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年画艺术

更新时间:2023-05-24 13:59

武强年画以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广泛的题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500多年来,在中国农村广为流传。武强年画古代神荼、郁垒捉鬼饲虎的传说流传民间,后演变为画神虎贴于门上,成为年俗传世。武强年画是用杜木刻板、采用黑、红、绿、黄、紫、粉几套色水印的木牌画。手工刻板,手工拓印,绘、刻、印紧密结合,古朴而精美。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国家民间艺术木版年画之乡”。木版年画按照劳动人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劳动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美好愿望,美化节日环境的作用。

简介

木版年画作为域地道的农民画,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和强烈愿望。武强年画由古代神荼、郁垒捉鬼饲虎的传说流传民间,后演变为画神虎贴于门上,成为年俗传世。武强门画出现最早,至清末民初,画业作坊已遍布全县。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年画流派中的佼佼者。武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现已成立武强年画社,并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年俗博物馆,以满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传统传统年画艺术的观赏与研究。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后演变为门神画,东汉已经流行,北宋出现了木版印刷年画。衡水地区武强县素有“年画之乡”的美誉。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生产基地。武强年画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桐县艺人到此以后,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起初是民间画家亲笔画,逐渐发展成刻版印刷,以至全部套版印刷。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到了清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年),武强年画业进入兴盛时期,从业人员约500人,店铺达144家,最高年出产画品达一亿多张,约占当时全国年画销量的三分之一。武强年画几经沧桑,到1980年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武强年画得以正式出版发行。武强年画是用杜木刻板、采用黑、红、绿、黄、紫、粉几套色水印的木牌画。手工刻板,手工拓印,绘、刻、印紧密结合,古朴而精美。其构图饱满,线条粗放,色彩强烈,装饰性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人物场景简练。刻版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稳健、流畅。运用黑白对比手法,不失其古朴、雅拙的风格。色彩用原色,单纯而富有变化,强烈而又调和,形成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历史渊源

艺术开端

据现存资料考证,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其产生的背景一是武强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生活贫困,年画生产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成为武强人的选择;二是本地生产芦苇、麦秸、石榴花、槐花米、靛蓝草等,具备生产年画用纸和颜料的自然资源;三是武强文化积淀较厚,历史上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以神码为主要题材的武强年画与对偶像的崇拜有密切关系。还有,武强石刻艺术源远流长,为画板刻制提供了艺术借鉴。

发展成熟

武强年画自宋末到清初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和成熟期,年画艺术逐步走向成熟,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

鼎盛时期

清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年)为武强年画的鼎盛时期,年销售量达到1亿对开张,因实际篇规格小于对开,按自然张计算约2亿张。到清末,县城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有144家。

衰落时期

到民国初年,由于战乱影响,画业萎缩,从业者40余家,年销售约3200万张。1937年,抗战爆发,民不聊生,大部分画店倒闭,艺人外逃,画业濒于绝境。

凤凰涅槃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党的号召下,武强人民以年画为武器,宣传抗日,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工作者也纷纷投身革命年画创作,并创办冀中年画研究社。1947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石家庄大众美术社(现为河北美术出版社),使年画艺术得到恢复,并有所创新。解放后,相继成立了红星画社、九星画社、远大画社等,后合并为武强画厂,同时开业的作坊有40余个。1962年经河北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武强年画工作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相继成立了“武强年画学会”、“武强年画社”,省出版局授予版权,1985年省、地、县拨巨资建立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3年武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2003年,武强年画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之一。

简单分类

武强年画的主要体裁有门画、中堂、对联、贡笺、条屏、窗画、炕围画、灶画、斗方、灯方、西洋景、扇面、博戏图、冥币、张搭、年历等。按题材分类主要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故事戏曲、历史典故、新闻时事、风趣幽默、组字画谜、风景花卉、春宫图、智力游戏等,堪称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主要特征

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

重要价值

一、武强年画是农耕社会的缩影,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武强年画对我国民间美术尤其是版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革命战争时期,延安鲁艺、华北联大和平津的进步画家来到河北与武强艺人交流联系,创作了大量革命年画,被周扬同志称为“美术运动的创举”。另外,解放后,武强艺人韩万年(担任荣宝斋第一任木刻水印厂厂长)以及张福旺、李长江、肖福荣等都为荣宝斋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武强年画包括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武强年画博物馆先后被河北省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几年来共免费接待青少年6万多人次,发挥了很好的基地教育作用。它还是南京大学、中央美院、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等十几所大专院校的教学、研究基地。

所需器具

一、刻版工具

刨子、刮刀、铁(钢)尺、鹰嘴刀、凿子、扁铲、规矩、拧子、小棕刷、棒槌、两头钉、砂纸等。

二、印刷工具

案子、版刷、版垫、棒打棍、色盆、色蘸子、刷画刷子、凉画架、趟子等。

三、绘稿裁纸工具

木碳条、香头、狼毫笔、垫板、靠尺板、裁纸刀、磨刀石、锥子等。

四、版材及颜料

杜木板、梨木板。

黑色(用墨烟和松烟制成)

红色(用红花或石榴花熬制)

黄色(用槐米花制成)

蓝色(用靛蓝草制成)

五、纸

绘稿纸用薄而透明的宣纸。印刷早期使用草纸,现用宣纸。

代表作品

一、传统作品

《六子争头》、《狮子》、《老虎》、《大花瓶》、《门神》等。

二、近代作品

《新排洋烟阵·捉拿樱徐花》、《大战滦州》、《同盟军新立协约大会》、《两军大战南口》、《大战山海关》、《德日两军大战青岛》等。

三、革命战争时期作品

《打日本·救中国》、《保卫边区》、《解放开封》、《参军图》、《娃娃戏·打老蒋》、《兄妹开荒》、《朱总司令》等。

四、现代作品

《小女婿》、《刘巧儿》、《八大名医》、《二十四节农事图》、《农村光景三年历》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