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尔利周刊

更新时间:2024-07-01 13:43

《沙尔利周刊》,又译为《查理周刊》,创建于1970年,法文名为 Charlie Hebdo,是法国的一家讽刺漫画杂志。2012年在法国发行量已达4.5万份。该周刊经常刊登辛辣大胆的宗教和政治类报道。

刊物介绍

《沙尔利周刊》是法国著名的讽刺杂志之一。法国媒体有讽刺时政的传统,著名的《鸭鸣报》也因经常将政治人物作为调侃对象多次被告上法庭。而《沙尔利周刊》则更为大胆,早在2012年,该杂志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作为漫画人物,漫画的题目则选取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电影《不可触碰》,讽刺意味非常明显。《沙尔利周刊》还曾创作半裸的穆罕默德漫画形象。

法国周刊社的法文名为Charlie Hebdo,Charlie按照法文名字译音,应译为“沙尔利”,Hebdo在法文里是周刊的意思,因此,经新华社参考消息译名室审定,法国这家周刊准确的译法是:《沙尔利周刊》。至于其他一些媒体翻译成《查理周刊》,则是把法文的Charlie当成了英文的Charlie来译名。根据英文和法文不同的发音规则,英文里的Charlie译为“查理”,但法文里的Charlie按照读音就应译为“沙尔利”。因此,法国周刊Charlie Hebdo应译为《沙尔利周刊》而非《查理周刊》。

社会事件

总部遭袭

袭击原因

《沙尔利周刊》因为刊登宗教类的讽刺漫画多次受到袭击警告,几年前其办公室就曾受燃烧弹的袭击。

其最新一期内容聚焦于米歇尔·维勒贝克的一本新小说,该书设想了未来法国和欧盟被伊斯兰化后的糟糕画面。就在杂志上市当天,即1月7日,蒙面枪手们袭击了该刊在巴黎的办公室,杀害了12人。据法国媒体报道,在这次袭击中,有目击者听到袭击者高呼:“我们为先知复仇了”。袭击案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巴黎,造成的恐怖效果令人震惊。而震惊之余,法国媒体已开始对长期以来法国的移民融入政策和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事件经过

法国检方调查人员说,当天,几名武装人员手持AK47以及火箭弹发射器,袭击了《沙尔利周刊》总部,造成包括周刊主编及4名漫画插图师在内的至少10人死亡。随后,一名枪手劫持了一辆汽车,在与警方交火时,还打死了2名警察。有视频显示,其中1名警察是在倒地后被补枪身亡。

警官孔滕托说,有10人在这起事件中受伤,其中也包括1名警察。根据他的描述,事发现场如同“大屠杀”场面,有警车的玻璃上被打了十多个洞。

当天,目击者布兰热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看见两名用黑布蒙面的男子持冲锋枪进入杂志社大楼。几分钟后,我听到许多声枪响。”布兰热说,他看见这两名男子随后逃走。法国电视台援引警方的消息说,还有目击者在现场听到,一名武装分子在袭击时,曾高呼“我们已经为先知复仇了!”

世界要素

一是整个欧洲安全形势有趋紧之势,而恐怖袭击是塑造这一趋势的源头之一。欧洲很多城市频遭恐怖袭击,从伦敦、马德里,到奥斯陆,再到今天的巴黎,恐怖袭击的阴霾盘旋在欧洲上空,始终未消散。因此,从欧洲这个更为宽泛的视角看,巴黎遭袭是欧洲遭遇恐怖袭击又一案例,法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安全岛”。

二是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恐怖组织的崛起,标志着国际恐怖组织活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2014年6月,伊斯兰国在伊拉克攻城略地,掀起恐怖袭击风暴。欧洲国家在打击恐怖组织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诸多国家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反IS(伊斯兰国英文简称)联盟,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加入空袭伊斯兰国的行列。在这种背景下,极端组织对欧洲国家极为仇视,在极端组织中汇聚对欧洲国家的报复情绪,易陷入以暴制暴的漩涡,在欧洲本土搞袭击无疑是最好、最有效的反击举措。并且,在中东的恐怖组织中夹杂为数不少的欧洲人,他们有的握有欧洲国家护照,可自由游走于中东和欧洲之间,完全有条件以合法的身份回流欧洲从事非法的恐怖袭击。

国家要素

一是法国为欧洲穆斯林最多的国家,6500万人口中,穆斯林人口占有500万。鉴于法国与非洲国家间的历史渊源,法国穆斯林大多来自于北非,是北非国家的穆斯林后裔。但占法国人口1/13的穆斯林处于法国社会的边缘,一直未能融入主流社会,属于法国的弱势群体或被忽视的群体。造成这种局面在于价值观的错位,西方价值观和伊斯兰价值观处于平行状态,未能很好地相互包容,而是以排斥甚至敌对的眼光互视。同样,生活在法国的穆斯林也虔诚地守护着信仰的思想阵地,不愿过多地融入法国主流价值观。就这样,在法国这两种价值观一直未找到互融和谐之道。价值观上的碰撞,随之而来的是行为上的碰撞甚至敌视,这是自然的逻辑延伸。尽管法国是文明国家,但在处理国内两种价值观冲突上无有效的治理举措,中东阿拉伯、北非移民与主流社会之间存在较深的隔阂。

二是法国略高调的外交行为,引发极端组织的反感和仇视。法国在国际舞台上较为活跃,奉行军事干预政策,充当急先锋。无论是军事介入利比亚,还是打击伊斯兰国问题,法国表现得尤为积极,风头一度盖过美国。这种外交举动很容易在极端组织中形成这样的感观——法国是极端组织的敌人,应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在这种氛围中,法国势必位列极端组织袭击名单的靠前位置。当然,仍旧无法明晰此次恐怖袭击是极端组织者的个人行为,还是幕后有恐怖组织遥控指挥的组织行为,但法国遭受恐怖袭击与其奉行的外交政策有着深层次的勾连,国内安全形势与外交政策出现互联互溢的趋势。

袭击组织

团伙构成

恐怖团伙大约由10人组成,其中6人仍在逃。

法国穆斯林中央委员会12日表示,自从自称代表伊斯兰激进团体的枪手上周接连展开杀戮以来,法国境内总共传出超过50起反穆斯林事件。穆斯林中央委员会发言人说,这些事件包括21起伊斯兰建筑物遭开枪扫射或丢掷某种手雷,以及33起威胁恫吓。

据美国媒体13日报道,“基地”组织北非分支(AQIM)对遭受连环恐怖袭击的法国发布警告称,只要法国媒体持续诋毁先知穆罕默德,法国将面临更多、最惨重的局面。

AQIM在“圣战”网站上发布声明称,法国为其对穆斯林国家的暴力并侵犯他们的尊严付出了代价。声明称,只要法国士兵继续占领马里与中非等国的土地,并轰炸叙利亚与伊拉克的人民,只要法国“蹩脚的”媒体继续诋毁先知穆罕默德,法国将面对更多、最惨重的局面。

截止至14日,事件仍未结束...

嫌疑人

法国警方和特种部队2015年1月7日午夜在兰斯市对袭击《沙尔利周刊》的嫌犯展开大规模行动。

法国《世界报》援引警方的话说,袭击《沙尔利周刊》总部的三人身份已经被查明,其中两人为兄弟,与极端组织有牵连。他们可能藏身于马恩省的兰斯市。

3名暴徒身份分别为34岁的赛义德·库阿希(Sa?d)和32岁的谢里夫·库阿希( Cherif Kouachi),另一名袭击者现年18岁,名叫穆哈德(Hamyd Mourad),该男子居无定所,其国籍还未知。谢里夫和萨义德两人出生在巴黎第十区,其中谢里夫被指为伊拉克基地组织在巴黎19区的分支机构成员,2008年曾因涉嫌恐怖活动被判刑。报道称,兄弟二人都是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2014年夏天刚从叙利亚返回法国。

袭击来源

2015年1月14日,“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发布视频称,该组织策划并发动了针对法国《沙尔利周刊》的袭击事件。这是惨剧发生一周以来,首次有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

事件影响

2015年1月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沙尔利周刊》编辑部遇袭,造成12人死亡,多人受伤。

8日,有枪手在巴黎南部近郊蒙鲁日的沙蒂永门处枪击了一名女警察和一名公务员,女警在送医后因伤情过重不治。

9日,《沙尔利周刊》两名在逃袭击者现身,劫持1人,数千警力强力追捕将其围困。而就在同时,巴黎市内再掀枪案,枪手冲入超市劫持多人。随后,警方强力 进攻,两起武装劫持案中的三名嫌犯被击毙,另一嫌犯下落不明。但事件中,有四名人质遇难。

至此法国系列恐袭事件已致17人遇害。

获奖记录

2015年1月,美国洛杉矶的“丹尼尔·珀尔新闻勇气正直奖”主办机构宣布,2015年该奖项将颁给《沙尔利周刊》,以表彰在巴黎恐袭中为自由而牺牲的死者,同时表达捍卫言论自由的讯息。

袭后特刊

特刊简介

报道称,新一期《沙尔利周刊》以“一切已获宽恕”为标题,封面上的穆罕默德流下眼泪,手持“我是沙尔利”的纸牌,宣扬宽容,减少仇视。

销量大增

最新一期的《沙尔利周刊》被称为“幸存者版本”,首次印刷70万份,有巴黎居民清晨便到报摊门前排队,数百杂志短短15分钟被抢购一空,有人表示,自己之前从未买过《沙尔利》,但为了支持言论自由,特意买一份。

外媒报道,遭遇恐怖分子袭击后的首期《沙尔利周刊》正在法国热卖,14日发行首日三百万份即告售罄,又再次加印2百万册,销售收入加上各方捐助,使这份在一周前还面临资金困难、甚至难以支付员工工资的讽刺性刊物收入已超过一千万欧元。

《沙尔利周刊》每本售价3欧元,如果500万份全部售出,该刊可得净收入800万欧元。其中作为对沙尔利周刊的声援,印刷单位免费印刷一百万份,大约300万欧元印刷费将用于支持《沙尔利周刊》及抚恤恐袭死难者家庭;其余的400万份按照正常市场销售,期刊可获得销售额的40%即480万欧元。《沙尔利周刊》的订阅数也数倍增加,几天内从7000增加到12万份。

遭遇抵制

新加坡《经济学人》读者拿到这一期杂志时会发现,杂志的第22页是空白的,并印有“缺失页面”。《经济学人》解释称,这是因为他们在新加坡的印刷厂拒绝印刷显示本期《查理周刊》封面的页面。

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2015年1月16日发表声明对本地媒体均不刊载《查理周刊》封面的决定表示欢迎。声明称,这显示了新加坡本地媒体业了解这其中牵涉到的敏感之处,以及新加坡对种族与宗教和谐的重视。据悉,新加坡穆斯林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15%。

这期杂志激起多个穆斯林国家的抗议,土耳其唯一刊登这幅漫画的报纸还遭到愤怒人群的焚烧。2015年1月14日,《纽约时报》巴基斯坦版也为此开了“天窗”,仅留有一句“本文由《纽约时报》巴基斯坦出版商撤销,与本报无关”。

被起诉

《查理周刊》发布了两张相关漫画,一张题为《几近成功》的漫画画着小艾兰面朝下趴在海岸,旁边画着麦当劳的快乐儿童餐广告,上书“两份儿童餐,只要一份的价格”。

第二幅漫画题为《欧洲属基督教的证明》,画着一个小孩头朝下沉入水中,而旁边一形似耶稣的人物则在水上行走,图说写道:“耶稣在水上行走,而‘穆斯林’小孩沉底。”

饱受争议的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或将因其关于叙利亚三岁溺亡儿童的讽刺漫画而被起诉。这位名叫艾兰的三岁儿童伏尸土耳其海滩的照片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并引起广泛关注。英国律师彼得·赫伯特称,《查理周刊》具有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倾向。他表示,他领导的律师协会计划将《查理周刊》诉上国际刑事法庭,因为该杂志在宣扬不容忍与迫害。

土耳其谴责

2020年10月28日,土耳其外交部召见法国驻土耳其大使馆临时代办,谴责《查理周刊》发布针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讽刺漫画。土外交部向法国临时代办表示,《查理周刊》对于个人权益和宗教信仰的卑鄙攻击,不在新闻自由的范畴内。法国政府应该针对这些漫画采取必要的政治和法律措施。土耳其当局已就“侮辱总统”对《查理周刊》展开了调查。

伊朗制裁

2023年1月6日欧洲时消息,在巴黎办公室遇袭的周年纪念日之际,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刊登了影射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侮辱性”漫画。伊朗政府迅速做出回应:伊朗外交部5日宣布伊朗关闭了法国德黑兰的研究所(IFRI);该杂志已被伊朗列入制裁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