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0 22:45
毛杉树节,居住在黔西南安龙县的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叫“赶毛杉树”。在纳拿和者棉之间,有一块十亩见方的小土丘,当地称它为“毛杉树”。每年从农历三月初三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开始,聚集了盘江两岸的布依族、苗族和其他民族的青年男女赶三天歌会。
第一天“蛇场天”,大家一起吃五色糯米饭来祝贺节日。
第二天是“马场天”,天一亮人们就赶到毛杉树进行各种传统的文娱活动,傍晚男女青年对歌。通过对歌寻找理想的侣伴。
第三天是“羊场天”,远方的客人要上路,客人向主人道别,互相祝愿。
关于“毛杉树节”有一传说故事,南盘江边有一布依族村寨,寨子里有一叫杉郎的后生,邻寨有一姑娘叫村妹,两人在劳动中相识,在劳动中相爱。正当他们要成亲之际,山上的魔狼抢走了树妹。杉郎大战魔狼,终于救出了树妹。但是魔狼变成了许许多多的“蚂炸”(蝗虫)来糟踏庄稼。树妹为保护庄稼,一连唱了二十七天的歌,害虫随着歌声消失了。但村妹累病了,在三月初三“蛇场天”离开人间。第三天杉郎也因悲伤去世了。不久在杉郎和树妹的坟上长出了杉树。当地的人们称这些树为“毛杉树”。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人民便举行歌会纪念他们。
毛杉树歌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逢农历三月初三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将在一个美丽的布依寨——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德卧镇田坝村(现毛杉树村)如期举行。黔西南州各县、广西北壮地区、云南东部等各族人民都知晓毛杉树歌节是青年人对歌恋爱的节日,而且熟知其对歌歌调,每年到歌节时,各地青年男女都各自相互邀约地赶来此地对歌找朋友,波及面约达16804平方公里。
距镇政府只有一公里的田坝村(现毛杉树村),东距安龙县城23公里,西距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37公里,南以美丽的南盘江为界,与广西隆林县隔江相望,北行15公里即到324国道线。一年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但是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坝子。山小、多石少土、不连绵,山上杂草树木丛生。村民依山或路旁聚族而居,杉木古槐成荫,寨中泉水甘甜,雨水丰盈,沟溪阡陌纵横,土地肥沃,盛产水稻,素有高原“鱼米之乡”之称。
布依族是南北盘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居住地大多是坝子,水源好,土地肥沃,据《贵州民间故事集成·安龙卷》记载,东汉末年,一外来部落意欲攻占龙广四十八(布依)寨(包括毛杉树村),当时驻守广西的汉将岑彭、马武率兵与布依人民一同抗击来敌,战斗中不幸牺牲,时为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人们把这两位英雄埋葬在毛杉树村腊纳寨与者棉寨之间的土丘上,为他们立碑,修祠堂,并把农历三月初三后第一个蛇场天定为纪念的日子。之后每年时值纪念的日子,远近闻名的人们都到这里来祭奠,参加的年青人就借机在寨子杉树林中对歌“浪哨”(谈恋爱)。在历史的衍进中,现田坝村布依族人民已把二位英雄供为寨神,每年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从农历三月初三后第一个蛇场天开始,历时三天,但祭祀活动已经不是大家关注的主要内容,而到田坝“赶毛杉树”对歌才是远近闻名的,即已演变成布依族传统的音乐民俗节日了。
1、祭奠寨神——岑彭、马武二位汉族英雄,家家食黄色糯米饭。
2、青年男女对歌“浪哨”(谈恋爱)。
3、开展其它文娱活动(舞狮、舞龙、跳板凳舞等)。
相关器具及作品
1、祠堂中有公用的一套祭祀餐具(刀、碗、酒杯、锅等)。
2、寨中大多是传统的布依族民宅——石木结构的瓦房。
3、寨中还流传有山歌本。
传承谱系
1、祭祀活动由寨老传承主持。
2、寨民的热情好客使对山歌活动得以物质保障,顺利进行。
3、青少年学唱山歌属观摩学习,实践提高。
1、祭祀活动有严格的程式性、严肃性:即:按“领生”——“回熟”——寨民会餐进行;祭祀时不准说话,不准穿白色衣服,有身孕的人家不能参与。
2、歌节的多人参与性:寨中男女老幼热情好客,煮黄色糯米饭招待外来对歌的青年朋友;对歌以布依未婚青年为主,其它民族青年踊跃参与,歌节期间,田坝村人山人海。
3、山歌对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作的即兴性和程式性,青年男女对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与不同的人对歌,歌词即兴创作,唱自己的事、唱身边的事、唱时事。并按照恋爱感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即:相识——相恋——相思——苦情——逃婚——分别等。
4、山歌调子的多变性:同是一个山歌词,由于地域、方言、个人习惯等差异,调子在旋律、拖腔上有所变异,形成人们常说的:安龙调、册亨调、贞丰调、兴义调等。
5、歌场对歌的异性性:对唱山歌,只有异性才能对歌,且未婚不同姓、同辈。
1、节日祭祀是为布依民族安居乐业而牺牲的汉族英雄,并视其为寨神,充分体现了布依族浓厚的民族感情,教育后辈要同其它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2、各民族青年男女齐欢乐,对唱山歌,体现了在新中国,全国各族人民是一家,通过对唱山歌认识朋友,拉近了民族之间的距离。透过山歌内容,反映了布依儿女在封建社会父母包办婚姻的淫威下,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对自由恋爱婚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3、山歌歌词结构与唐代七言诗在押韵上是一致的,在对歌中很严格,若押错韵就算输。据考证,山歌很有可能是唐宋文化流传到布依族地区的一种遗风。
4、山歌调子与四句歌词(一首)融为一体,朗朗上口,好学易记,属中国传统民歌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五声性征调式。
综上所述,布依族毛杉树歌节对于民俗学、民族学、人类文化学、文学、民族音乐学等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腾飞,外界强势文化的侵入,使大批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谈恋爱找对象已从汉俗,不再对山歌了。时至今日,毛杉树村布依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后第一个蛇场天仍举行“毛杉树歌节”,除了祭祀活动与原来一样外,其它均有变化。如:参与的人大多是当地村民,外来的人很少,只有几十个,且大多是年龄已过三十五岁的已婚男女,即使对歌,大家只是聚在某家唱唱、休闲娱乐,而不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那样成群结队的年青人为寻觅意中人而用心尽情歌唱。昔日辉煌的布依族音乐民俗节日——毛杉树歌节,现一天天在人们心目中渐渐淡忘、消失……。
现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已经在慢慢打造毛杉树歌节这个旅游名片。相信有一天,毛杉树歌节会像原来一样有他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