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8 20:03
江子华,男,黑龙江省安达市人,江子华,原名李思孝,1921年6月15日,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县五区和平村一个贫农的家庭里。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1月,组织派他到东北抗日联军工作,历任抗联三军一师战士、抗联第三路军独立二师连长,三路军总指挥部干事。
一、 参加革命 投身抗日
少年时代他勤奋好学、善于动脑思考问题,他疾恶如仇、从不向恶势力低头。幼年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经常站在窗外听私塾先生讲课。李家生活虽然清贫,父亲非常重视对儿子的培养和教育,送他去私塾读书,两年后父母亡故成为孤儿,被迫缀学。少年时代他就经受了生活的苦难和坚辛,炼就了他坚定的性格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1934年,李思孝被父亲的好友徐泽民送到哈尔滨道外区,东顺帽纺织厂当学徒。在这里他接受进步思想,从事抗日活动,为组织传送文件、药品。1935年3月,交通站遭破坏,李思孝转移到宾县交通站工作。1936年初,党组织把一封极为重要的秘信、一部分现金及部分药品送到位于宾县街里工夫市的秘密交通站,由交通站转送给活动在这里的抗联三军部队。宾县东河沿柳条通是与三军交通员接头的地点,组织派老交通员刘生、李思孝去完成这一任务。他们来到接头地点附近觉得情况有变,便提高了警惕。迅速离开接头地点,在河边的树木草丛深处隐藏起来,躲过了日伪警察、特务的埋伏、搜捕,用生命保住了党的秘密文件、药品和经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1937年,组织派他到三肇地区、庆城、铁力地区作交通工作,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机智果敢,临危不惧,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许多重要任务。哈尔滨、宾县、三肇、庆城、铁力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目睹了在日寇铁蹄下,东北同胞家园被毁、流离失所、惨遭杀害的悲惨境域。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李思孝悲痛万分,他立志从军杀敌,尽忠报国。日本侵略者大肆枪杀抗日军民,迫害爱国学生,许多中华儿女不稍屈辱,而慷慨悲歌,从容就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许多爱国志士,热血男儿都走上了抗日战场。他热切期盼奔赴沙场,与日寇浴血拼杀,捍卫祖国的独立。
二、小兴安岭的抗日斗争 参加军政训练班
1937年,地方党团组织,抗日救国会有了一定的发展,相继在安达、三肇等地区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了肇洲的东兴货栈、安达长岗、肇源小庙子与北古龙站等交通站。同年末,为开辟新游击区,建立以小兴安岭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加强抗联部队的力量。省委、抗联三军,挑选一批优秀的党、团员到部队,李思孝实现了在抗日战场上与日寇浴血拼杀的愿望。奔赴抗日战场他无比兴奋,他风尘仆仆的来到小兴安岭安邦河上游的三军一师部队,从此开始了抗日斗争的军旅生活。
1938年,在三军一师当战士、侦察员。1939年,任抗联第三路军独立二师一团三连连长,在小兴安岭山区多次与日伪军警激战。1939年夏,独立二师在师长马光德、政委朴吉松的率领下,袭击了铁力北关门嘴子日伪警察分驻所,在这次战斗中李思孝表现勇敢突出,他与几名战士冲上山坡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机枪,跃入战壕击毙了日军指导官。战斗中打死日军指导官1人,日军2人、山林警察20余人,缴获短枪3支、步枪13支、轻机枪1挺、子弹2000发、粮食3石。北关门嘴子位于铁力东北20公里的依吉密河畔,这里是松、嫩平原进入小兴安岭的必经之路,故称“北关”北关战斗得胜利使日伪军警受到沉重的打击。
1940年2月12日,朴吉松率独立二师一部,在依吉密河上游一眼泡附近,袭击了日伪军警联合“讨伐队”。击毙、击伤日伪军警70余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15支。2月15日,独立二师又在此地设伏打死日军20多人,日伪军警30多人。在战斗中李思孝果敢勇猛,他用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战士们勇猛冲锋,射击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日伪军警被打的晕头转向,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朴吉松指挥战士快速打扫战场后,迅速撤进山间密林中。2月下旬,部队在向庆城转移的途中与100多名日伪军警遭遇,为掩护部队安全转移,李思孝与两名战士设卡阻击敌人。他用机枪打倒了冲在前面的1名日军和两名伪军,其余日伪军全都趴下用机枪和步枪向卡子疯狂射击。激战中两名战士相继牺牲,他左肩被子弹击穿身负重伤,他忍着剧痛向敌人打出一梭子子弹后,向战士们设的第二道卡子跑去,在战友的掩护下他与部队安全撤退到山上的密林中。
1938年1月——1940年8月,李思孝参加了小兴安岭的抗日斗争多次与日伪军警浴血奋战,为开辟新游击区创建小兴安岭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在此期间鉴于他作战勇敢、思想进步、抗日坚决,被选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军政干部短训班学习。在小兴安岭南坡安邦河上游密营军事政治短期训练班,生活、学习的日子里,他认真聆听冯仲云、金策、许亨植的教诲。冯仲云、金策、许亨植等抗联高级将领的高尚情操,渊博的政治知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令他无比的敬佩。他认真学习政治、军事,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这次短期军事政治训练班的学习,在他的一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他成为一名合格的抗日战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0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编成十二个支队。第三路军所属的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在张寿钱将军、冯仲云将军主持下重新改编成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共四个支队。第三路军整编后,认真总结1939年平原与山区的作战经验。采取大步前进、大步后退、声东击西、远距离奔袭等,激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取得了不少得胜利。1940年前四个月,第三路军各支队与敌作战45次,缴获步枪300多支,子弹12700发,击毙击伤日军400多人,俘虏敌人70人。
1940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将军经德都朝阳山,渡过大小呼兰河,到达庆城、铁力、木兰地区,来到小兴安岭安邦河上游密营。在这里会见了北满省委书记金策、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三军一师师长戴鸿宾、三军军部参谋、(地方党、秘密交通站负责人之一)徐泽民。在小兴安岭南坡燕窝山密营,抗联三军一师行辕召开了该部队党的会议,传达了伯力会议精神,整顿了部队的党组织,加强了政治工作,把三军一师和活动在这里的部队改编为抗联三路军第十二支队。许亨植兼任政委、戴鸿宾任支队长、徐泽民任副支队长、韩玉书负责党的工作,李思孝在支队作侦察联络工作。冯仲云、金策做了具体指示,制定了军事行动计划。6月,冯仲云、许亨植、徐泽民、韩玉书等召开秘密会议后,派徐泽民、杨宏杰、徐长海等同志奔赴三肇地区开展工作,为十二支队进入三县一旗(安达、肇东、肇洲、郭尔罗斯后旗)开展游击斗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徐泽民到达三肇地区后,与龙江工委的同志认真研究了北满省委、三路军总指挥部的指示方针、作战部署,迅速开展工作。徐泽民带病坚持工作,奔波于青冈、兰西、安达、三肇地区,发展抗日组织和抗日武装。经徐泽民等人的细致工作,这些地方的抗日救国会发展到20多个,会员达300多人,抗日组织和抗日武装发展迅猛。他以抗联三路军总指挥部的名义任命赵祥为十二支队游击大队长,令其发展抗日队伍,为十二支队进入三肇地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出奇制胜 夜袭丰乐
根据北满省委、三路军总指挥部的战略部署。支队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远距离打击敌人以吸引敌人的注意,达到敌人分散兵力的目的。1940年4月,政委许亨植率领抗联十二支队袭击了木兰县大青沟三河店日伪警察大队,击毙日伪警察30余人,缴获长短枪支50余支,子弹3000发,烧毁营房12间。又迅速解除了几处反动大排、保护力的武装,然后急速返回安邦河上游小兴安岭南坡燕窝山密营,休整。
1940年8月4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在许亨植、戴鸿宾的率领下,从铁力西南安邦河上游出发,途径庆城、绥化永安镇、望奎黄石崖子、巴彦、进入呼兰县境,乘船到达兰西县境内。又横穿中东铁路,跨过甜草岗,于8月末到达三肇地区,进入肇洲县境内与徐泽民会合。许亨植宣布了北满省委,三路军总指挥部通知徐泽民参加十二支队军事行动的命令。肇洲县城街里的东兴货栈,是抗联三军的秘密交通站。这里也是北满省委、抗联三路军总指挥部与地方党取得联系的秘密交通站,三肇地区的工作报告文件等就是从这里转送到北满省委和三路军总指挥部的。
徐泽民与李思孝等三名战士化装后,秘密离开支队来到肇洲县东兴货栈,与地方党的高吉良等同志会见,详细了解了肇洲县城的日伪军的布防、人数、武器装备等情况。这时丰乐镇的同志也秘密来到东兴货栈,地方党的同志向徐泽民详细汇报了丰乐镇的敌情,并绘制了日军官吏住所、日伪警察分驻所、伪军住所、哨兵城南门警卫的位置草图,约定了联络暗号。然后徐泽民带领李思孝等三名战士悄悄出城,趁着夜色秘密赶回支队驻地。1940年9月9日,许亨植主持召开了十二支队干部会议,研究制定了攻打丰乐镇的作战计划。徐泽民在会议上提出了建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夜袭夺取丰乐镇。丰乐镇商贾林立较为富裕,夺取他既有战略意义,又解决了部队的军需”。丰乐镇四周城墙较高,设有两个炮楼,四面城门都有伪军把手,设有岗哨。徐泽民建议:“挑选15名抗联战士组成突击队越过南城墙,摸掉哨兵夺取南门,抢占炮楼打开进城的通道”。许亨植、戴鸿宾采纳了他的建议,组成了由吴世英为队长的先锋队。
9月11日夜,支队急行军到达丰乐镇南城墙外,戴鸿宾下达了攻城命令。吴世英与15名先锋队员携带两挺机枪,在地方党的配合下,悄悄地越过了南城墙进入了城内,两名突击队员乘哨兵不备用刺刀干掉了南门的哨兵,冲进警卫室缴了守门伪军的枪打开了城门,十二支队的战士们冲进城内。戴鸿宾指挥部队分头包围警察分驻所,伪军自卫团营房,日本银行。战斗进展十分顺利,经激战战斗胜利结束。激战中击毙日本行长及5名日本军警,击伤、俘虏日伪警察15名,解除了伪自卫团30多人的武装。缴获枪支30余支,子弹3000发,伪币16。8万元,黄金40两,表40块,金银首饰数拾件,许多粮食、布匹等。战斗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和丰硕的战果。次日凌晨十二支队主动撤出了丰乐镇。
四、百折不挠 宋站突围
丰乐镇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十二支队的战斗士气,部队的给养、兵员都得到了补充,支队发展到160多人。许亨植、戴鸿宾决定营救被关押在昌五街的龙江工委书记张文廉。1940年9月16日,十二支队向肇东县昌五街急进,拂晓前到达昌五街城外的玉米地里。这时昌五街内的日伪军已经有了准备,正在紧急集合。情况万分紧急,十二支队决定避开强敌迅速转移。十二支队在向宋站转移的行军途中被汉奸发现并跟踪,暴露了行军路线,在四撮房村外的高粱地里被300余名日伪军警联合部队包围。许亨植、戴鸿宾指挥战士们打退了日伪军警的三次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日军用迫击炮、掷弹筒向我军阵地轰击,用轻重机枪向我军阵地疯狂扫射。派出一队日伪军向我军阵地突击,利用分割包围的战法,企图把我军分割围歼。
十二支队在许亨植的指挥下,集中交叉火力成功的阻击了这股日伪军警的联合进攻。激战中我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被打死在阵地上的日伪军警50余名,击伤30余名。战斗持续到傍晚,戴鸿宾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徐泽民带领李思孝等战士冲在前面用两挺机枪开路,猛冲猛打,把敌人的包围圈冲开了一个缺口,乘敌人混乱之机,在日伪军警的层层包围中杀开了一条血路,部队突出了包围。十二支队在突围时被敌人打散了,政委许亨植带领16名战士突围后,向庆城转移进入山区,返回三路军总指挥部。戴鸿宾带领其余战士向肇洲县六合村转移,途中戴鸿宾带着十二支队的全部钱物脱离了部队。
十二支队失去主要领导,许多指战员在激战中壮烈牺牲,伤病员很多,人员锐减,战斗能力极为薄弱,处在了极端困难的境地。副支队长徐泽民、党委书记韩玉书挺身而出担起了领导支队的重任。徐泽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1932年就做党的地下领导工作,他学识渊博,善于讲演,熟知他的人都称他为徐铁嘴。他与韩玉书召开了十二支队临时会议,徐泽民在讲话中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指出:“我们虽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困难和挫折吓不倒我们,每一个抗日战士就是要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英勇战斗,取得最后的胜利。三肇地区草原辽阔,沼泽湿地星罗棋布,利于躲避敌人,利于开展游击活动”。等优越条件,说的战士们心服口服,他向战士们宣布了支队的纪律。徐泽民对这一带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他带领十二支队巧妙的躲过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突出了日伪军警的重围,到达西土城子一带。徐泽民与龙江工委和抗日救国会的同志取得联系,地方党和抗日救国会给予十二支队很大帮助,他们把战士们隐蔽在安全地区,帮助伤员养伤治病,为支队筹措棉衣和粮食。在地方党、抗日救国会、抗日民众的帮助下,伤病员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战士们的身体都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支队领导对部队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使战士们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干部和战士的情绪都非常好,他们都盼望早日奔赴战场与日寇拼杀报效祖国。支队经过短期修整后,很快恢复了战斗力。
五、慷慨悲歌 血战敖木台
1940年9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在肇源县南五家召开会议。传达了北满省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决定由徐泽民任支队长,韩玉书任政治部主任的指示。徐泽民做了十二支队当前形式与任务的报告讲话,他在讲话中说道:“十二支队的每一个战士都是十分坚强的,爱国的。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不能动摇我们在三肇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寇的决心。只有不断的打击敌人,不断的取得胜利,才能壮大自己”。会议一致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部队的思想教育与军事训练,增强部队的机动性变步兵为骑兵。徐泽民和韩玉书分别颁布了“抗联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训令”和“十二支队纪律条例”,统一了支队的军令、政令。
1940年10月5日,支队决定实施袭击肇源县城的计划。徐泽民、韩玉书率领抗联十二支队按计划向肇源县城急行军,夜晚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行军困难。10月6日,部队到达肇源县三站镇的莲花泡屯,天色已经放亮,为不暴露目标,十二支队决定在此休整一天。天黑后,支队开始向肇源县城运动,经一夜艰难的行军,战士们都疲惫不堪。7日清晨,支队到达距离肇源县城约10公里的敖木台,部队决定在此宿营。徐泽民化装成商人与3名化装成伙计的战士秘密离开敖木台,与地方党取得联系,联络在这里活动的几支义勇军共同进攻肇源县城。十二支队由政治部主任韩玉书负责指挥。
敖木台地处松花江畔,由两个自然屯落组成,东、西两个自然屯相距一华里。屯子的东边是莲花泡,泡子的边上长满了齐腰深的芦苇、柳条和蒿草与屯东相连,屯子的南面不远是松花江的堤坝,屯子的北面有一条公路,这条公路是连通三肇地区的交通干线,也是哈尔滨直通三肇地区的主要干道。十二支队34大队住西屯,36大队住东屯,政治部主任韩玉书命令东西两屯都派出了隐蔽哨兵,加强了警戒。刚吃过早饭,哨兵报告屯东堤坝上发现了日伪军,36大队大队长关秀岩、指导员吴世英派交通员迅速向政治部主任韩玉书报告敌情,指挥战士们占领建筑物等有利地形。一个骑马的日军少左带领20多名日伪军接近了屯子,关秀岩一声令下,战士们一齐开火,日军少左应声被打下马来,走在前面的日伪军同时被击毙击伤,其于的日伪军慌忙向堤坝撤退。枪声一响日伪军立即占领了江坝,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时屯北的公路上也发现了日伪军警,日伪军警向我东西两屯阵地发动了猛烈进攻,敌人集中火力向我军阵地疯狂射击,韩玉书指挥十二支队官兵沉着应战,战斗十分激烈。敌人的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很明显敌人想把我军牵制在这里,围而歼之。中午敌人从公路上运来了大批的援军,日军调来了野战炮队参战,1500余名日伪军警,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敖木台两屯我军阵地围攻。日军的野战炮队用迫击炮、掷弹筒向我军阵地轰击,成批的炮弹倾泄在阵地上,几乎把屯子夷为平地,敖木台被炮弹炸的一片瓦砾,血染焦土。
十二支队的官兵在及其残酷、三面受敌、一面背水的形势下,与日伪军警浴血奋战达12小时。十二支队的官兵血染征袍、视死如归、英勇战斗,先后有40多名官兵浴血疆场壮烈殉国。战友血洒疆场,指战员们悲痛万分,热血奔流。战士们都杀红了眼,复仇的子弹不停的射向敌群,被打死在阵地前的日伪军警有200多名,打伤的日伪军警约有150名以上。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军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日军的炮火更加强烈向我军阵地轰击,日伪军警从三面向敖木台发动了全线进攻。韩玉书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坚持指挥战斗,他命令李思孝等战士用机枪阻击敌人掩护部队突围,他向支队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后就壮烈牺牲了。
敖木台血战中,十二支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政治部主任韩玉书、34大队长王殿阁、36大队长关秀岩、指导员吴世英等4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彳景芳、张瑞麟、李桂林等及部分伤员,趁着夜幕撤到了水泡子的南沿,在渔民的掩护下乘船脱离了险境。李思孝等战士掩护支队撤退后,子弹打光了,几名战士相继牺牲了,战士们都受了伤,在突围时被敌人冲散了。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敌人的炮火也停了下来,日伪军警沿着战士们撤退的方向边搜索边射击。李思孝等5名战士与支队失散后,在夜幕的掩护下沿着江岔子向西南撤退,在树木、芦苇、水草的掩护下,终于脱离了险地。他们来到江边的一户渔民家里,这户渔民性赵,老两口给战士们作了小米饭,吃过饭后,简单的包扎了伤口,把他们送到江岔子的草地里掩护起来。
敖木台血战后,日伪当局派出大批军警宪特,组成“讨伐队”,有日本指导官参加的特搜班等,对十二支队穷追不舍,不断的追捕、搜捕。十二支队的处境极为艰难、极为困苦。战士们缺衣少粮,在秋雨中经常露宿于野外,在草原、沼泽中躲避日伪军警的搜捕。但是每一个抗联战士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誓死不当亡国奴,愿以热血洒疆场。坚决抗日,不打败日寇誓不还家”。多亏地方党的同志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使战士们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得以生存。终于渡过了重重难关、重重险阻,保存下了十二支队这支抗日力量。
当徐泽民返回敖木台时,战斗已经结束了。他与地方党的同志发动群众多方寻找突围出来的同志,在地方党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与失散的同志取的了联系。他派人为战士们送去药品,棉衣和粮食。战士们的伤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六、兵贵神速 攻克肇源
1940年10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在地方党、抗日救国会和爱国民众的帮助下。动员了一批进步青年参加抗日联军,收编小股抗日义勇军,补充了部队的兵员。筹集资金购买了一挺机枪,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休整,支队有了新的生机,具备了一定的战斗能力。11月初,支队长徐泽民命令支队集结待命。分散在各地养伤及隐蔽在各地的抗联战士,先后到达肇源县三站镇北的蒙古屯边的庙里集合。这个屯子是一个蒙古族较多的蒙汉居民混居的小村庄,屯边的喇嘛庙,当地人都称他为小庙子,是抗联三军时期建立起来的秘密交通站,交通站直接归北满省委领导。
战士们经历了数次生死磨难,战友重逢,悲喜交加,激动万分。支队把屯子和小庙子都封锁起来,布置了严密的岗哨。晚饭后,天渐渐的暗了下来,秋雨夹着雪花飘然而下,冷风吹面,顿觉寒意浓浓。庙内燃起了炉火,点燃了油灯,庙堂内温暖如春,庄严肃穆。在徐泽民的主持下,十二支队在肇源县三站镇石家粉坊附近的蒙古屯,村边的喇嘛庙(小庙子)里召开了战前动员会。会议认真总结了进入三肇地区后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尤其对丰乐镇、宋站四撮房、血战敖木台等战斗作了详细认真的总结。徐泽民指出:“凶恶的日寇掠夺我土地,强奸我姐妹,残杀我同胞。强迫劳役,滥用刑罚。使我东北同胞已无生存之余地,再不能忍受亡国的惨痛了。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得力量,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党,我们就能在三肇地区落地生根,开出革命之花,结出民族胜利之果。北满省委开展龙南游击战争的方针没有错,只要我们抓住战机,取得胜利,就能壮大自己,只有取得了胜利,三肇地区的抗日烽火就会熊熊的燃烧起来”。
会议决定十二支队联合抗日义勇军,取得地下党和抗日救国会的帮助,出奇制胜,攻打肇源县城。会后徐泽民秘密派出,曾在三肇地区做过交通员的李思孝和两名战士进入肇源县城,与地下党取得联系,侦察敌情。李思孝与两名战士化装后,进入肇源县城。肇源县(郭尔罗斯后旗)城是日伪当局的旗属所在地,是日伪军事重镇,驻有很多的日伪军,敖木台战役后。当局以为十二支队已被全部消灭撤走了主力部队,调住日伪军警、特务200多名分别驻在伪旗公署院内。当时日伪当局正在县城召开三肇地区的所谓“剿匪”祝捷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日军高级将领,有三肇地区的日军指导官、参事官。哈尔滨第四军管区、铁路局均派代表出席了会议。日伪当局还邀请了三县的乡绅、社会名流参加会议。
日伪当局声称:“铁打的满洲,固若金汤的郭尔罗斯后旗。敖木台战役已将抗联十二支队‘全歼’,三肇地区‘匪患’已不存在,王道乐土渴望实现”等。在地下党、抗日救国会的帮助下,李思孝等3名侦察员对肇源县(郭尔罗斯后旗)城,进行了详细、周密的侦察,并绘制了草图。在草图上明确标定了日本官吏住所,日伪警察属及驻地位置,伪军驻地、岗哨、炮楼及布防的详细情况等。侦察结束后安全出城,天黑后秘密的回到了支队驻地,向徐泽民做了详细的汇报,并提出了夜袭肇源的建议。根据敌情的变化,徐泽民制定了攻城的作战计划。
1940年11月6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在徐泽民的率领下,经一夜急行军,7日拂晓部队到达大拉嘎蒙古屯休息。11月8日晚,第十二支队与抗日义勇军在肇源县(郭尔罗斯后旗)城外汇合,徐泽民与地下党和抗日救国会的同志取的联系后,挑选了李思孝等20名战士组成突击队。深夜,突击队员在地下党同志的带领下,趁着夜色的掩护从西北角越过城墙进入城内,活捉了哨兵强占了制高点,按计划接应大部队从城墙的西北角和西南角越过城墙进入城内。徐泽民指挥部队冲进了伪旗公署大院,分别包围了警察局、和伪军守备队。分兵直奔日本银行、日伪官吏住地,战斗十分激烈,在激战中5名日本官吏被打死在街上。
日本警务股长指挥警察刚冲出警察属,就被突击队员的机枪击毙、击伤了,其余警察都腿了回去。由于徐泽民指挥果敢,战术运用准确,战斗进展十分顺利,十二支队采取里应外合的战术一举攻克了肇源县城。这次战斗打死日军参事官、日本官吏等5名,日本警务股长等9名警察。击毙、击伤日军5名,击伤伪警察、伪军20余名。俘虏日伪官吏、军警200余名。缴获二、八迫击炮3门,轻机枪5挺,长短枪支300余支,子弹20000发。伪币1。2万元,战马80匹,军毯150条,伪军服装100套,警察服装100多套极其它军用物资。
1940年11月9日清晨,肇源县城满街都是群众,各个喜气洋洋,欢庆抗联的胜利。7时整,抗联十二支队在城内十字街召开了群众大会,徐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拿起武器与日寇战斗才有出路。欢迎你们参加抗日联军,坚决打败日本侵略者”。
十二支队发布了布告,散发了传单,许多热血青年都报名参加了抗日联军。部队发展到200余人,全部更新了武器装备,成立了炮兵中队,变步兵为骑兵,十二支队的力量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壮大。攻克赵源县城的战役是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日联军联合抗日义勇军及抗日军民取得的重大胜利。给日伪当局以沉重的打击。彻底打破了日伪当局大肆吹嘘的“铁打的满洲,固若金汤的郭尔罗斯后旗城,三肇地区的王道乐土渴望实现”,的美梦。极大的鼓舞了军心民心,对东北的抗日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肇源战役歌就是诞生在三肇烽火这一时期,这首歌是攻克肇源县城后,抗联将士创作的,在三肇地区广为传唱。
(一)
东洲源,烽火燃,
热血男儿齐向前。
松江大草原,
冰天雪地间。
英雄豪气壮,
日寇心胆寒。
(二)
战马嘶,军号鸣,
抗日联军大进攻。
打垮汉奸队,
消灭鬼子兵。
拿下肇源城,
万民齐欢腾。
会后,抗联战士打着军旗,骑着战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雄壮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军歌撤出肇源县城,奔赴新的战场。雄壮的军歌,震撼着三肇地区这块洒满抗日英烈鲜血的热土,久久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天际。
十二支队撤出县城后,当天下午袭击了头台镇日伪警察分驻所,解除了15名警察的武装。十二支队在徐泽民的指挥下,连续攻破日伪城镇三站镇、托古村、启明村、古龙站、新站镇、二站镇、大官村,打开安达杏树岗日本开拓团、兴亚农场、大赉县5棵树伪警察所等城镇20余处。击毙击伤大量的日伪军警,缴了数处反动大排、保护力的武装。缴获战马200余匹,长短枪支180余支,子弹10000发及大批物资。三肇地区的抗日烽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使日伪军警、反动大排、保护力闻风丧胆,汉奸、特务不敢露面。十二支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壮大,拥有骑兵近300人,步兵80余人,很快打开了三肇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抗联十二支队掀起的三肇地区的抗日烽火,肇源战役的胜利震动了日伪朝野,伪滨江省、伪北安省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据日伪通报称“抗联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队长徐泽民率匪徒60余名,纠集附近土匪120余名,为补充武器弹药的不足,掠走物资,突于11月8日23时30分来袭肇源县城,击退和解除我116名军警武装。”该报告称抗联攻城部队“动作迅速”、“战术巧妙”,①“肇源自11月8日被抗联第三路军第12支队袭击以来,滨江省西南匪的行动更显活跃在约十日中间,连续发生被袭受害事件十二起。”
1940年12月,日伪当局把肇东、肇洲、安达、郭尔罗斯后旗(肇源)三县一旗作为“治安肃正”的重点地区,制定了“冬季三肇地区治安肃正计划”,组成了以第四军管区为主,有伪治安部和伪滨江省警务厅、协和会指导科日伪官佐参加的“治安工作指导部”,并派遣日军子安部队、伪军刘兴部队、伪警察队、伪宣抚工作委员会组成“讨伐队”,彻底“讨伐”十二支队,杀害了数千抗日军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肇惨案”。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钱鉴于十二支队远离后方,孤军深入的不利形势调十二支队急速东回,十二支队接到指示后,为保存实力向庆城山区转移,在日伪军警的“大讨伐”、“大围剿”下十二支队遭到了极大的损失。1941年1月,徐泽民在战斗中负伤,2月14日在青冈县丁家油坊被俘。在北安监狱他受尽酷刑而英勇不屈,1941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初一)徐泽民舍生取义,以身殉节。1941年3月,十二支队经长途转战越过中东铁路和滨北线,返回庆城、铁力南山里安邦河上游地区,转战于木兰、东兴、通河、庆城、铁力一带,在北满省委书记金策、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七、浴血远东 光复东北
1941年秋,李思孝调三路军总指挥部工作。由于抗日斗争的需要,为了赢得抗日斗争得胜利,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做出了新的调整和部署。按照与苏联远东军达成的协议,决定一部分抗日联军部队留在东北继续坚持抗日斗争,抗联主力部队入苏整训。1941年末,李思孝随三路军总指挥部及张光迪带领的部分战士,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在寒风刺骨的冬季穿越了崇山峻岭、林海雪原过梧桐河经长途转战,于1942年2月进入苏联境内。在北野营学习训练,后调伯力司令部任干事。1942年8月1日,苏联远东红旗军88旅(抗联教导旅)在苏联远东宣告成立。88旅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有(苏联红军、朝鲜人、蒙古、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参加,先后共编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营(1个通信连、1个交通连)、1个自动枪营、1个迫击炮营(原为连)、1个侦察连、1个警卫队(警卫连),共计2500人(苏军约占3分之1)。周保中将军任旅长(司令员)、张寿钱将军任政治副旅长(政委)、崔石泉任副参谋长,李思孝任旅部(司令部)干事(上士军衔)。从进入苏境开始周保中、张寿钱就非常关心东北的抗日斗争,先后派出30余支特遣部队进入东北境内有目标的袭击日军的重要军事设施,有计划的侦察日军的人数、番号、武器配备、布防等详细情况,并一一做了记录、绘制了地图。周保中等与苏军把情报编印绘制成册,连以上军官人手一册。“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阿巴纳申克大将,曾经十分激动地对周保中说:‘感谢你们用生命和血换来得宝贵情报,佩服中国的英雄们’”。②
88旅的政治学习与军事训练比任何军校都严格,李思孝在苏联受训近4年参加了88旅严格的政治、军事训练,期间曾被选送苏军军官学校受训3个月。周保中等领导与苏军的教官对部队的军事训练要求非常严格,制定了88旅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大纲,军事训练的科目有列队、刺杀、投弹、射击、爆破、防化、反坦克外,跳伞和俄语也列为主要项目。军事训练增加了“指挥现代化战术进攻,与苏军协同作战”,与苏军联合举行“以解放东北为目标的军事演习”。使88旅(抗联教导旅)这支特殊的部队成长为打败日本关东军、光复祖国东北的主要军事力量。“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阿巴纳申克大将在接见周保中、张寿钱时曾说:‘一旦满洲大事变处于新环境时,中国特别旅应起重大作用,成为远东军与红军之连锁’”。③1945年3月,周保中、张寿钱、冯仲云等与苏联远东军的同志共同制定了进攻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的作战计划。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由3个方向进入东北境内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面进攻。88旅积极配合苏联远东军的作战部署出兵东北参战,派出第一批由340人组成的先遣支队到苏军执行特殊任务,担任参谋、向导、翻译、突击队员参战。李思孝、苏军教官瓦西里?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后为大将苏联远东军区司令)等160人被派往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参战,在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任参谋。有80人被派到第二方面军,有100人被派到外贝加尔方面军作为先头部队执行特殊任务,派出290名指战员空降到中国东北各地。李思孝等340名先遣支队的指战员以超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引导苏联远东前线的红军部队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面进攻。
苏联红军派出强大的空中机群对日本关东军的军事设施、地下筑垒进行了轮番轰炸,炮兵和舰队对日本关东军的防御工事、要塞进行了集群炮击摧毁了其主要防御能力。苏联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在李思孝等160名先遣支队指战员的带领下,从苏联的滨海地区开始由东宁、绥汾河、牡丹江进入中国境内,向哈尔滨、吉林方向展开了全面进攻。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强渡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向萝北、同江、佳木斯地区推进,苏联外贝加尔方面军越过大兴岭向长春、沈阳挺进。88旅(抗联教导旅)派出的先遣支队的指战员在“远东战役”前线苏军各部队中承担着特殊任务,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李思孝等先遣支队的指战员们以超人的毅力,发挥钢铁般的意志在“远东战役”(东北战役)前赴后继、向着胜利前进!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东北的光复英勇战斗,大部分指战员的热血洒在了祖国东北的大地上。亲历这场战斗的抗联老战士王一知撰文说:“我军的牺牲是相当惊人的,自8月8日宣战以后,仅20天的时间里,我抗日联军派出的几批先遣支队,大部分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④88旅(抗联教导旅)的指战员们与苏联红军并肩战斗,于1945年8月15日,彻底打败了日本关东军光复了东北。
1945年8月,李思孝由张寿钱介绍成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在远东战役中战功卓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业绩,为了纪念远东战役的伟大胜利,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为表彰在远东战役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特殊作用的李思孝等英雄战士。1945年8月22日,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派军用飞机接李思孝等同志到远东军区接受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同志授予李思孝、瓦西里?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等88旅的英雄将士及苏军英雄将士的嘉奖证书。证书译文:“为了保卫我们苏维埃祖国 李思孝同志,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同志于,1945年8月23日命令,为表彰在远东同日本人的战斗中发挥出色的作用,特向远东第一方面军,其中包括您,表示感谢并通令嘉奖。祝愿我们战无不胜的红军和红海军所向无敌!——司令部首长 Β 沙什金 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印章)。”
1945年8月23日,李兆麟(张寿钱)将军率领李思孝(改名江子华)等100多名抗联将士乘火车经绥汾河、牡丹江进驻东北到达哈尔滨。9月,江子华在阿城县苏军司令部任上士军事代表,以苏军身份为党开展建军、建政工作。12月任哈东军分区独立二师连长,1946年2月,任哈东军分区三团代理团长,阿城县公安局副局长等职。在建军、建政、缴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作了大量的工作。由于在抗日战场上曾3次负伤,加之工作劳累过度,1946年6月,伤病加重不得不住进野战医院。1947年3月,受冯仲云委派接收阿城糖厂并管理该厂,1952年转入松江胶合板厂任处级科员,1967年“文革”中被迫害、诬陷。后平反,1981年1月,离休,在抗日战场上他与日寇浴血奋战为东北的光复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和青春年华,建国后他一直做基层领导工作,任劳任怨地为党、为人民默默地工作,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淡泊名利。1981年12月15日,因病于哈尔滨逝世。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2005年9月3日,应中国政府邀请,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俄中老战士协会副主席,原苏联远东红旗军88旅老战士远东军区司令瓦西里·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大将访问中国。
2005年9月4日,专程来哈尔滨访问这个60年前他与日本人战斗过的城市,在哈尔滨新加坡大酒店一楼贵宾厅85岁高龄的抗日老战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大将,与老战友李敏亲切握手热泪盈眶,他拉着王晓兵(王明贵的后代)、江玉章(江子华的后代)的手激动的说:“首先与88旅的老战士及家属会见非常激动,由衷的高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在远东战役中东北抗日联军与苏联红军并肩战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这次来中国未能见到老战友王明贵将军,将军离世我非常悲痛。”他拿出了3枚勋章授予王晓兵、江玉章、赵尚志将军的侄女赵战莉说:“这枚勋章在俄罗斯英雄的后代才可以佩戴,授予你们,你们佩戴他当之无愧。”瓦西里·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大将,指着江玉章手里的证书非常激动的说:“这份证书非常珍贵,这份证书是1945年8月23日,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亲自颁发的,上面有远东战役元帅的亲笔签名,在远东战役中与日本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88旅的英雄将士才会被授予这份证书。他证明了88旅的英雄将士在远东战役中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与苏联红军彻底打败日本关东军的那段光荣历史。李思孝是88旅老战士中的一员,他是世界反法西斯的英雄战士,李思孝在远东战役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获得了最高荣誉。希望你们能珍希这份荣誉,牢记历史,祝愿俄中人民世代友好。”
证书译文:
为了保卫苏维埃祖国
李思孝同志,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同志于1945年8月23日命令,通报、为表彰在远东同日本人的战斗中发挥出色的作用,特向远东第1方面军,其中包括您,表示感谢并通令嘉奖。
祝愿我们的红军和海军所向无敌!
司令部首长 Β.希金(作者注:远东军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Ν.Β.希金上将)
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章)
①《伪哈宪字第849号》,1940年11月。
② 王一知《八一五前后的东北抗日联军》,载字《辽沈决战》158页。
③ 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662页。
④ 王一知《八一五前后的东北抗日联军》,载自《辽沈决战》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