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5 17:23
横岐调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中的独特剧种,流行于河北省涿州市西部横岐村一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横岐调属于梆子腔系统,板腔体,唱腔明快舒展;兰赋弦,念白为京白与韵白并用,常杂以方言俚语,是一种民歌与民间说唱相结合的汉族民间小戏。除涿州外,涞水、定兴、徐水和北京市房山区等地区,也有分布。曲目主要有《西岐》、《棋盘山》、《小八义》、《大名府》等;1949年后随着社会发展,又编排了《小女婿》、《小二黑结婚》、《金沙江畔》等新型剧目。2006年7月,横岐调被河北省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朝末年,河北中部大清河以南的刘姓兄弟二人出外逃荒,一人来到新城县(高碑店市)撞河村,一人来到涿州孙庄乡横岐(南横岐、北横岐、西横岐)村。兄弟二人都会唱曲,便以此为业,分别在两村传授弟子。传入撞河村的曲调定为“上四调”,曲调比较单纯,只有两个调门,也被当地称为“上四调”;传入横歧村的曲调定为“下四调”,曲调复杂,分九腔十八调,后来以村名命名为横岐调。
横岐调属弦索系统的罗罗腔,音乐结构属板腔与曲牌混合体,以板腔为主。唱腔音乐分为“调”与“腔”两大系统,属于“调”系统的有老调及其反调(老旦、老生、丑净)、平调及其反调(小生)、高调(武生)、大悲调(青衣)、小悲调(青衣花旦)、大尖调(青衣官旦)、小尖调(花旦)、狂调(彩旦)、娃调(娃娃生)、悲迷子调等,念白基本上用京白,但同时也保持了浓郁的乡音。横岐调的“腔”主要是唱“耍孩儿”,属于“腔”系统的见有“三腔”、“五腔”、“八腔”等,实际上就是灵活运用“耍孩儿”的不同称谓。“八腔”又分为“男八腔”与“女八腔”,且各句又有不同的称谓:首句的前三个字称为起腔,后三个字称为落腔;第三句词称为抢腔;第四、七句词称为平腔;第八句词称为收腔。板式唱腔的唱词为七字句,亦有十字句,五字句少见。唱词多为对偶的上下句结构,极特殊情况下,在唱段结尾处可省略一个下句,俗称“三条腿”,但必须加一个“扫头”锣鼓点子以代替下句。
横岐调板式简单,可分为散板、头性板、二性板、流水板几种。横岐调管弦乐以四根弦为主,有三弦、二胡、板胡、笙、墨笛,打击乐器有底鼓、钹、璈和大广锣。伴奏曲借用河北梆子的万年花、愁红娘、工尺上、小开门等。念白为京白与韵白并用,常杂以方言俚语。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过去,横岐调戏班在准备唱戏之前,须得拜“老龙神”(后改称为“老郎神”)。老龙神实则是唐明皇,是横岐调老艺人对其一贯的称呼。每个演员在化妆和上场之前,还要向老龙神作揖,以保佑平安,在外地戏台上演戏,开戏前还要“祭台”。
横岐调根据时代的变迁,吸收时代精神,不断在剧目上推陈出新,排演出许多观众喜欢,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新剧目。解放前排演有《农民泪》、《兄妹开荒》、《血泪仇》;国家颁布《婚姻法》时排演了《小女婿》、《刘巧儿》;抗美援朝时期演出《抗美援朝》;宣传义务兵役制时,上演了《李春源应征》;20世纪60年代又有《夺印》、《六号门》、《节振国》、《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剧目上演。因演现代戏,根据剧情需要,有的唱腔改为紧打慢唱。横岐调的扮演者1949年前没有女演员,都是男扮女装,念白和唱腔都用二音假嗓来代替女声;1949年后有了女演员,都用本功嗓,也多用于二单。其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和以三弦、墨笛、二胡、笙、琵琶;武场有大镲、战鼓、手锣、唢呐、大鼓等。并且有了新的发展,横歧调唱腔独特,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在角色方面,生旦净末丑样佯俱全;在用调方面,集中了河北梆子及其他地方小调的特点。
解放前,尤其是日伪时期,两个地方剧种都没有什么活动,建国后才真正得到了发展。1959年6月,涿县戏校专门招收了30多名学员,增设了一个横岐调班,为横岐调剧种培养年轻演员。他们不但恢复上演了过去的传统戏,还新编或者移植了一批现代戏。如阎锐等人自编自演了《改造懒汉》、《解放妇女》、《磨房产子》等,移植了《小女婿》、《刘巧儿》等;上四调排演了《夺印》、 《审椅子》、 《三丑会》、《论烟草的功能》、《三开收音机》、《唢呐新曲》等,并多次赴保定、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演出。
十年动乱时期,上四调基本上停止了活动。横岐调则唱过“样板戏”。因该剧种便于演唱七字句的句式,所以有的唱段只好念半句唱半句。十年动乱后,剧种又恢复了一些传统戏,并有了一定的的发展,党和政府为了扶植此剧种,还把一批剧目录了音,在省电台播放,并做为文物资料进行收藏。贺敬之部长在涿调研时,观看了专场演出并称之为“戏苑奇葩”。1998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南横岐村再次组建了横岐调剧团,不仅将老一辈艺人又请了出来,还吸收了29名年轻的男女学员。现全团达到了老、中、青、幼四代人,共六十余人的规模。2004年,河北电视台专程来到该村做专题报道。横岐调还参与了民政部主办的《千年古县——涿州》的拍摄任务。2006年,横岐调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凡的小村落里诞生的剧种与其他剧种相比毫不逊色。更加有意思的是横岐村现今分为南横歧和北横歧两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剧团。每年的冬闲时节,两村都会唱对台戏,气氛热烈火爆。平时两村村民又不大说话,在生活中处处较高低,事事比上下。横歧调作为一个载体把横歧人的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