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6 02:12
成虫
头黄色或黄褐色,中颜板具圆形黑色颜面板1对,中胸背板大部黑色,缝后黄色侧纵条1对,伸达内后翅上鬃之后;肩胛、背侧胛完全黄色。小盾片除基部一黑色狭缝带外,余均黄色。头、胸部鬃序:侧额鬃1:2,颊鬃、内顶鬃、外顶鬃、中侧鬃、前翅上鬃、小盾前鬃及小盾鬃各1对,肩板鬃、背侧鬃、后翅上鬃各2对。翅前缘带褐色,伸达翅尖,较狭窄,其宽度不超过R2+3脉;臀条褐色,不达后缘。足大部分黄色,后胫节通常为褐色至黑色,中足胫节具一红褐色端距。腹部棕黄色至锈褐色。第二背板的前缘有一黑色狭纵色,自第三背板的前缘直达腹部末端。组成“T”形斑。第五背板具腺斑1对。雄虫第三背板具栉毛。雌虫产卵管基节棕黄色,其长度略短于第五背板。
卵
乳白色,菱形,长约1mm,宽约0.1mm精孔一端稍尖,尾端较钝圆。
幼虫
3龄老熟幼虫长7~11mm,头咽骨黑色,前气门具9~10个指状突,肛门隆起明显突出,全部伸到侧区的下缘,形成一个长椭圆形的后端。
蛹
椭圆形,长4~5mm,宽约1.5~2.5mm,淡黄色。初化蛹时呈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羽化时呈棕黄色。前端有气门残留的突起,后端气门处稍收缩。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柑橘小实蝇每年发生3~5代,在有明显冬季的地区,以蛹越冬,而在冬季较暖和的地区则无严格越冬过程,冬季也有活动。生活史不整齐,各虫态常同时存在。广东全年均有成虫出现,5~10月发生量大。柑橘园如不留夏花果和夏橙成熟果,附近也无杧果、桃、梨、木瓜、番石榴等果树时,在果实着色前柑橘园内小实蝇成虫不会太多,但柑橘果实着色时便大量飞来柑橘园产卵。产卵前期需取食蚧、蚜、粉虱等害虫的排泄物以补充蛋白质,才能使卵巢发育成熟。成虫可多次交尾,多次产卵。卵产于果实的瓤瓣与果皮之间,喜在成熟果实上产卵。果实上的产卵孔针头大小,常有胶状液排出,凝成乳状突起。用1%的红色素、伊红、甲基绿可将产卵痕染色。在卵未孵化即采摘的橘果上,产卵孔常呈褐色的小斑点,继而变成灰褐色、黄褐色的圆纹。卵孵化后则呈灰色或红褐色的斑点,内部果肉腐烂。幼虫群集于果实中吸食瓤瓣中的汁液,被害果外表虽色泽尚鲜,但瓤瓣干瘪收缩,成灰褐色,常未熟先落。幼虫老熟时穿孔而出,脱果后边跳边转移,然后入疏松表土化蛹。
酵母和大豆加水后的分解物对雌、雄成虫均有很强的引诱力,甲基丁香酚对雄虫有强烈的引诱力。远距离传播主要随被害果调动进行。其天敌有实蝇茧蜂、跳小蜂、黄金小蜂和蚂蚁等。
1.田间监测成虫可用甲基丁香酚和水解蛋白作为引诱剂通过诱捕器引诱。根据引诱成虫的形态特征加以鉴定。对卵、幼虫和蛹可通过对寄主植物果实的抽样解剖检查,依据各自形态特点进行鉴别,或在适宜的条件下室内羽化至成虫加以鉴别。
2.实验室检测成虫胸背面黑褐色,具有2条黄色纵纹,上生黑色短毛,小盾片黄色,与上述两条黄色纵带连成“U“字型。腹部由5节组成,赤黄色,有“T”字形的黑纹。
检疫措施严禁从疫区或发生区调运有虫果实和带土苗木进入保护区;从疫情发生区调运时应严格检疫,一旦发现有虫果,可采取火烧、60℃以上的水煮、深埋60cm以上等方法处理。用60Co γ-射线0.30~1.9KGy照射果实,处理后实蝇幼虫多数不能化蛹,处理后的疫区果实可以调入保护区销售。用44℃热蒸汽处理有虫果实12~16h可以杀死果内害虫。低温处理果实。在一1.1~2.8℃的冰库中保存有虫的果实,虫子死亡率可达99%,在1.7℃下冷藏10d可以有效灭杀害虫。
1、诱杀小实蝇雄蝇。在2毫升甲基丁香酚原液中,加入90%晶体敌百虫2克或20%甲氰菊酯乳油2毫升,取混合液1.5毫升,滴在用聚氨酯泡沫卷成的直径1.5厘米,长5厘米的诱芯上,诱芯置于用可乐瓶制成的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在果园中,高度约1.5米,间距60~80米,每隔1~2个月滴加一次性引诱剂。
2、喷药防治。在幼虫脱果入土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地面喷洒50%辛硫磷800~1 000倍液;主要为害期树冠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成虫。在5~11月成虫盛发期,用l%水解蛋白加90%敌百虫600倍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加3%红糖;或20%灭扫利1000倍加3%的红糖制成毒饵,喷布果园及周围杂树树冠。lOd喷1次,连喷3~4次,连续防治2~3年,虫口可减少80%以上。
3、辐射处理实蝇蛹实施不育防治。在室内大量繁殖柑橘小实蝇蛹,用50Co γ-射线处理,把羽化的不育雄成虫,用飞机或人工释放到果园,使其有正常的择偶、交配活力而又无生殖能力,减少自然界小实蝇交尾的机会,达到逐渐消灭的目的。
4、果实套袋防止成虫产卵为害,在幼果期、实蝇成虫未产卵前,对果实套袋。
5、在幼虫期和出土期,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液喷施地面,可杀死入土幼虫和出土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