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2 11:04
桥头村是中国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池片区下辖村,地处闽南九龙江岸边,桥头村离角美镇区4公里,距厦门市21公里,到漳州市区39公里,漳厦专线,漳厦公交都有经过村路口。桥头村人口大约三千人,包括桥头、顶围、下围、辽东(寮东)四个自然村(当地人称“社”)。
桥头村古属泉州府同安县。清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境地属泉州府同安县明盛乡积善里十九都,与漳州府龙溪县桥西毗邻,在壶屿桥立有一块同安龙溪分界碑,桥东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桥西属龙溪县管辖。
民国时期,境地属同安县角美乡寮东保。
1950年,境地属同安县第一区寮东乡。
1956年,境地属同安县灌口区锦宅乡。
1957年3月,境地划归龙溪县东山区。
1958年4月,境地属龙溪县鸿渐乡,9月,境地属龙溪县火箭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境地属龙溪县角美人民公社桥头生产大队。
1984年,境地属龙海县角美镇桥头村。
2012年,境地改为漳州台商投资区,辖寮东、下围、顶围、桥头四社。
桥头村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池片区,镇境东部,九龙江下游壶屿港沿岸,东与鸿渐社区、金山社区接壤,西与西边村相接,南临九龙江出海口,北抵锦宅村。角嵩公路、厦漳同城大道及疏港大道均穿村而过。
桥头村有990户3853人,100人以上的姓氏有郭、黄、陈、吴、欧阳5个姓。郭姓为最,占全村人口总数40%,黄姓占24.63%,陈姓占15.31%,吴姓占5.84%,欧阳姓占4.91%。此外还有李、林等姓120人占9.31%。
寮东又名“锦湖东社”,因先民在锦湖东岸建茅寮居住,故名“锦湖东社”(又名茅寮东社),简称“锦湖东”,又名“寮东”或“辽东”。“上围”、“下围”原来是一片海滩,因围海造田,后又在围内建社居住,先围垦的地块叫“顶围”,后围垦的地块叫“下围”。桥头社,因民居在壶屿桥之头故名,俗称“壶屿桥头”。欧厝社,欧阳氏居住,因称“欧厝”,欧厝社与桥头社连社在一起,后统称“桥头”。
桥头村是香港房地产的先导郭春秧的祖籍地。村内有建于元朝的壶屿桥及康有为题写的碑记和楹联的牌坊“志洁行芳”。
该村重视教育,考虑孩子上学走路路程问题,办了两所小学,分别为桥头小学和锦湖小学,桥头小学主要为桥头、顶围、下围及西边村的桥西四个自然村的孩子供读,锦湖小学主要为辽东,和西边村的辽西社的孩子供读。一个村办了两所小学,这在乡村里面是少有的。
桥头村主要宗祠有寮东郭氏“振伦堂”、寮东郭氏“积伦堂”、顶围吴氏“诏庆堂”、下围陈氏“光裕堂”;主要宫庙有寮东“迴澜殿”、寮东“安海宫”、欧厝“昭义殿”、下围“霞聚宫”、顶围“佛祖庙”。
桥头村辽东社(寮东社)有座“志洁行芳”坊。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牌坊为石仿木结构,重檐悬山顶,四柱三间五楼,面阔8米,高9米;正楼四坡顶,边楼二层,未置楼间而置三面出檐的楼顶盖。正匾镌刻民国时期总统徐世昌题写的“志洁行芳”四字,横匾书“清赠资政大夫郭其雨之妻赠运使卫郭河北之母运使卫郭祯祥之祖母许氏立”。主间两侧坊柱镌刻康有为撰写的对联:“苦节之贞玉树生阶添兰桂,大耋长寿紫纶表里降云霄”,次间为清戊戌状元夏同和撰写的对联“圣善表重慈族望汾阳德昌百世,孝孙承懿训道尊泗上功在千秋”,背面四柱分别是陈望曾和郭曾祈联句。
立坊人郭祯祥(1859年-1935年),又名春秧,后人称“南洋糖王”,本社辽东人。17岁时,郭祯祥出洋谋生,随叔父在爪哇(今印尼)经营糖业,经过多年的经营,郭祯祥成为印尼的四大糖商之一。后来郭祯祥在厦门和台湾兴办实业,开设许多商行,经营糖业、茶叶等,此外还创办锦湖小学,开设药局等造福桑梓。
该坊立于1922年,此时正值军阀统治时期,这种存在于封建时代为妇女“贞节”立坊的举动正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但牌坊大总统题匾上方却赫然悬挂“恩荣”圣旨牌,该坊的存在应属罕见之举。此坊也是漳州已知建成最晚的贞节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