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5 15:22
春秋,属夔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建场,为古恒丰县治。场后毁,明万历时重建,为永穆县。
清至民国,属达县(今达川区)。
民国二十四(1935年),置江陵镇。
民国二十九(1940年),镇改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乡。
2001年8月26日,乡改镇。
2013年7月,江陵镇由原达县划入通川区。
2004年,将原新溪乡所属的四溪寺、大寨梁、香仁坪、青竹山4个村和原高坪乡蹬子河村并入江陵镇。
截至2011年末,江陵镇辖江陵、新溪2个居民委员会,棋盘、武滩、沿河、青龙、新农、寨坪、和平、江北、草庙、西湖、石楼、黄澄、蹬子、大寨梁、香仁坪、青竹山、四溪寺、千宁、集山19个村艮委员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18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江陵镇辖2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兴街105号。
江陵镇地处通川区西北部,距城区76千米东、南与堡子镇接壤,西与虎让乡、道让乡毗邻,北与巴中市平昌县白衣镇、青凤乡毗邻东北与北山乡相连。辖区总面积70.13平方千米。
江陵镇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带,为浅丘地带。境内最高点位于五同嘴、寨子包,海拔750米。
江陵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8月平均气温27.3℃。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江陵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巴河,从北至南流经青龙、沿河,长15千米,多年均径流量117立方米/秒,最大流速7米/秒,主要支流有关门石河、碑牌河、长滩河。
江陵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大旱、洪涝、霜冻、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发生在2011年9月18日,淹没场镇五分之一范围,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
截至2011年末,江陵镇耕地面积2.3万亩。
截至2011年末,江陵镇辖区总人口2655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65人,城镇化率7.4%;另有流动人口1280人。总人口中,男性13910人,占52.4%;女性12645人,占47.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6553人,占99.99%;苗族2人,占0.01%。2011年,江陵镇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40人。
截至2017年末,江陵镇常住总人口15923人。
截至2019年末,江陵镇户籍总人口25280人。
2011年,江陵镇农业总产值16046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0%。财政总收入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万元,比上年增长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1万元,增值税32万元,企业所得税1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07元,比上年增长8%。
2019年,江陵镇有工业企业3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江陵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江陵镇生产粮食17070吨,其中小麦2000吨,玉米20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8000吨。
江陵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江陵镇生猪饲养量3万头,年末存栏2.4万头;羊饲养量0.6万只,年末存栏0.5万只;家禽饲养量37万羽。
2011年末,江陵镇有商业网点282个,职工1006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100万元;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210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80万元。
截至2011年末,江陵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8%;各项贷款余额0.1亿元,比上年增长2%。
江陵镇境内有县乡(镇)级公路3条,总长52千米;村级公路19条,总长268千米。
2011年末,江陵镇有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条,公交运营车辆7辆,客船22艘,日客运量800人次。
2011年末,江陵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00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9所,在校生1187人,专任教师8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80人,专任教师4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江陵镇教育经费达375万元。
1998年4月,原江陵乡建成有线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江陵镇有线电视用户6300户。
2011年末,江陵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1个;各类图书室25个,藏书10万余册。
2011年末,江陵镇有学校体育场8个,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2011年末,江陵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个;病床210张,固定资产总值6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1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江陵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末,江陵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1户,人数424人,支出90.6万元,月人均178元;城市医疗救助1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549人次,共支出73.6万元。
2011年末,江陵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71户,人数1254人,支出75.2万元,月人均5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95人。
2011年末,江陵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8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0万元。社区服务设施1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3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5万元,使128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35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万人,参保率60%。
2011年末,江陵镇有邮政代办所2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3万份(册),业务收入320万元,其中纯收入150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9个;固定电话用户1450户,移动电话用户1800户,宽带接入用户2000户。
2011年末,江陵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500米;镇区绿化面积0.9公顷。
相传明朝一王子遭贬流落于此,死后葬于河边,皇帝闻讯,为其纪念,遂取名江陵。
江陵镇有正月舞火龙,五月赛龙舟、折子川戏、狮子、车灯、唢呐、乐队、腰鼓队等民间文化活动。
江陵镇境内巴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四川省14个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岩原鲤、中华鳖、南方大口鲶、鳜、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华鲮等。
江陵镇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脆李和达川安仁柚,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和达县乌梅。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达县苎麻,具有强度好、单纤维支数高、纤维长等特点。达县苎麻的单纤维强度为35~40克,束纤维强度为52克左右;达县苎麻平均单纤维支数在1900~2200米/克支,纤维支数最高可达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达县苎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为《药典》收载品种“耳梅”。乌梅主产在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四川达川区是达县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果实椭圆形,青中透黄,种核属椭圆籽类型,两侧无棱线,呈流线型边缘。果肉率85.5%,达县乌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规则的耳扁球形,直径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圆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软,乌黑色或黑棕色。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小凹点。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达县乌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侯正果(1911~2002年),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参加红军。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大学政治队区队长、中央军委警卫团政委、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察哈尔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志愿军24军副军长、国防部第10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6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严政(1918~2003年),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参加红军。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合后第三次过草地,严政担任红4军33团9连政治指导员。先后任山东军区教导2团任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9纵27师任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4师政治委员、兼任绍兴军分区政治委员、绍兴市军管会主任、市委书记。1950年底,调任21军政治部主任。1953年3月,任21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严政先后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