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纶

更新时间:2024-01-21 19:41

毛纶,字德音,号声山,明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与金圣叹是同时代人。

人物介绍

金圣叹是同时代人。他在当时也颇有文名,但一生穷困不仕。中年以后,双目失明,乃评《琵琶记》、《三国志演义》以自娱。评书时,由他口授,再由其子毛宗岗校订、加工和最后定稿。

毛纶,江苏苏州人。是《三国演义》的评点者毛宗岗的父亲,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评点家。康熙丁未年(1666),毛纶评点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付梓,成为继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戏曲评点著作,同时也是《琵琶记》评点文本中最有理论价值的著作,在清初文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这部评点著作缺乏关注。笔者不揣浅陋,故于此略加探讨毛纶的文学思想

重要作品介绍

在《毛批三国演义》中,加入了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批注,包括伏笔,情节,描写的介绍毛批不仅仅是修正文辞,也有政治加工。原作固然拥刘反曹,但是对曹操也有一些赞扬,比如首次介绍曹出场时,说是“闪出一个好英雄”,到了毛本,就改为“闪出一将”。再比如,曹破了吕布入城之后,下令不许杀害老百姓,这可能是原作者根据情节发展的文学虚构,史书可能确实没有特别记载,不过从情节来看,曹为笼络民心,不是不可能下这样的安民令。但是毛氏父子对这简单一句话也觉得别扭,硬给删去了。这种例子很多。毛氏父子把“尊刘抑曹”观念推向进一步的深度。在这个背景下,刘备手下的武将们,比如关张赵,也被他们拔高。对此,他们爷俩也直言不讳。他们认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第一奇人”,在进行修订时,上下其手,对他们来说,也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国演义》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它本身的魅力外,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改也功不可灭。毛氏将罗贯中的原本加以修订,整理回目,削除论赞,修改诗文,增删琐事,改订文辞,从而形成了今日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毛氏的评语虽然有些迂腐之论,但也有很多独到见解,如毛氏在《读三国志法》中连用十二个《三国演义》一书有什么什么之妙来夸赞该书,就指出了《三国演义》的精妙所在。毛氏提出的《三国》之中有大关目、小关目以及前后呼应等有关结构的问题,也在中国小说批评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