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林

更新时间:2023-03-07 09:57

杨洪林,男,1951年3月生,河北省人,大学毕业。汉族,中国外交官,伊战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1974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在30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先后在中国驻苏丹、科威特、埃及、伊拉克、巴林大使馆和外交部亚非司工作,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亲眼目睹了历次战乱和长年制裁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对伊拉克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2003年10月,杨洪林结束中国驻巴林大使任期,奉调回国,并被正式提名为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2007年11月27日抵利雅得履新,担任驻沙特大使。2011年10月离任。

职务经历

1976-1977年 外交部亚非司科员

1977-1982年 驻苏丹民主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82-1986年 驻科威特大使馆三秘、二秘

1986-1992年 外交部亚非司二秘、副处长、一秘

1992-1996年 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使馆一秘、参赞

1996-1999年 外交部亚非司参赞

1999-2000年 驻伊拉克共和国大使馆参赞

2000-2003年 驻巴林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3-2005年 驻伊拉克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5- 外交部大使

活动年表

1951年,杨洪林出生于河北,在北京长大。

1971年-197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阿拉伯语;1974-1977年任外交部亚非司职员;

1974年-1976年在埃及开罗大学进修阿拉伯语。

1977年-2003年,他先后在中国驻苏丹、科威特、埃及、伊拉克、巴林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亚非司任职。历任职员、随员、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副处长、一等秘书、政务参赞、首席馆员、特命全权大使等职。

2003年10月,他结束中国驻巴林大使任期,奉调回国。

2004年7月,中国政府正式提名他为中国新任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

2004年10月22日,杨洪林正式上任。

2004年11月11日,杨洪林在前往会见伊拉克贸易部长时,离大使汽车300米的地方突然发生汽车炸弹爆炸。

2005年1月,杨洪林成功解救8个在伊拉克被绑架中国公民。

2005年5月26日,杨洪林在库尔德地区拜会完伊总统塔拉巴尼后返回使馆途中,又遇到汽车炸弹。

2005年10月,杨洪林大使任满回国。

2007年11月27日抵利雅得履新,2007年12月11日向沙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递交国书副本。2008年5月11日在利雅得向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递交国书

不解之缘

 1990年至1992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杨洪林作为海湾危机小组负责人亲身参与处理了与伊拉克问题相关的各项重大事宜,战前直接参与组织中国数千名劳务人员从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千里平安大撤退。 1999年至2001年,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首席馆员、政务参赞。2001年至2003年,任中国驻巴林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期间,近距离目睹了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爆发,萨达姆政权的垮台,伊拉克过渡政府的成立。

随着伊拉克1月大选的临近,伊拉克国内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各种袭击爆炸事件也愈演愈烈。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杨大使将如何带领使馆人员开展工作?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中伊友好关系,促进中伊两国的互利合作,续写中伊传统友谊?临危受命的杨洪林大使肩负着重大使命

自2003年3月张维秋大使率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工作人员从巴格达撤出后,中国一直未向伊拉克派遣新任大使,而是由孙必干以复馆小组负责人的名义开展工作。

此次杨洪林赴任巴格达,以及前不久伊拉克新任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比尔·伊斯梅尔到北京上任,标志着中伊两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两国各方面交往逐渐步入正轨。

出使伊拉克

 中国新任驻伊拉克大使人选已经确定,但其赴伊日期却一拖再拖。中秋、国庆前后相连,正是家庭团圆、举国欢庆的时节。在位于北京方庄的家里,杨洪林大使夫妇正忙着收拾行装,准备前往局势动荡不稳的伊拉克,出任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 10月18日,杨洪林大使携夫人从北京出发,经由曼谷抵达约旦首都安曼,短暂休整后,22日下午乘坐约旦皇家航空公司班机抵达巴格达。

10月22日,巴格达曼苏尔饭店迎来了由3名荷枪实弹的警卫护卫着的特殊客人。他就是伊拉克战后中国首任驻伊特命全权大使杨洪林。26日,他向伊拉克外交部长兹巴里递交了国书副本。

10月27日,中国新任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向伊拉克总统加齐·亚瓦尔递交国书。伊拉克外交部长霍希亚尔·兹巴里出席了国书递交仪式。

解救人质

2005年1月18日下午2点半左右,杨洪林正在看电视新闻,突然获得消息说有8名中国人被挟持了。只知道8个人,不知道在哪被劫,不知道关在哪,不知道身份。当时杨洪林找了很多人,有政府、外交部内政部宗教界友好人士以及他们的私人朋友,要求他们帮忙寻找这8个人,并确认他们的身份。而这时各方面的消息不断传到使馆。挟持者要求中国政府在48小时内讲清中国对伊政策,讲清这8个人到伊拉克是干什么的,否则他们将杀害人质。 1月19日,杨洪林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宣读了使馆的营救声明,讲明了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公正立场,指出8名中国人只是来伊拉克的普通务工人员,并澄清他们工作过的服装厂与任何外国公司都没有关系。他还特别强调,他们是在回国过春节的路上被挟持的。春节是中国人全家团圆的日子,和伊拉克人的宰牲节是一样的。中方希望伊拉克官方和伊拉克各方面的朋友出面帮助营救,让8个人早日安全回来。

1天1000多个电话

杨洪林当时心急如焚,伊拉克信号又不是很好,他都是拿着6个手机轮换着打,又要找人,国内又很关注,媒体也在紧追,一天有时要接1000多个电话。但电视台播出使馆声明后,挟持者没有任何回应,既没说放人,也没说要杀害人质,挟持者和中国工人似乎突然间蒸发了。

23日杨洪林接到了朋友的电话,劫持者让他们下午1点到某地点去接人,这个地点离巴格达150公里,正好是暴力事件频发地段,可以说已经失控了。

带着轻机枪去接被劫人质

那条路的确很危险,经常发生爆炸、袭击、绑架事件和枪战。去之前,对方只告诉了大概的地方,而他们又人地两生,因此出发前杨洪林通过伊拉克的朋友帮助确认地点是否可靠。

巴格达有很多美国兵和关卡,想到对方要把人送过来也很危险,他们决定亲自去接人。杨洪林和工作组组长翟隽,带了一名助手,以及4名武警和2名司机,开了两辆吉普车,武警全副武装,长枪、短枪,甚至带上了从未用过的轻机枪。车快要开出巴格达时,杨洪林接到了伊拉克好友的电话,他告诉杨洪林接人地点已核实,但还没有看到人。接人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波折。伊拉克通讯信号本来就不好,加上仍处于战争状态,一些地段的所有通讯信号时不时会被切断,出了巴格达以后,他们所有的手机都没信号,与后方无法联系。而这一路上,他们也多次碰到了美军,哨卡,枪声阵阵。

到了目的地,杨洪林的那个实地探查的朋友在那里等着,还有一个中间人,他们坐下来整整谈判了两个小时。其间不断重申,这8人的身份以及要回家过年。当时杨洪林的武警在门外守卫,他们的武装人员不断进进出出,个个荷枪实弹。最后,他们把8名人质送过来,他们见到杨洪林后抱头痛哭,终于见到亲人了!

四闯“死亡之路”送同胞去机场

与副议长沙赫斯塔尼合影

随着大选临近,伊拉克暴力事件更加频繁,不少外国人和伊拉克人都在想方设法离开。而伊临时政府已宣布关闭全部陆路口岸,只有约旦和伊拉克的航空公司能够进出巴格达,杨洪林订的是24日下午3时15分飞往约旦的飞机票。前往机场的路只有25公里,但因为经常发生爆炸、袭击事件,被巴格达人称为“死亡之路”。 飞机到了后在巴格达机场上空两次试图着陆,但都没有成功,盘旋几周后,又折返约旦,航班最后被取消,原因是机场外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机票改签成第二天的班机,一队人马只好重走“死亡之路”。

25日,一班人再闯这条“死亡之路”。这一次,大家早上7点出发,因为路上车少人稀,8点之前就抵达机场。这一次总算顺利,10点30分飞机起飞,大家悬着的心才算落下。四闯“死亡之路”,最终安全地将获救同胞和外交部工作组成员送上飞机。杨洪林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曾经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伊拉克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杨洪林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05年6月1日,他和夫人回国休假,经过机场路第一道检查口时车堵在一起,经过交涉他们走了军用通道。15分钟后,这个检查口被炸,使馆送站的同志亲眼目睹了检查站周围被炸断的肢体、汽车碎片以及遍地的鲜血。

2005年2月拜会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穆萨时,车刚上桥头,就碰上伊拉克警察追捕反美武装分子。双方在桥的另一边交火,密集的子弹不时从车边擦过。

使馆临时驻地曼苏尔饭店也不安全,曾3次遭到炮击。幸运的是3次炮击并非针对中国使馆,也未造成使馆人员伤亡。

未能给母亲送终,深感内疚

2005年1月,杨洪林的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他女儿把母亲病危的消息先告诉了杨洪林的夫人。她怕杨洪林知道后会影响营救工作,便与女儿商定暂时不把这一消息告诉杨洪林。她们共同商量治疗事宜,直到8名同胞被营救出来后,才把母亲病危的消息告诉他。

9月12日,在即将离任之际,杨洪林83岁的老母亲最终因癌症去世。噩耗传来,杨洪林无限悲痛,深为因工作关系而不能回国照料病重的母亲,不能在她老人家身边尽孝道,不能为她老人家办后事而内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