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7 17:45
沈阳药科大学(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简称沈药(SPU),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省属综合性药科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创新药物产学研战略联盟、辽宁省现代制药产业校企联盟牵头单位。
1931年,学校诞生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原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41年,在延安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药科。
1942年,独立为延安药科学校;解放战争时期迁校东北(佳木斯市),命名为东北药科学校。
1949年,迁校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药学系,定名为东北药学院。
1955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将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山东医学院药学系并入。
1956年,改称沈阳药学院。同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8年,化学工业部沈阳制药工业学校(1956年由沈阳橡胶工业学校制药专业即迁并的原轻工业部上海制药工业学校调整成立)并入沈阳药学院。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原属国家医药管理局领导,是全国两所综合性药科大学之一。
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医药学)。
1997年,开始招收本、硕、博连读学生。
2000年2月,根据教育部要求,学校划归辽宁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2年,经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同年,辽宁省医疗器械学校并入学校。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7年1月,沈阳药科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9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落户沈阳药科大学。
2020年12月,沈阳药科大学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2021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3年11月,东北“三省一区”中医药教育发展联盟成立,沈阳药科大学当选副理事长单位。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167人,其中专任教师689人,正高级职称159人(教授156人),副高级职称260人(副教授26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8人,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1人,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二批人选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4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5人,“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8人,青年拔尖人才18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4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示范和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30余项。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个、辽宁省示范基地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5个、省级实践教学项目11项。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62项;获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4篇、省级优秀博士论文42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8篇。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药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药剂学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中药分析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分析学和中药药理学为辽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获批辽宁省“建设一流大学”,药学、中药学分别获批辽宁省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生物医药学科群入选首批辽宁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学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药学学科获评A档。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世界排名第58位,稳居全球前万分之五,是辽宁省属高校中排名最高的学科;学校进入全球前0.19%,世界排名1720位。在2023 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学校世界排名1570位,药理学与毒理学世界排名39位。
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沈阳药科大学共有7个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10位,其中,药学排在第4位,中药学排在第9位。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于2017年12月28日公布,沈阳药科大学共有7个一级学科参评,其中药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级,在全国104所参评高校中位居第二档,进入前5%,比上一轮评估排名前进了3.33%,是辽宁省高校中排名最高的学科之一;中药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B”级,在全国43所参评高校中位居第四档,进入前30%,比上一轮评估排名前进了2.14%。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1个学院,开设21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6个成人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药为主,跨医、工、理、管4个学科门类。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59个,包括国家药物创新综合性平台、国家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智能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评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涵盖了新药临床前研发完整技术链,部分功能与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接轨。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获得新药证书137个,其中一类新药证书10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累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4900余项,合同额18.3亿元,其中合同额超亿元重大成果6项。
据2024年3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馆藏文献643.9万册,印刷型文献共计86.3万册,已订购中外文数据库31种,电子图书31.2万册,电子期刊42万册,学位论文484.4万册,医药相关古籍1600余册。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主办9种学术期刊(英文刊5种,中文刊4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类科技期刊。创刊于 1957 年,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0年版(即第9版)收录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于 2002—2014 年度连续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2004 年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2 年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授予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在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5 年度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编辑团队;在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报研究会 2016 年度评选活动中,荣获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6 年、2018 年、2020年度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22年度荣获中国百佳优秀科技期刊。
英文刊《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是国内唯一被SCI收录的药剂学期刊,位于药学类JCR Q1区,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获得中国科协梯队期刊类资助。
沈阳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共编辑出版《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亚洲药物制剂科学》《亚洲传统医药》《亚洲社会药学》《中国药剂学杂志》( 网络版)《高等药学教育研究》和《多酚杂志》共8种期刊。
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已成为国家药学类核心期刊,双核心中文期刊。
学校联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共同构建沈阳药科大学科技园、辽宁省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辽宁省高等学校现代制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与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牵头成立国家创新药物产学研战略联盟、辽宁省现代制药产业校企联盟,成员单位超过100家。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大海外人才的引智力度,建立了1个国家级引智基地,每年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科研合作;积极拓展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海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国际交流项目,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求实 创新 勤奋 团结
释义:“团结”是学校的优良传统,是红军长征精神留给沈药的宝贵财富。“勤奋”视为前进的动力,是沈药永葆青春的力量源泉。“求实”是沈药的治学风骨,无论条件如何恶劣,境况多么艰苦,沈药人都在自强中苦干,形成了脚踏实地、厚积薄发的学风,铸就了朴实无华、诚信笃实的风格。“创新”是沈药的精神魂魄,既体现在沈药办学、治学的宏观思路上,也体现在沈药传道、育人的具体要求上。沈药视“创新”为己任,把自身的发展放到中外高等药学教育中。这八字校训从“互助乐群,奋发有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不同角度阐释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和治学态度。
红底是因学校诞生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原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红色为主色调;
1931说明学校创校年份,主要图案为学校的特色建筑教学主楼。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正中印有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沈阳药科大学校歌为《北国药苑永远是春天》
沈阳药科大学老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设有药学院等。
位于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占地12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0名学生就读。
铁西校区是沈阳药科大学三个校区之一,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北一西路11号。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前身是东北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前身)图书室。图书馆现有两处馆舍,共有阅览座位2906席,校本部图书馆建于1995年,目前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南校区图书馆落成于2016年,启用于2017年,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采用“大流通”管理模式,整体为开放式布局,划分为资源建设区、信息共享服务区、书刊借阅区、特藏阅览区、读者研讨区、公共活动服务区以及教学研究区七大功能区,被省委宣传部授予辽宁省“最美阅读空间”称号,现已初步构建为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智慧图书馆。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以药学学科文献为主体,以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基础学科为支柱,以工程技术、企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相配合,以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六个研究学科文献为重点,形成了具有药学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现有馆藏文献643.9万册,印刷型文献共计86.3万册,已订购中外文数据库31种,电子图书31.2万册,电子期刊42万册,学位论文484.4万册,医药相关古籍1600余册。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依靠丰富的药学文献资源面向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医药领域提供信息服务。现已逐步发展为东北地区药学信息中心,也是我国药学文献的重要保障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