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3 10:37
樊陵(?-189年),字德云,南阳鲁阳(一作胡阳)人。东汉大臣,名士樊英的孙子。
樊陵,南阳鲁阳人(一作胡阳人),是名士樊英的孙子。曾请求成为李膺的门徒,但李膺谢绝不受。
后来,樊陵及张颢、郭防、曹陵、冯方皆与宦官结党营私,贿赂公行,羊陟奏请罢免他们,但没有被朝廷采纳。
光和五年(182年),樊陵时任京兆尹。当时阳陵县东面低洼潮湿,土气辛螫,嘉谷不殖,草莱干燥枯萎,而泾水长流。樊陵勤恤民隐,悉心政事,于是在泾河岸修建灌溉引水渠,农民深受其利。后来,这条渠被人称为“樊惠渠”。《樊惠渠歌》曰:“我有长流,莫或阏之。我有沟浍,莫或达之。田畴斥卤,莫修莫厘。饥馑困悴,莫恤莫思。乃有樊君,作人父母。立我畎亩,黄潦膏凝。多稼茂止,惠乃无疆,如何勿喜?我壤既营,我疆斯成。泯泯我人,既富且盈。为酒为酿,蒸彼祖灵。贻福惠君,寿考且宁。”(此事详见《全后汉文·卷七十四》)
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蔡邕还为樊陵作《京兆尹樊陵颂碑》。
中平五年(188年)五月(一作三月),时任永乐少府(一作少府)的樊陵担任太尉。
樊陵是靠阿附宦官、花钱买官才得任太尉一职,他也因此为节志者所不耻。
当时凉州叛乱,大军出征,军调不足。许多富殖之人花钱买官,有的人起家便担任州郡长官。黄琬上表:“太尉樊陵、司徒许相,都是窃据名位、留恋爵禄之人,他们苟进无耻,始终没有对国家起到匡救的作用,必定出现覆公折足之患。应该将他们罢免遣散,以清治路。军费虽然紧急,但礼义、廉耻是国家之大本,如果选用不合适的人,使隼飞在高城之上,为国家招惹事端,这就像背着石头去救溺水者一样,不可不察。”
同年六月,大风起折木,樊陵被策书免官。
中平六年(189年),张让、段珪等宦官杀死大将军何进,又伪诏以樊陵为司隶校尉,许相为河南尹。
不久后,何进的旧部起兵报仇。司隶校尉袁绍与太傅袁隗矫诏召樊陵、许相前来,然后将他们抓捕斩杀。
樊陵的确与宦官过从甚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樊陵在担任京兆尹的时候,做了一件利民之事,在京兆郡阳陵县修建了泾河渠,这条渠被后人称为——樊惠渠。
这个水利工程井然有条,是东汉末年贪风日盛的情形下少有的一件造福百姓的工程。
蔡邕:“光和五年,京兆君樊君讳陵字得云。勤恤民隐。悉心政事,苟有可以惠斯人者,无闻而不行焉。”
黄琬:“太尉樊陵、司徒许相,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
祖父:樊英,东汉名士。
《后汉书》的《党锢列传》、《方术列传》皆记载樊陵做过司徒,其中《方术列传》明确记载樊陵担任司徒在汉灵帝时。
三公的变动直接记载在帝纪中,但《后汉书·孝灵帝纪》却从未提到樊陵担任过司徒。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