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邠庐抗议

更新时间:2023-10-13 14:29

《校邠庐抗议》是近代思想家冯桂芬创作的政论集。冯桂芬写定《校邠庐抗议》时,正是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北京条约》签订以后。

书名由来

“抗议”,冯桂芬自称是沿用《后汉书·赵壹传》语,即“位卑言高”之意。查《后汉书·赵壹传》,并无“抗议”一词,只有“抗论”,冯桂芬借用此词,表示自己虽然位卑但仍言高。“校邠庐”三字连用,前无典故,是冯桂芬首创。“校”为“校正”之意。“邠”为商、周时代邑名,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南。西周时期,“太王亶父”(即周太王,别名公亶父,名亶,出生于豳(今陕西旬邑),上古周部落的领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居住在邠,因爱民、对入侵之狄行恕道而出名,“邠”遂成为对外实行恕道、羁縻的代称。

写作背景

冯桂芬写定《校邠庐抗议》时,正是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北京条约》包括增开通商口岸、外国使臣驻京、赔偿巨款、传教士传教自由等众多条款,是中国对外被迫妥协、丧失大量主权的不平等条约。冯桂芬以“校邠”为“庐”名,以《校邠庐抗议》为书名,似含有对清廷一味妥协外交政策的不满之意。

内容简介

上册各议为:公黜陟、汰冗员、免回避、厚养廉、许自陈、复乡职、省则例、易吏胥、折南漕、利淮鹾、改土供、罢关征、节经费、筹国用、杜亏空、复陈诗、变科举、改会试、广取士、停武试、减兵额、严盗课、制洋器,共23篇。各篇之首皆粘一黄色签条,上有李鸿章批注,多则二三百字,少则五六字。

下册各议为:善驭夷、采西学、重专对、变捐例、绘地图、兴水利、均赋税、稽旱潦、改河道、重酒酤、收贫民、劝树桑、壹权量、稽户口、崇节俭、复宗法、重儒官、裁屯田、寓兵于工、通道大江运米运盐、垦荒、上海设立同文馆、用钱不废银、以工巧为币,共24篇,均无签注。

全书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生产、经济等个领域,指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方向,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开放思想。其中采西学、制洋器、改科举等多项建议被洋务派所采纳,进而成为洋务政策。其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原则“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被概括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根据,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甚大。

《校邠庐抗议》是一部政论集,也是近代思想家冯桂芬的代表作。“校邠庐”是作者居住处,“抗议”二字语出《后汉书·赵壹传》,即位卑言高之意。作者针对清咸丰朝以后的社会大变动,以及当时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状况,向当权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此书共收政论47篇,大部分作于亡命上海期间,少数为旧作。

《校邠庐抗议》,不分卷,清“吴县冯桂芬林一著”。卷端题李鸿章签注。1883年(光绪九年)广仁堂刻本。半页10行,行23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栏。板框17.5cm×13cm。版心下刻“广仁堂”3字。凡2册。

书前为《曾文正公覆冯宫允书》,1861年冬十月作者撰《校邠庐抗议自序》。封皮右下部署“李鸿章谨签”字样。

作品影响

《校邠庐抗议》先由作者自刊,因洋务派势力尚未形成,反响不大。至同治、光绪年间,才被奉为改良思想的先声而大加翻刻。此本翻刻水平平庸,但因有当时政府要人的签注,价值非同一般。

同一版本的其他人士签注本,故宫博物院尚藏有10种:宗人府府丞葛宝华、宗人府副理事官恩斝、宗人府主事宗室继仁、候补主事松溥,以及未署职官者载武、荣光、陈懋鼎等人的签注本。多位清代官员同时分别为一书签注,反映了统治阶层对此书的重视。

作者简介

冯桂芬(1809~1874) 晚清思想家。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1840年(道光二十年)进士。翰林院编修。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奉诏于苏州举办团练,后擢詹事府右中允。1860年,太平军克苏州,遁居上海。时既愤于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又主张借洋兵助剿太平军,并联络江浙官绅,在外国势力支持下组成“会防局”。曾上书曾国藩,乞遣师东援。在李鸿章淮军到上海后,为解上海之围及进复苏州,多次献策。后又助李办广方言馆(亦称上海同文馆)。他早年讲究经世致用,注意研究西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呼吁自强之道不可以须臾缓,认为中国之所以受欺凌即在于缺少西方所具有的长处,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对清朝统治也有不满,要求革新内政,并且重视农业生产,倡议在生产中采用机器,以节省人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给予掌握西方技艺者科举待遇。这些主张对洋务派曾产生很大影响,对维新派也有所启迪。晚年讲学于苏州、扬州,从事著述。所著《校邠庐抗议》一书,戊戌变法时,曾被光绪帝印发群臣阅读。主要著作还有《显志堂稿》、《说文解字段注考证》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