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亨佐·达罗

更新时间:2024-10-22 21:32

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南部。估计城市人口在4万以上。

文化遗产

遗产名称: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英文名称:Archaeological Ruins at Moenjo.daro

入选时间:1980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iii)

地理位置:N27 19 45 E68 8 20

遗产面积 : 240 ha

遗产编号:138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拉尔卡纳县城南20公里处,距卡拉奇约500公里,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旅游胜地。1921年至1922年间,考古学家班纳吉在印度河干流的沙丘上,发现了这座大约建于4500年前的古城遗址。

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ii)(iii),摩亨约.达路考古遗址因其见证了早期城市规划的雏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i):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是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规划城市,对随后印度半岛人类住区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遴选依据标准 (iii):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作为公元前3世纪印度河流域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废墟,是印度河文明的杰出见证。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坐落在印度河河谷中,它建于公元前3000年,建筑材料完全是毛坯砖。此地包括一座卫城,建在巨大的路基上,周围建有壁垒,这座底矮的城市遵循着严格的标准,从这些遗迹中可以看出早期城市规划的雏形。

发展历史

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及克里特文明。摩亨佐-达罗多 被认为是由古印度的白种雅利安人入侵之前达罗毗荼人(即矮黑人)所缔造的都市文明。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尔卡纳县,靠近印度河右岸。今巴基斯坦所在地区最早的文明,是在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到约公元前2500年时,这里已出现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达罗,又称死丘,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境内,拉尔卡纳县城南20公里处,距卡拉奇约500公里。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岛文明。

然而这样一座早期古代城市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1921年至1922年间,由印度考古考察部(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的考古学家拉·杰·班纳吉(Rakhaldas Bandyopadhyay)在一名僧人的带领下,在印度河干流的沙丘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史前遗物”。经过进一步发掘,这座大约建于4500年前的“被埋没的城市”才为人所知。经考证摩亨佐-达罗约于公元前2600年兴建,约于公元前1900年弃置。

1930年代,约翰·马歇尔(英语:John Marshall (archaeologist))、K. N. Dikshit、Ernest Mackay及其他考古专家带领,进行大量的发掘工作。发掘遗址主管所用的车子是由约翰·马歇尔借出的,现仍放置于摩亨佐-达罗博物馆内,展现出他们发掘工作的艰辛及热忱。后来的发掘由Ahmad Hasan Dani及Mortimer Wheeler于1945年进行。

最近期的一次大型发掘于1964年至1965年由G. F. Dales博士带领进行。之后,由于风化对出土结构的破坏,导致发掘工程遭禁止。自1965年以来,考古计划仅限于对出土文物的拯救、地面勘察及遗址保养。尽管禁止了主要的考古遗迹计划,在1980年代,由Michael Jansen博士及Maurizio Tosi博士带领的德国及意大利调查队伍结合了建筑文物、地面勘察、地面挖掘及探测等技术,以找寻古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线索。

这座“被埋没的城市”,是一个青铜时代的古城遗址。摩亨佐·达罗的城市总体规划非常先进且又极为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印度河古文明鼎盛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遗址,在地下埋没几千年后,终于20世纪开始被揭示。城址占地约8平方公里,整个城市像一张棋盘,每个住宅都有6至10间房,并有院子,所有建筑都用红砖砌成。整个城市有一套完整的下水道路网与小街相连,住宅房屋的墙壁很厚,表明至少是两层楼房,大多数为多间建筑,有些房子很大,包括几套院落,有些则是简陋的单间房屋。

房屋是用烧制的砖块建成的,据考古学家称,“砌砖的精细程度几乎无法再提高了”。大多数住宅的底楼正对马路的一面均为毛坯,没有窗户—— 这种旨在防止恶劣天气、噪音、异味、邻人骚扰和强盗入侵的城市习俗仍为近东地区的许多地方遵行。通常房屋正门位于后面的小巷,对着一个宽敞的门厅,向前是一个院落,房屋的采光、通风十分良好。

当欧洲人还生活在村庄里,英伦三岛上的巨石阵正在建造的时候,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人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供水和排污系统之一。在摩亨佐·达罗,一个水井网络为每个街区提供方便的淡水来源。

几乎每户人家都有沐浴平台、许多家庭还有厕所。城中还有一个范围广大的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带走。于1925年挖掘出土的大浴池是被一个大建筑群包围的砖砌大水池,位于城市公共部门的正中心,盛有一池深水,它在当时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浴池不仅仅是一个公共洗浴区。大浴池和众多的沐浴平台暗示洗礼仪式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盛行,这种仪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仍很普遍。

据考古学家推断,摩亨佐·达罗时期,商业、农业、加工业等行业都极为发达。虽然限于当时的生产和经济水平,一般人生活方式可能相当简单,但考古发现仍不乏奢侈品。在艺术上,有一件高19厘米的男子石雕像,是在摩亨佐·达罗发现的少数石雕之一,堪称精品。一些精美的金属制品、珠宝饰品和陶器也被不断发掘出来。此外,在摩亨佐·达罗还发现大量刻有神秘文字或图案的印章。

几乎比创造出这些奇迹更难以解释的是摩亨佐·达罗这个伟大城市的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上半叶的某个时候一下子消失了,几乎没留下任何延续的痕迹。关于古老文明毁灭的原因众说纷纭,外族入侵、洪水泛滥、沙漠侵害。无人能够破译印章上谜一般的文字,这些掌握了象形文字雕刻艺术并有着城市规划天赋的聪明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没人真正知道。他们连同他们刨造出的这些高级文化似乎是从远古奇异稀薄的空气中偶然生成,又突然间消失了。

时至今日,巴基斯坦为了尽可能挽救摩亨佐·达罗正在和时间赛跑。自上世纪20年代挖掘工作开始以来,城中30%裸露的废墟已经坍塌,如果不能遏止摩亨佐·达罗不断恶化的状况,这座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老城市将又一次消失,这一次,将是永逝。

这两座古城遗址连同此后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的其他古代城市文化遗址,分布在东西约1500公里,南北约1100公里的广袤地区,历史学家将它们称之为哈拉帕文化。这些古城中又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城规模最为宏大。

从遗址的发掘中,人们惊异地看到了古代达罗毗荼人非凡的创造历史的伟力。

这两座古城的建筑形制大致相同,周长均在3英里以上。其中摩亨佐·达罗占地达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

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除此以外, 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

这些都显示了古达罗毗荼人建造城市时的周密设计和高度的技术水平。

遗存在城里的还有各种农业生产器具和手工业工具;农产品有棉花、麦类、椰枣、瓜果;家畜家禽已广为驯养,品种有水牛绵羊、骆驼、狗、马、鸡等;工业品有素陶、彩陶、纱、布、青铜器皿;最引人注目的是遗物中还发现有刻有犀牛的印章以及大量的石制砝码。从对比中,可以知道当时达罗毗荼人已掌握了十进位制的计算规则,重量的基本单位是0.86 公斤。一具用贝壳制成的尺子的碎片上镌有精密的刻度;城里还发现有船只,这使人们相信,当时在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已经发达起来。许多商人聚集在城里经营商业,并且跟海外发生了贸易往来。

古城周长约有5公里,推算人口至少在30000—35000左右。城分卫城与下城两部分,卫城显然是供统治者居住的。在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地下排水系统与供水体系。卫城由高大坚固的城墙环绕(哈拉帕古城的卫城城墙高达15米,俨然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并建有高大的塔楼。城内有巨大的谷仓(这似乎是人们发现的最早的“谷仓”)。学者认为这说明在当时,阶级分化已经十分严重。下城区为平民居住区,“城市规划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点灯用的路灯杆,以便人们夜晚行走”。

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余枚。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印章上的动物形象和文字符号,据统计将近有400个左右,有人形、鱼形、脚形、桌形等,虽迄今未能准确辨认,但人们却有理由判断,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总之,古代的摩亨佐·达罗是一座繁荣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说明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次大陆地区已经进入了早期的国家阶段。这座城市也许是当时统治者的都城。

科学工作者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碎块,这是黏土和其他矿物烧结而成的。罗马大学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实验证明:废墟当时的熔炼温度高达1400—1500℃。

1978年,英国考古学家大卫勃特和威恩山迪,前往实地考察。他们从本地人那儿得知,在距遗迹中心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本地人称为“玻璃化的市镇”的禁止入内的神秘场所。在因高热而熔化又凝固的矿山中,也有扭曲成玻璃状的壶之碎片,因异常的热气而黏着砖块的碎片,染成黑色陶土制的手镯的碎片等等混杂在其中。

由于这座“玻璃化的市镇”是本地人的神圣之地,故难以进行深入的挖掘调查,也不为外界所晓。大卫勃特二人并不到此止步,他们千辛万苦,从“玻璃化的市镇”里带回了几个标本,送到罗马科学大学火山学研究室进行分析,结果是:第一件标本壶的碎片,是从外侧向内侧再加热,并又急速冷却的。亦即是最低也有摄氏950度至1000度的高温加热,然后再急速冷却的。第二个标本“黑石”则是由石英长石玻璃质所形成的矿物,这种矿物的溶解点大约是从1400度至1500度。

毁灭原因

虽然摩亨佐·达罗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到了公元前18世纪中叶,哈拉帕文化突然衰落了,尤以摩亨佐·达罗为甚。

然而对于“死丘”毁灭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种种推测。

自然灾害

有些学者如R·L雷克斯、S·威尔帕特等,从地质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认为“死丘事件”可能是由于远古印度河床的改道、河水的泛滥、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特大的洪水把位于河中央岛上的古城摧毁了,城内居民同时被洪水淹死了。

而且,从地理上看,摩亨佐·达罗位于印度河下游。下游的改道影响到中上游的几率并不大。而哈拉帕却位于印度河上游。因此这种假设面临问题,即虽能很好的解释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却无法解释整个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消亡。

2022年9月,巴基斯坦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季风强降雨,暴雨引发的洪灾已造成超千人死亡。极端天气还威胁到了世界文化遗产、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当地时间9月6日,该遗址负责人阿赫桑·阿巴西(ahsan abbasi)表示,遗址内几堵于4500年前建造的墙已经倒塌,维修工作正在进行中。洪水虽未直接袭击摩亨佐·达罗遗址,但破纪录的强降雨已对遗址造成了破坏,“由于季风降雨,几堵建于4500年前的墙已经倒塌。”

瘟疫传播

有些学者猜测,可能是由于远古发生过一次急性传染疾病而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

外族入侵

有人提出是外族人大规模进攻,大批屠杀城内居民。可是入侵者又是谁呢?有人曾提出可能是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

不要忘记高达15米的城墙,塔楼,巨大的谷仓,4万以上的人口……。拥有坚固的城防,充足的粮食储备,4万的人口意味着至少8000人的军队(指战时可招募的数量),更何况同样规模的城市在印度河流域被发现的就已经有好几座。

考古学家们只发现了一些“不同于当地风格的陶器”,“这说明的确是有一种新的文化拥有者曾征服过这里”。

但也只发现了这些陶器。如果这里所说的那个“外族”也拥有先进的文明的话,那至少也应该留下些别的什么东西;而如果他们只是一个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的蛮族部落的话,那要其征服整个印度河流域就显的不可能了。

出土文物

摩亨佐·达罗遗址出土了大量印章,这些印章有玉石,有铜,刻画了数百个字符图形,这些文字和中国甲骨文有许多类似之处,这些文字仍然未能释读成功。

事实上早在1875年,人们就在哈拉帕地区发掘出了刻有动物图案的印章。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的考古学家们将其划入了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印度原居民—达罗毗荼人的“原始文化”,并认为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这一文明也就随之消失。然而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却使历史学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问题。

谷歌地球 地址: 27度19分06秒 N, 68度07分59.87秒 E。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