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5 19:40
林鸣,1957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桥隧领域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957年10月4日,林鸣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1974年,高中毕业后,他到工厂当学徒,先学钳工。
1977年,林鸣在兴化化肥厂上班,当时厂里要上一个新项目,被派到西安交通大学参加为期半年的制氧核心技术培训。
1978年的高考,以当年较高的35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交通部下属的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今东南大学)。
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港口水工建筑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1年,毕业后到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以工程分包商的身份来到珠海经济特区,参与珠海大桥的建设,林鸣担任项目经理。
2002年至2005年,进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工程,先后担任副总指挥、工程总监、总工程师。
2005年至2010年,担任中国路桥集团总工程师,同期开始了港珠澳大桥的前期筹备工作。
2011年至2018年,在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承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担任总工程师。
2019年,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担任总工程师。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林鸣主持建成中国首条、世界最长跨海公路沉管隧道,主持攻克多座国家重点公路桥梁工程关键难题,在岛隧技术自主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创建“模式、技术、方法”深度融合的工程管理体系。
截至2021年11月,林鸣先后主持完成润扬大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攻克十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攻克难关,自主研发十几项中国国内首创且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和系统,获得数百项专利,成功攻克十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创造当年动工当年成岛、一年安装10节沉管的中国速度、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建成世界唯一滴水不漏的沉管隧道等诸多世界工程。
截至2019年7月,林鸣先生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已授权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
据2022年5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林鸣出版《沉管隧道设计施工手册》等著作。
2023年2月9日,林鸣院士工作室在中交二航局总部科研大楼揭牌,院士工作室正式投入运行。
林鸣解读了工程师职业追求的“四大精神”,即: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并激励学生要认真、去追求,创造别人不可以想象的。
林鸣认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实现知识型社会建设教育最为关键。
2016年10月9日下午,林鸣在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学术交流中心科技报告厅为该校师生作了“港珠澳大桥与岛隧工程——与长沙理工大学同学的分享”的报告。
2017年6月13日下午,由中山大学和中交集团四航局主办的“时代楷模——港珠澳大桥建设事迹报告会”在中山大学梁銶琚堂召开,林鸣作题为“港珠澳大桥与岛隧工程——与中山大学同学的分享”的报告。
林鸣的父亲是参加过抗战的离休干部,生前在兴化市的供销系统、商业系统工作,母亲是商业系统的职工。
父母很疼爱林鸣弟兄三人,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尽管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很艰苦、尽管“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但他们一家人都没有放弃读书,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报纸和书籍。父母对他们兄弟三人的学习成绩没有强求,不过受家庭氛围影响,兄弟三人都爱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林母经常教育他们做人要低调,与人为善,看到别人遇到困难要伸出援手;在做事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在林鸣身上,“攻坚克难”和“精益求精”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基因和烙印。林鸣迎难不惧、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工匠精神,无疑为当今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评)
林鸣推动中国岛隧工程建设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被誉为“定海神针”。(东南大学校史馆评)
林鸣始终坚持严谨求真、追求卓越,以匠心筑梦、以匠艺强国,推动中国岛隧工程建设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兴化市人民政府评)
林鸣是极具洞察力、决断力和自制力的项目领导人,不仅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专注卓越,也将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传递给了外国技术专家,令他赞叹和钦佩。(日本沉管隧道专家花田幸生评)
林鸣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迈情怀投入工作,他所推崇的严谨、坚韧、不断探索、追求极致的“工程师品格”对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设计负责人刘晓东评)
林鸣将技术空白变为前行的动力,将困难与挫折变为创新的机遇,将无数挑战变为一次次的胜利,林鸣是当今中国最令人尊敬与钦佩的卓越工程师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赵忆宁评)
林鸣以一种“强国筑梦”的责任感,义无反顾地率领团队承担起攀登世界建桥技术高峰的重任,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共产党员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