32吨;秋粮产量6322吨,较上年增加54吨。蔬菜种植面积2.74万亩,增长8.2%;蔬菜产量17.4万吨,增长3.5%。

第二产业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产值下降0.1%,工业销售产值增长5.9%,工业产品产销率100.3%,营业收入增长1.4%,利润总额增长14.8%。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39 亿元,同比下降12.0%。完成产值94.34亿元,增长5.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1.86亿元,下降3.8%;安装工程产值42.51亿元,增长13.8%;其他产值9.97亿元,增长15.9%。企业竣工产值24.70亿元,增长9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8.45万平方米,下降16.4%。

第三产业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7.03亿元,增长8.8%。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增长8.6%,零售业销售额增长4.2%,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0.7%,餐饮业营业额增长8.2%。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出口总额10.88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总额7.31亿元,增长21.1%;进口总额3.57亿元,增长47.8%。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接待旅游人数510万人次,同比增长29.1%;实现旅游总收入25.60亿元,同比增长29.9%。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推广面积12000万亩,推广总效益300亿元,累计示范推广基地350个。通过国审、年审定和登记农作物新品种数量143个。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固定电话用户数2.62万户;通信基站总数1458个,移动电话用户数26.39万户;宽带用户数10.65万户,其中农村宽带用户数1.94万户。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4371户,其中城镇用户22565户,农村用户1806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2所高校共有教职工5887人。在校学生56834人,其中:专科生19365人,本科生2130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62人,全日制博士生1857人。中小学校30所,教师2788人,在校中小学生42349人。幼儿园41所,教职工1566人,在园幼儿8989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3个,其中医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保计生服务机构1个,个体诊所83个,镇卫生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村卫生室102所。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数1831张,医生(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779人,注册护士1051人。

科学技术

2019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年新建示范推广基地26个,示范推广面积9109万亩,其中,省内示范推广面积3509万亩,推广总效益225亿元。通过国审、省审主要农作物品种数量39个。

环境保护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增长4.3%。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8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45微克/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5.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1立方米。

社会保障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2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73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02人。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362人,其中离退休人员628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276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395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3259人,比上年增加516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9281人,比上年增加2230人。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21户、803人,其中:城镇34户、46人;农村387户、757人。

双创活动

2019年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

交通运输

2021年,区内公路里程384.1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千米。全年客运量21.99万人次,同比下降47.8%;全年货物运输量298.55万吨,同比增长4.3%。

2023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公路里程38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千米。全年客运量39.4万人次,增长364.6%;全年货物运输量325.4万吨,增长10.8%。

风景名胜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300亩。景区建有工厂化育苗馆、梦幻花卉馆、无土栽培馆、现代农业创意馆、西部特色馆、超级菜园、南方果树馆(2个)等八个现代农业技术展馆和花卉林木种子资源圃、水生植物展示区(人工湖)、创新中心等现代农业展示区。景区从2009年11月对外开放,2010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杨凌农林博览园

杨凌农林博览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杨凌昆虫博物馆杨凌动物博物馆、杨凌土壤博物馆、杨凌植物博物馆、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职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植物种质资源圃组成,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科学基地。

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

杨凌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占地200余亩,是集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农业高新科技园区,通过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进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杨凌水上运动中心

陕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杨凌水上运动中心)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水域占地700亩,正常水深为5米,水源为地下自然补给,水面宽阔,水质清澈;主要承担着陕西省赛艇、皮划艇运动训练和竞赛任务。

教稼园

教稼园是以展示农耕历史、呈现农业文化,介绍农业始祖后稷和相关历史资料为背景,融历史性、文化性、趣味性、科普性、景观性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性的观光公园。在设计风格上追求古朴,自然的格调;同时园内还增加了参与性项目,以增强公园的趣味性、娱乐性。

秦岭山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园

秦岭山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园主要包括四个区:开心农场采摘认耕区、原生态餐厅休闲娱乐区、净菜加工高科技生产展示区、农业科普推广科技活动实践区。园区“移步易景”的景观设计奖农业种植、实训教育、休闲观光、生态品尝等功能特性细腻柔和,吸引游客前来观(农业观赏)、尝(品尝绿色果蔬)、娱(体现趣味性)、劳(劳作体验)、育(农业教育)、购(购买果蔬),将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灌输其中。

树木园

杨凌树木园是一个集娱乐、休闲、景观、科普为一体的植物主题公园,园内植物品种多达400种,数目总量52000多株,乔木2000多种,灌木50000多种。园内建有瞭望塔、人工湖及各种园林小品,人工湖还具有喷雾、高喷和涌泉等功能。

崔西沟民俗村

杨陵区杨村乡崔西沟村是一个集观赏、采摘、品尝、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家庭旅游接待。

崔东沟村西域风情园

杨凌西域风情园以西域风情为主题,充分融合了西域特色文化。以品民风味,穿民族服饰,住蒙古包,赏民族歌舞,感受民族生活为特色。

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泰陵是隋文帝杨坚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陵,位于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200米处,当地叫三畤原,群众称隋泰陵为“杨家陵”,杨陵地名由此而来。陵园遗址周围有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垣,南北长628.9米,东西长592.7米,墙基宽约4.4米,陵园总面积37274.03平方米,陵园四面各辟一门,南门门址保存较完整,门外分别有一对门阙,门阙平面呈梯形。陵园外环绕有围沟。在陵园中部偏东南部筑有覆斗状封土,封土顶部南北33米、东西42米,底部南北153米、东西155米。基础部分呈倒“凸”字形,覆盖墓道。封土南侧有两条墓道,相距23.8米,均为7个天井、7过洞,西侧墓道(包括天井、过洞)南北长78.7米、宽3.4至5.6米,东侧墓道略短,也稍窄。1957年5月31日,隋文帝泰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邰国遗址

古邰国遗址位于杨凌示范区,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居住遗址,是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古邰国遗址公园是以遗址保护为主,以遗址保护、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是彰显华夏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荣誉

2017年6月29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

2019年12月19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市”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10日,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2021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2020年度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先进市(区)”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