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完者

更新时间:2024-10-31 16:31

杨完者(?~1358年),元朝末年将领,字世杰,原名杨通贯,元末武冈路赤水(今湖南城步蒋坊乡)人,乃十峒飞山(今日邵阳、怀化一带)蛮首领杨再思的后裔。“完者”之名为元顺帝所赐。杨完者是元代农民起义将领,后受招为官,初授千户,官至元帅。后矜骄日肆,被同僚围困而自缢。

人物生平

杨通贯系“飞山蛮”首领杨再思的后裔。他“善骑射,能文章,有入相出将之鸿才”,因武艺高强,且知书能诗,最受其父正衡器重。他十几岁时,就组织附近的苗家少年,操兵练武,从而锻炼了军事指挥才能。

元至正初年,人民反抗元廷统治日盛,农民军力量日趋壮大。徐寿辉张士诚、韩林、郭子兴等已各占一地。杨正衡、杨通贯父子虽僻居湘西南,也想雄踞一方。于是就以杨通贯当初所统的那些“苗子”为基础,扩充兵马,组建了一支以苗民为主的数万人的军队。

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攻陷武昌,又陷岳州(今岳阳),元廷大惊,急忙谕令各地勤王镇乱。杨通贯父子因祖辈受过元廷封赏,怀有记恩之情,便决定“为国平乱”。元廷陶梦祯派人请其出兵,他便“自备粮饷、衣装,星夜派子侄往谒”。陶看见苗军浩浩荡荡,杀气腾腾,连连叫好:“乡道此来,吾军胜矣j”即赠杨正衡为干户,以苗军为前锋,挺进武汉,一举收复武昌,苗军名声大震。元廷对杨氏大加封赏,杨正衡授为潭州路同知,旋升湖广右丞,其弟杨正仁授为湖广都元帅副使,杨通贯授湖广副都元帅,其他叔侄,一并加封。

是年秋,苗军兵分两支,一支由杨正衡统领,进攻粤西,一支由杨通贯统领,开往江浙。杨正衡军因寡不敌众,又缺乏粮草,结果全军覆灭,杨正衡也在阵前身亡。至正十三年,杨通贯率苗军随湖广平章阿思兰顺长江而下,准备进攻庐州(今合肥)。苗军力量壮大,引起元廷不安。淮东都元帅余阙力陈顺帝:“苗蛮不当使。”于是顺帝强令苗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命余阙监视杨通贯,若“苗军有暴于境者,即收杀之,凛凛莫敢犯”。但是,张士诚势力得到发展,朱元璋迅速崛起,元廷迫不得已重新启用苗军。至正十五年九月,朱元璋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部将张天佑等进攻集庆(今南京)。元廷忙派杨通贯随江浙行省右丞阿鲁恢率苗军赶去救援,苗军大败郭、张的红巾军。其时,张士诚的淮军攻占扬州,杨通贯又率军前往,败张士诚。至正十六年正月,张士诚攻占平江,威胁杭州,又准备进攻嘉兴。驻守杭州的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迩求救于杨通贯,并许以升任参知政事。杨通贯带领少量精兵,夜袭敌营,接着苗军全力出击,淮军措手不及而大败,“生擒其首,其徒溺死者无数”。张士诚又派其弟张士德率兵数万人转攻杭州,达识帖睦迩弃城逃走,并传令杨通贯夺回杭州城。经数日猛战,“士德大溃,收拾残兵,十丧八九”。八月,张士诚派张士信、史文炳率水兵数万,沿运河北上,兵临嘉兴城。杨通贯采用“诱敌深入”战法,将淮军诱至峡谷时,伏于两岸的苗军把备好的火把投入敌船,恰逢南风大作,“大火焚烧至四十里不止,淮军死者甚众”,苗军趁机出 动,大败淮军,“斩首七千,俘虏数千,张士信以伏水遁还”。苗军威震东南,壮大成20万之师。至正十七年,元廷升杨通贯为江浙行省右丞、骠骑将军,并以“克全忠义”而赐名“杨完者”,其兄赐名“伯颜”。

张士诚几经权衡,向杨完者和达识帖睦迩求降,愿自降王号,臣服元朝。达识帖睦迩为了利用张的力量牵制杨完者,答应保奏张氏为高官。元廷授张士诚为太尉,割浙西、淮东予之镇守。

至正十七年七月,朱元璋连克徽州(今歙县)、建德(今东至)。元廷又派杨完者出兵,企图收复失地,但苗军连续几次兵败于李文忠邓愈胡大海之手,丧兵数万,损失惨重。张士诚达识帖睦迩却暗自高兴,因为杨完者是张士诚心腹之患,为愿借敌之手,除掉杨完者。

至正十八年,达识帖睦迩命杨完者出兵浙东,张士诚出兵淮南。杨完者以部将杨通泰、杨通知、李才富、肖玉率主力分四路开赴浙东,自己则坐镇杭州。张士诚佯装率兵十万与朱元璋作战,暗中却屯兵杭州城附近,当探知苗军已出兵远征,即迅速调集兵力攻击杭州,以达识帖睦迩为内应,围攻杨完者。杨完者战败,与其兄伯颜自缢身亡。不久,杨完者的部将率军回杭,征剿张士诚,张闻风潜逃。

为了平息“杭州之变”,安抚苗军,元廷赠杨完者为潭国公,谥忠愍,赠伯颜为衡国公,谥忠烈。但这些并不能平息苗军的气愤,他们举起反元旗帜,归附朱元璋的明军。

史料记载

《新元史 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