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5:33
森林生态旅游是指游客利用假日依托森林资源进行的以享受、娱乐、保健为目的的游憩活动,具体包括野营、野餐、垂钓、漂流、登山、滑雪、探险等活动。森林生态旅游是游客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审美活动,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人们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它具有较强的自然性、真实性、观赏性,最终产品使游客精神愉悦。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系统都较好。森林生态旅游按产业结构来分属第三产业,属非物质生产的服务系统;按生产与消费来分属消费行为,但随着近代旅游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已经演化成一个生态消费和生态生产兼顾的经济社会行为。
森林生态旅游的特征体现在多方面,有的是资源意义上的基本特征,有的是市场细分上的基本特征,有的是产品规划或策划上的基本特征,有的是运作机制上的基本特征。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讲,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森林生态旅游的自然性体现为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自然原始性。森林生态旅游的景观特色是以森林植被及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具有独特的自然森林生态风光,保存着森林生态环境及相关文化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它靠自然的形态、色彩、气息和神韵等创造出多层次、多功能的自然情趣和艺术魅力,使游客在进行森林生态旅游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森林生态旅游的自然性还体现为特种旅游项目或线路设计、经营的自然原始性。森林生态旅游的设计、管理要体现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要使旅游者在森林生态旅游过程中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因此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强调对森林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传统旅游由于在开发时没有充分考虑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生态冲击,无视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社会和生态价值,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这就使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措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森林生态旅游将生态保护的思想融人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不仅重视经济效益,同时强调森林旅游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将改良生态与发展旅游经济紧密结合,是一种保护性的旅游形式。
森林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森林生态系统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森林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人成本核算,在科学的开发规划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森林资源环境在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开发、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对于游客,保护性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珍视森林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使保护森林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森林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还体现在其他相关行业之中。森林资源旅游价值高,但它同时又具有林业价值,是用来观赏发展旅游,还是用作木材或燃料发展林业和满足当地人的生活,这就需要在经济发展中根据当地的实际,合理布局产业,谋求当地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光、度假、娱乐的空间外,其实也提供了一个环保教育的“大课堂”,可以使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接受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态教育。旅游者通过观赏森林生态系统内奇特的物种形态、群落结构、自然演化规律等,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程与循环,认识森林所特有的保护物种、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和改良区域环境等多种功能。森林中的每棵树、每只动物、每条小溪,都是极具雄辩力的环保“活”教材,旅游者通过森林生态旅游,走向自然,学习和认识自然的价值,达到自觉地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目的。
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森林生态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经营及管理者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森林生态旅游的专业性首先源于游客的旅游需求,旅游者到森林中是寻求整个身心的回归自然,因此,开发出来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应该使旅游者在短暂的旅游活动中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从而自觉地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没有专业知识是难以完成的。同时,森林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也需要有专业性,否则森林生态旅游特有的旅游对象的保护,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包含大量的科学信息和知识,他们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求获得的,并能够获取的科学营养。因此,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传统大众旅游的开发经营仅重视产品美学价值特征的发掘与保护,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除了注重这一点外,更重视产品的科技和哲学含量。森林生态旅游能向游客展示自然界深层次的奥妙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启发游客思考人与自然深层次的关系,从而使森林生态旅游的科学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0世纪末,世界各国纷纷兴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浪潮,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应运而生。由于森林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能够为旅游者解除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平衡,获得身心健康,同时还能够满足求知、求美、探奇、娱乐的需要,使旅游者尽情观察和享受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因此,其一经出现便风靡全球,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旅游的热点。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森林生态旅游业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收入总数的15%-20%。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诸多国家都以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经济条件为基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据调查,美国每年参加森林生态旅游的人数在20亿人次左右,旅游消费达3000亿美元。美国80%的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的高级管理人员都受过大学以上相关专业的正规教育。欧洲有30%的游客度假时开始舍弃海滨而转入山野森林。大洋洲和非洲拥有广袤而不受污染的森林环境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丛林远足、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独具特色。
相对来看,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起步较晚。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森林旅游业的兴起。而森林生态旅游得以蓬勃发展是在1992年召开全国森林旅游工作座谈会之后,会上强调“要把森林旅游办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大产业,要全方位大力促进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此,各地的森林旅游资源不断被发掘,森林生态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粗具规模,这主要体现在森林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完善上。森林生态旅游区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载体,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我国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由森林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及天象等因素组成的多样性的森林风景资源,是我国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森林风景资源,对于加强森林保护、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林业三大效益、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地方在对森林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批滥建工程设施甚至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旅游开发活动无序;有的片面追求短期
经济利益,忽视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肆意毁坏自然景观或滥伐林木,森林旅游开发“城市化”倾向严重;有的以招商引资为名,低价或无偿出让、转让森林风景资源及其土地经营权,以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并对林业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此应切实加强对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做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政府必须用立法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监督的职能。并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
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
21世纪,森林生态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森林旅游是依赖森林景观资源产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走向大森林的愿望,森林景区具备开发森林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要针对资源特色和优势,科学地规划与开发景观资源,把资源潜力发挥出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所需的科学的景观规划理论指导开发与布局,要借助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等理论,并提出森林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措施,对森林旅游、森林景观资源、森林资源开发景观规划。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并提交给政府,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已逐渐成为现代人追求时尚、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森林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其发展离不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当今旅游业竞争激烈,谁拥有优秀的旅游人才谁就能占领旅游业制高点。因此,在搞好森林旅游的同时必须加大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森林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森林旅游不只是游览自然景观,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森林旅游文化传统,悠久的历史已将自然山水、林木景色熏染上浓浓的文化色彩,形成了许多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景观。从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理念应当成为森林旅游文化的核心内涵。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森林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森林旅游是人们在有森林的生态环境里进行的旅游活动,它是国内外日益盛行的生态旅游的首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