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24 11:29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室原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89年11月。200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2006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2007年10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任实验室主任张新时研究员,首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慧莹研究员。实验室现任主任:韩兴国研究员、常务副主任董鸣研究员。实验室副主任:张齐兵研究员和万师强研究员。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尹伟伦院士。
实验室围绕植被与环境变化研究方向,重点开展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多尺度响应规律、变化环境下植物的适应对策、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与保护途径、植被结构与功能的优化调控和植被格局与动态的研究。
实验室由14个研究组构成,分别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研究组组长:马克平);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组组长:周广胜);稳定同位素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组组长:林光辉);恢复生态学(研究组组长:李凌浩);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组组长:韩兴国);生态系统适应与进化(研究组组长:董鸣);环境演变与生态模拟(研究组组长:倪健);保护生态学(研究组组长:谢宗强);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组长:蒋高明);植种群生态学(研究组组长:王仁忠);生态系统响应大气和气候变化(研究组组长:万师强);植被生态学(研究组组长:郭柯);植物水分养分生物学(研究组组长:张文浩);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生态学(研究组组长:白永飞)。
实验室下设6个专业实验室:“分子生态学实验室”、“生理生态学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稳定性同位素实验室”、“3S实验室”和“环境变迁实验室”。实验室拥有质谱议、原子吸收光谱仪、PAM叶绿素荧光仪、元素分析仪、流动分析仪、热值仪、自动定氮仪等设备。
为了实现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实验室在我国典型生态系统设有长期野外观测研究站/园。
3个国家野外站: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6个院所级站/园:
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方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东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