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末无明

更新时间:2023-01-25 12:36

枝末无明即从根本无明中,生起更为粗显之种种烦恼。又作枝末不觉。相对于“根本无明”。

枝末无明概述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三(大四四·三○九中):“于中有根本枝末之异,枝末复有三细六粗。”此谓依根本无明生起业相能见相、境界相等三细,及依境界缘生起智相、相续相等六粗,总称为枝末无明。[大乘起信论、胜鬘宝窟卷中末、起信论疏卷上(元晓)、大乘起信论讲记(印顺)](参阅‘根本无明’4135)

枝末无明释义

此又称一念无明,是众生由一念起多念的原因,形成众生的我执、我障,使众生因有我而贪爱所见所思的各种境界。

枝末无明是较粗的无明,较易察觉,它是第六识的障碍,使第六识不得清净,主要原因是当众生的身体器官接触外界时,由前五识而来到第六识所产生的妄觉,以为这些境界为实有,对其产生贪爱,就是所谓的三界见惑

三界思惑:就是由如来藏无始以来的贪、爱、业、种、经等六识组合而成,各种名色产生各种妄想以至对境起迷思。

佛教把枝末无明分为一种见惑及三种思惑,见惑:是对三界起妄见以为实有而不知缘起性空。三种思惑:是无色界色界欲界思惑,是众生迷恋贪爱三界种种欲乐而起。

见思二惑的体性共有十种称为十使,分别称为:身见(即我见)、边见(即断常二边)、戒取见(即执外道及一些不正当的邪戒)、见取见(即自大、未证谓证等)、邪见(即不正念、无因果、无三宝等错误见解)以及贪、嗔、痴、慢、疑五种恶见

详细区分:则在三界的苦、集、灭、道四谛下,有欲界的身见苦谛、欲界的边见苦谛等,有欲界的身见集谛等,有欲界的身见道谛(即消除欲界身见之道)等及欲界的身见灭谛等,同样有色界的身见苦谛、身见灭谛等及无色界的身见苦谛、身见灭谛等,总计三界共有见惑88使和思惑81使。

见思二惑使众生轮回三界生死,小乘修行者断此无明以了生死,断见惑88使的是初果须陀洹,又断欲界六品思惑的为二果斯陀含,兼断欲界九品思惑的是三果阿那含,断尽所有见思二惑者为四果阿罗汉,又能起心渡生回小乘向大乘者称为大阿罗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