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8 22:58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blood group incompatible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由于孕母与婴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主要包托ABO和Rh溶血病,都简称为新生儿溶血病。
1938年Darrow认识到胎儿血是致命的抗原,使母体发生同种免疫,产生的抗体再通过胎盘至胎儿使胎儿发病。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er用猕猴红细胞免疫豚鼠和家兔所得到的免疫血清可以凝集85%白种人的红细胞,其余15%为阴性。1940年发现Rh溶血病的病死率高达50%。1945年在新生儿溶血病中试用换血治疗方法。1956年Dobbs及Cremer认为阳光有退黄疸的作用。不久又发现黄疸病人的血清经阳光照射后,胆红素总量也降低,更说明阳光的作用。它对未结合胆红素的作用比对结合胆红素高2—3倍。此光的波长在420μm左右,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适合的人工光源。1952—1956年采用了提早分娩的方法预防胎儿水肿和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使1956—1961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病死率进一步下降了10%。
1963年为了预防胎儿水肿,又对某些胎儿实行宫内输血。1965—1975年应用抗D球蛋白预防新生儿溶血病,RH溶血病的病死率更降至2%。1960年以来,我国制备了抗D血清,对9717名正常人作了Rh血型调查,发现Rh阴性仅占人群中0.24%,大大低于白种人。从1959—1977年的18年中,上海市做过血型检查的新生儿溶血病共835例,其中Rh血型不合者122例(D64例、E25例、cE17例,其他16例),占14.6%。ABO血型不合者712例,85.3%,MN不合者1例。1962年籍孝诚等换血治疗了1例RhHDN,1963年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为我国第一例换血疗法。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于胎儿上有孕母所缺乏的血型抗原所致。人类血型有多种,但最重的是ABO血型和Rh血型。ABO溶血病时孕母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因A或B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孕妇在第一次怀孕前已A、B物质致敏,因此约有50%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而Rh溶血病多发生在第二胎及以上。孕母血型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胎儿的阳性血型来自Rh阳性杂合子的父亲。
Rh血型系统应有6种抗原即C、c、D、d、E、e,但至今尚未发现d抗原。作为标准红细胞上的抗原有下列几种CCDee、ccDEE、ccDee、Ccdee,其中以D的抗原性最强,是引起Rh溶血病最主要的抗原,因此血型检查一向只查D抗原,只要D阳性就称Rh阳性血型,而不论其他几种抗原(例如E)是否存在,无D抗原的统称为Rh阴性血型。RhD溶血病时孕母血型必为Rh阴性,而RhE溶血病时(在我国和日本仅次于RhD溶血病)孕母虽必为RhE阴性,但如存在D抗原,仍为Rh阳性血型,而婴儿为RhE阳性,成为RhE溶血病延误诊断的原因,故国内检查血型除D外还应增查E抗原。
Rh溶血病时,第一胎具有D抗原的胎儿在出生过程中(电可能在宫内)红细胞很有机会进入母体,母体不久产生IgM抗体,以后产生IgG抗体,但量不多,速度也慢,约8~9周或最长不超过6个月,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使孕母致敏,一旦致敏即不可能再回复到未致敏状态。此妇女如再怀第二胎胎儿仍为RhD阳性,红细胞在宫内或出生时再次进入母体后,已致敏的孕母即迅速产生大量IgG抗体,经胎盘至胎儿,使胎儿或新生儿发生溶血病,胎次愈多,产生的溶血病愈严重。我国Rh阴性的人群极少,因此RhD溶血病的发病率比欧美国家低得多。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抗体的量、抗体的活性和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程度。总的看来Rh溶血病的症状较重,ABO溶血病的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临床表现有下列几方面:
(一)胎儿水肿 由于严重溶血和贫血而致心力衰竭,引起水肿。胎儿无黄疽,因胆红素可通过胎盘自母体排出。胎盘也因水肿而增大。
(二)黄疸 为主要症状,重者在出生后第一天即出现,轻者二、三天后出现,且迅速加深。
(三)贫血 轻重不一,重者可伴呼吸增快心率加速。有些轻型病儿至生后2~6周贫血明显,称晚期贫血。
(四)肝脾大 胎儿和初生儿贫血时髓外造血活跃,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脾大。
(五)胆红素脑病 又称核黄疸。足月儿当血总胆红素超过307.8~342.0μmrnol/L(18~20mg/d1)时,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临床症状多出现在生后2~5天,轻者表现为嗜睡,吸吮无力,肌张力减退;重者两眼凝视,四肢肌张力增强或角弓反张,病死率高。存活者经过2、3个月的好转期后,常出现后遗症,如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不协调、耳聋、齿釉呈绿色或棕褐色,智力可能低下。
检查孕妇及丈夫的血型。孕妇到妊娠第16周时查血清抗体,作为基础水平,至28~30周时再测抗体,以后每月测一次。如抗体效价上升,提示胎儿可能受累。在孕期28~31周时宜同时测定羊水胆红素和羊水卵磷脂(L)鞘磷脂(S)比值;如L/S≥2,提示胎儿肺已成熟,有条件考虑提早分娩。
对Rh阴性孕妇用PCR法检测羊水中胎儿RhD血型的基因,也可直接从孕妇静脉血中用荧光PCR法测出胎儿RhD的DNA,以确定胎儿的血型。
检查胎儿面脐血的血型和特异性抗体。
1.血常规检查 示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网织红细胞可增至5%~6%,幼红细胞在生后1~2天内可达2~10个/100白细胞。
3.血型和血液抗体检查
(1)ABO溶血症:分别检测孕母和婴儿血型;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常阴性;但以“最适合稀释度抗人球蛋白血清”作“抗体释放试验”,可得阳性结果。
(2)Rh溶血病:分别检测孕母和婴儿Rh血型;新生儿抗人球蛋白直接和间接试验均阳性;以新生儿血清与标准Rh红细胞作凝集试验,根据凝集结果判定新生儿血清中存在的Rh抗体的型别,可以明确诊断Rh溶血病的类型。
预防Rh溶血病必须在孕妇未致敏前实施,才会有效。具体方法:
(1)Rh阴性孕妇在第一次分娩Rh阳性婴儿时尚未致敏,分娩后72小时内肌注300μg (145~435μg之间)抗RhDIgG一次,可使孕妇不产生致敏;
(2)Rh阴性的孕妇如发生流产,特别是妊娠期超过12周以上者,不论胎儿的Rh血型,均用300μg抗RhDIgG肌注一次,以预防孕妇致敏;
(3)孕妇羊膜穿刺后,不论在妊娠中期或晚期皆肌注100μg抗RhDIgD。如胎盘被刺伤,则根据受伤程度相应增大剂量。目前只有抗RhDIgG,只能预防RhD溶血病,尚无抗RhEIgG及抗其他血型免疫球蛋白,不能预防这些溶血病。关于ABO溶血病的预防不能采用Rh溶血病的方法,尚在探索中。
如产前检查已知胎儿发生较重的溶血病,可为孕妇作血浆置换术,以换出孕妇血液中的抗体。如胎儿肺功能已成熟,可提早分娩。胎儿贫血的治疗可考虑为胎儿作宫内输血。孕妇的产前药物治疗可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VIG),该制剂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双重作用,可利用其抑制作用减少孕妇产生抗体或阻止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具体方法:为孕妇静注IVIG 400~5000mg/kg,每天1次,4~5天为1疗程,以后每2~3周重复1疗程,直至分娩。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孕28周前(最好20周前)开始治疗的比28周后的效果好。
医务人员事先做好窒息和复苏和交换输血的准箅。以自然分娩为妥。
1、 光照疗法 非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可转变成光红素,后者为水溶性,可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以蓝光最常用,总光度160~320W。裸体光照,用墨布遮发。光照可持继1~3天,也可间歇光照。白光(日光灯)和自然太阳光含有蓝光成分,也有一定疗效。
2、 输血浆或白蛋白 白蛋白可与非结合胆红素结合,减少游离胆红素,起到预防核黄疸的作用。每次静滴白蛋白1g/kg,或输血浆25ml/次。
3、 换血 换出血液中的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和游离胆红素,起到预防胆红素脑病的作用。换血量约为婴儿血容量(约85ml/kg)的两倍。换血后继发光疗,可减少换血次数。
4、 药物治疗 有些药物的疗效不及光疗,已被光疗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