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村

更新时间:2024-11-08 14:59

江边村隶属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位于松岗街道西南部,距离街道办事处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朗下村碧头村和沙井街道后亭村、共和村(共和社区)、东莞市长安镇新民村。该村地处珠江东岸、濒临茅洲河,村旁有江边大山,又名后山,海拔60米。沙井河流经村西南面。该村始建于明代。萧氏先祖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从河南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再迁至东莞麻涌、霄边,明万历年间迁至该地定居。因靠近珠江而取名江边村。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松岗、沙井、新桥、雍睦、凤凰联乡;1951年,属宝安县第四区沙岗乡;1958年10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松岗公社江围大队;1978年12月,属江边大队;1979年1月,属深圳市松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松岗公社;1983年7月,属宝安县松岗区江围乡;1986年10月,属松岗镇江边行政村;1993年1月,属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2004年,属松岗街道江边社区。

经济

传统经济为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薯类、豆类、甘蔗、荔枝等作物和养猪、养家禽等。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耕地出租给外来人员经营渔业养殖。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工业。目前村集体主要经营物业和土地出租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480人,其中男性245人,女性235人;80岁以上25人,最年长者101岁(1男1女);海外留学2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万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2000人。祖籍该村的华侨1人,居住在英国。

历史文化

村民由来

村民主要为萧姓。萧氏先祖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从河南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再迁至东莞麻涌、霄边,明万历年间迁至该地定居。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传统建筑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20座,多数为三开间布局。代表性民居有江边旧村163号民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06平方米,坐北向南,三开间两进,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外墙,硬山顶,船形脊,灰瓦覆面。前墙门楣处有彩色灰塑装饰,山墙上部有如意海草灰塑装饰。

萧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1984年重建。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坐北向南,砖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仿欧式现代建筑,一层正厅门外延伸成为檐廊,一层正厅内设置祭拜萧氏祖先的神台。村委会曾使用祠堂作办公场所。另有观音庙一座,始建于清代,1995年重建,供奉观音。

地方习俗

江边村与松岗街道其他村一样,也有赛龙舟活动。

春节和春分期间,村民到祠堂祭拜祖先。元宵节按习俗和族规,为该村两三岁男童进行“点灯”,确认为本族人,称为“入族”。清明节期间,祭祖扫墓。冬至是一年中的四大节日之一,家家户户杀鸡宰鹅备猪肉,祭拜祖先后围坐用餐,犹如过年,即所谓“冬至大过年”。

春节及观音诞期间,村民均前往观音庙参加祭祀活动。

本地美食

春节期间,村民自制油角、炒米饼、煎堆,端午节期间自制粽子,中秋节期间自制月饼。

公共设施

京港澳高速G4线、松福大道、沙江路经过该村。20世纪50年代通电,80年代通自来水、通电话,1998年通互联网,2000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内有崇文学校,设9个年级,36个教学班,2015年在校学生1750人,教职工102人。有崇文幼儿园,在园幼儿381人,教职工52人。村里建有篮球场2个,还有健身路径、健身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以及江边公园、江边居住区小广场公园,设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等。有江边社区阅读中心,藏书4200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