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寺

更新时间:2024-01-19 09:54

永和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距今1660年历史,是重庆渝东南历史最悠久,酉阳县保存最完好、最大的一座寺庙。

历史沿革

建寺历史

1984年,四川省文物部门多次来永和寺调查,被确认为四川的三大古寺之一,确定为省级文物,但因为经费的缺乏,无法恢复起原状。

1988年4月,永和寺被酉阳县政府列为“四川省酉阳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当地群众集资将永和寺修复了一下,并铸造了一个小铜钟,同时一位从贵州来的宽善大师住进了古寺,古寺的香火又得以延续了。

建筑格局

永和寺分为前、中、后三堂三厅组成,三个寺门连接三个天井,每堂脊有二龙抢宝或者二龙戏著组成,特别是龙栩栩如生。成为永和寺的一大景观。红砖碧瓦、雕栏石柱、龙飞风舞、十八罗汉孔雀开屏蔚为壮观,时为蜀郡一绝。每堂设有香炉、佛像,供人朝拜。更让人称奇的是寺里所铸的铁钟,重3000斤左右,为永和年间我国三大铁钟之一。永和寺的钟声,方圆500里内都能够听见,周围数百里,求佛上香者络绎不绝。

上殿大厅前有石碑一座,上刻布政使贵州沅阳张日仑等题咏七绝二首,此外还有翰林院检讨学士、户部员外郎、拔贡、训导等官绅题咏二十余首,给该寺增添了不少文彩。左右通道壁上有道光年“南无阿弥陀佛”和“南无观世音菩萨”石碑。殿内塑有观音坐莲、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等29尊塑像。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时光的流逝,永和寺僧换一茬又一茬,永和寺在历史的飘摇中久经沧桑。历史曾经几度的修建。

地理位置

永和寺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万木乡永和村,离酉阳县城约90公里。

历史文化

人文传说

传说永和寺的修建源于一个叫慧源的高僧,他从四川的峨眉山化缘来了乌江河畔,在永和寺的修建的地方做了一个梦,梦见这里有一道佛光飞向远方,醒来他就意识到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他就决定不走了,就在当地化缘修了一座寺庙,时值晋穆帝永和八年,就取名永和寺。

道光重修

道光五年重修永和寺,由于寺里的僧人不慎失火,古寺化为灰烬,仅寺里的大钟幸免于难。寺里住持丘比僧开慧大师率德里众僧化缘,重修永和寺,永和寺又恢复了昔日的香火。现存的同治十一年秋立永和寺碑清楚地记载着此举和当时各地富户布施修建永和寺的景况。

文革岁月

“大战钢铁”的年代,千年古钟被被砸烂炼成了钢铁。这稀世文物化为了乌有,成为了当地人们传说中的圣物。“文革”期间破“四旧”:寺里的香炉、佛像及其他寺内财产被咂烂,一些值钱的寺内物品散落民间。据当地群众讲,一个王姓的农民将寺里的一个香炉抱回家当猪槽,结果喂一个猪死一个猪,更是增添了古寺的神秘感,说是佛显灵了,那个王姓的农民悄悄地将香炉又抱回了寺里。

酉阳州志载文

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去城子头四里,有古碑一段,字文剥落,唯永和八年字可辨。考永和年号有五,一汉顺帝,止六年;一后秦姚长,止二年;一五代闽主王嶙,止一年;唯晋穆帝建永和者十二年。此寺建于东晋者耶?又别无朝证,酉阳诸寺,无古于此寺,亦无胜于此寺者。

注释:

永和寺在酉阳州西南一百八十里的城子头(今酉阳县万木乡),离城子头四里处,有古石碑一段,字文剥落,只有“永和八年”字迹可辨。

经过考证,历朝以来关于“永和”年号共有五个,一个“永和”年号为汉顺帝所有,共六年时间;一个“永和”年号为后秦姚长使用,只用了二年时间;一个“永和”年号为五代闽主王嶙所有,不过只用了一年时间;唯有东晋时代的穆帝建“永和”年号共用了十二年之久。因此,可以认定该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八年,而其余四个“永和”年号都不足八年。

在酉阳州境内,由于还没有找到其他可以证明的实物,州内所有寺庙,还没有发现任何一处能够早于永和寺的建寺年代,也没有发现其建筑形式胜过永和寺的规格。

也就是说:酉阳永和寺至东晋永和八年距今已经有1660年的历史了。与陶渊明写《桃花源记》(东晋365-427)为同一个时代。

张日仑题咏七绝一首

寺中还存石碑一方,上刻布政使贵州潕阳张日仑题咏七绝一首:

兰古一序古流传,

更觉残碑早一年。

冉元题大酉洞诗

酉阳宣抚使冉元题大酉洞诗

一自逃秦别有天,洞门关锁白云边。

春来鼓枻桃花水,莫道渔郎尽是仙。

谁向烟霞留四字,令人犹忆右军篇。

旅游信息

自驾车

重庆到酉阳:高速直达,车程约4小时,途径南川、武隆、彭水到酉阳万木。全程约4个半个小时。

火车

乘坐重庆北——酉阳的火车,下车后可随时乘坐龙潭(火车站)——酉阳城北转万木(票价:25元),耗时2小时分钟到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