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02:31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永宁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属永宁区。
1955年12月撤区,设永宇乡。
1958年9月,改为水源公社。
1983年6月,政社分设,恢复水源乡。
1985年10月,撤销公社。
2000年9月,撤乡建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水源镇辖11个行政村:杜家寨村、胜利村、宋家沟村、华家沟村、方沟村、永宁村、北地村、东沟村、赵沟村、新沟村、西沟村。
水源镇境内地处县境东南、兰新铁路以北戈壁沙丘与绿洲平原地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微倾斜,境内最高点位于方沟村,海拔1560米;最低点位于赵沟村,海拔1494米。
水源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8.4℃,年日照时数3028小时,无霜期年平均150天,年平均降水量125毫米左右。
水源镇属石羊河流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乌牛坝干渠。
水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水灾、冰雹、箱冻等,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95年8月30日,洪水冲毁农田300亩、渠道2.5千米,造成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截至2011年末,水源镇辖区总人口1689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40人,另有流动人口495人,总人口中,男性8884人,占52.6%;女性8008人,占47.4%;14岁以下2432人,占14.4%;15—64岁13210人,占78.2%;65岁以上1250人,占7.4%,人口以汉族为主,达16883人,占99.9%;有藏族1个少数民族,共9人,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6.0‰。
截至2018年末,水源镇有户籍人口21008人。
根据永昌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水源镇常住人口为10905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6.14%。
2011年末,水源镇有农村信用合作社网点1个,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8亿元。
2011年,水源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6.3万亩,人均3.7亩,实现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5.7%,粮食作物以小麦、啤酒大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生产粮食4.2万吨,其中小麦2.3万亩,玉米4.3万亩,啤酒大麦0.6万亩,马铃薯0.3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中药材、蔬菜、黑瓜籽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306亩,产量1032.9吨;黑瓜籽种植面积2475亩,产量375吨。
2011年,水源镇有工业企业36家,实现增加值1.8亿,比上年增长15%,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440万元,比上年增加12.4%,农贸市场1个。
2018年,水源镇有工业企业16个,规模以上企业有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1个。
2011年末,水源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404人,专任教师23人;全日制小学4所,在校生1045人,专任教师88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757人,专任教师80人;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2011年末,水源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个;农家书屋11个,藏书1.75万册。
2011年末,水源镇有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0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8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289人次,出院病人325人次。
2011年,水源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59户,医疗救助39户,五保供养9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7万人,参保率98.5%。
2011年,水源镇客运总量19万人次,货运总量2.2万吨,兰新铁路穿越镇区,有县乡(镇)级公路3条总长135千米,村社道路硬化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