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儿童

更新时间:2022-07-26 21:37

“模范儿童”指父母用来在别人面前夸耀,提升父母在人前地位的好孩子。这些孩子必须在家庭期望中表现得完美无缺。他们要上最好的学校,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良好的形象。这些孩子的父母多半都很自恋,他们并没有把孩子当成单独的个体,而只是看作了他们自身的翻版。

背景介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似乎是很多家长的想法,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理想要让自己的下一代来实现。于是,模范、标兵、优秀…各种各样能在父母脸上贴金的荣誉诞生了。小朋友们则被包装成了trophychild。

来源

“模范儿童”(trophy child或trophykid)的这层意思是由心理学家李·豪斯纳在她1990年出版的《天堂的孩子》一书中首创的。在书中,她介绍了一系列trophy用做形容词并且表达“在别人面前夸耀并提升自己地位”之意的短语,trophy child只是其中之一。

事例

近读《世说新语》,发现书中载有不少“模范儿童”的故事,这些模范儿童尽管小小年纪,却拥有成人式的思维,说成人式的话,效成人式的行动。

范宣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头,大哭。人问:“痛邪?”曰:“非为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十指连心,怎能不痛?这哪像一个八岁孩子所说的话?书中类似的“模范儿童”还有不少。

字里行间,作者刘义庆对“模范儿童”持欣赏态度。作为老师和父亲,我自然想到了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我们何尝没有“刘义庆心理”呢?我们习惯于用理智的、成人化的标准要求学生,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长此以往,鲜活的童趣必将被大人钦定的标准所扼杀。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个个都像“小大人”。

记得在杂志上看过一则故事:1968年,美国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0”。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小孩说:“薇拉小姐教的。”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女孩在认识“0”之前,能把“0”想象成苹果、太阳之类的圆形东西,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字母,孩子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幼儿园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3个月后,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判母亲胜诉。

这位母亲的做法,也许有些过分,法庭的判决是否合理,我也无法评判。但故事至少包含这样一个道理,即保护孩子天性的重要。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双语解读

Model children 模范儿童mó fàn ér tóng

Children who are boasted about by their parents for their high scholastic achievements

and overall exemplary image. Their apparent perfection gives their parents an inflated

sense of pride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