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15:46
沙河镇,北京市昌平区下辖镇,地处昌平区南部,位于东经116°13′19″~116°21′27″,北纬40°05′24″~40°10′34″之间。东与百善镇、北七家镇接壤,南与东小口镇、回龙观街道相邻,西与阳坊镇相接,北临南邵镇、马池口镇。镇域面积54.7平方千米。
1949年2月,沙河地区属昌顺县。
1949年4月,沙河地区属昌平县二区。
1953年7月,成立沙河镇,辖1街、6村。
1956年2月,沙河镇并入大乡,改称沙河乡。
1958年8月,沙河地区属红旗公社。
1958年11月,沙河乡改沙河工作站,属小汤山公社。
1959年11月,成立沙河中越友好公社,沙河镇管理区成立。
1961年6月,沙河中越友好公社撤销,成立沙河公社。
1981年7月,沙河公社改乡。
1987年1月,沙河乡并入沙河镇。
1990年6月,沙河镇分为沙河镇和巩华镇。
1993年10月,巩华镇下辖的农村并入沙河镇。
1997年12月,沙河镇、巩华镇复并为沙河镇。
1999年10月,七里渠乡并入。
2007年11月28日,沙河地区办事处成立,同时保留沙河镇建置。
截至2020年6月,沙河镇下辖22个社区和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昌平区沙河镇。
沙河镇地处昌平区南部,位于东经116°13′19″~116°21′27″,北纬40°05′24″~40°10′34″之间。东与百善镇、北七家镇接壤,南与东小口镇、回龙观街道相邻,西与阳坊镇相接,北临南邵镇、马池口镇。镇域面积54.7平方千米。
沙河镇地处燕山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平坦开阔,海拔37~49米。
沙河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冷暖变化明显。春季短暂,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秋季凉爽,昼暖夜凉,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左右。
沙河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其中二级河道有东沙河、南沙河、北沙河3条,总长13.3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南沙河,从老牛湾(流入境内方位)至白各庄(流出境内方位),流经境内南一村、豆各庄村、小沙河村,长4.5千米,流域面积12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十一至十四排干。
截至2018年末,沙河镇有户籍人口52701人。
2011年,沙河镇农业总产值达到0.5亿元。
沙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3.3吨,其中小麦93.8吨、玉米159.5吨。
沙河镇主要经济作物有青贮饲料、牧草等,其中青贮饲料种植面积870亩,产量3114吨。牧草种植面积420亩,产量415吨。
沙河镇蔬菜种植面积1760万亩,产量3366.6吨,主要品种有食用菌、白菜、瓜菜、茄果、叶菜,其中食用菌2700吨,白菜252.2吨,瓜菜126.4吨,茄果112.4吨、叶菜96.2吨。
沙河镇畜牧业以奶牛、生猪饲养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500头,年末存栏1700头。羊饲养量1200只,年末存栏600只。牛饲养量1500头,年末存栏1200头。家禽饲养量2.1万羽,上市家禽1.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14.6吨,其中猪肉147.8吨,牛肉39.8吨,羊肉8.4吨。禽蛋106.2吨,鲜奶3818.2吨。畜牧业总产值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截至2011年末,沙河镇累计造林8700亩,其中防护林7600亩,经济林1154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2.2万株,林木覆盖率13.9%,活立木蓄积量10.1万立方米。
2011年,沙河镇水果种植面积300亩,产量173吨,主要品种有李子、桃、杏、枣、樱桃等,其中李子102吨,桃40吨,杏25吨,枣5吨,樱桃1吨。
沙河镇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0.1平方千米。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10公顷,产量80.5吨。渔业总产值8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
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机械加工、新材料、仪器仪表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北汽福田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等大型产业集群。
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30.2亿元,比上年增长7.4%。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职工3.5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7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3家,职工2.2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其中100亿元以上的1家,2亿元以上的2家。
2011年,财政总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7亿元,增值税0.3亿元,企业所得税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8%、2.7%、-14.6%。人均财政收入1714元,比上年增长12.4%。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92人,专任教师65人。小学3所,在校生2600人,专任教师3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62人,专任教师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690人,专任教师121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5200人。普通高等院校5所(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高校2所,民办高校3所)。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1个,建筑面积165平方米,藏书1.2万册。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100%的城市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2006年6月开通沙河有线广播站。共有广播喇叭273只,入户率100%,通响率100%。
2011年,沙河镇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户,人数94人,支出55万元,比上年减少7%,月人均487.9元,比上年增长28%。城市医疗救助24人次,共支出3.5万元,比上年减少4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户,人数60人,支出26.2万元,比上年减少36%,月人均363.3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人,支出5.2万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人,支出2.3万元,比上年增长46%。农村医疗救助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2人次,共支出5.8万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临时救济10人次,支出5.5万元,比上年增长42.8%。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6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5万元,比上年增长8.3%。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1个,全年接收捐赠衣被1万件。新增就业人员1580人,有110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918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248人,比上年末增加49人。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9万人,参保率100%。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邮局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2家。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7千米,生产能力L5万吨/日。年工业用水190万吨、生活用水15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40吨。污水处理厂1个(尚未投入使用)。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10千伏安配电线路14条,总长度105.7千米,变压器206台,总容量44560千伏安,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1亿千瓦时。
沙河镇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轻轨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京包线过境,在沙河镇境域内设沙河火车站。京藏高速、北京六环高速公路过境,其中京藏高速公路境内长8千米,有小汤山1个出口,向北通往昌平,向东通往小汤山。六环高速公路境内长4千米。一级公路车站21个。
2011年末,沙河镇共有乡级公路29条,总长43.5千米。村级公路总长19千米。道路铺装面积45.3万平方米。
2015年12月26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开通运营二期工程(南邵站至昌平西山口站),在沙河镇镇域内有沙河高教园站、沙河站、巩华城站和朱辛庄站。
沙河镇因温榆河上游支流南沙河、北沙河、东沙河在此交汇而得名。
巩华城,是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内。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随即在此建起一座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之处。正统元年(1436年)行宫被水冲毁。嘉靖十六年(1537)世宗驻沙河,礼部尚书严嵩奏请建城及修建行宫,驻兵防卫。嘉靖十七年动工修建,十九年完工,御赐名“巩华城”。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城高10米,每隔16.7米建一垛。城以行宫为中心,南北、东西各长1000米,辟四门:南名“扶京”,北名“展思”,东名“镇辽”,西名“威漠”。现仅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