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9 11:27
沙背坜村,位于龙岗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3.8千米。与洪围村、大围村、兰水坐村相邻。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沙姓迁至此地建村。建村时村前有一个“坜”(即坑),结合姓氏而取名沙背坜,后沙姓迁出。村边有爬沙山,海拔100米;同乐河从村西南流过。沙背坜村原有11个水塘,现仅存祠堂门口的水塘,其他均已被填平。现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建。
清朝,属归善县。1912年,属惠阳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县第二区;1951年11月,属第三区;1957年12月,属龙岗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龙岗公社;1979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龙岗公社;1983年7月,属龙岗区;1986年10月,属龙岗镇;1993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2004年,属龙岗街道龙东社区;2010年,属龙新社区。
世居村民主要为邱姓,清中期从福建长乐迁移至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350人,其中男性165人,女性185人;80岁以上7人,最年长者9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4711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89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50余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苏里南等地是著名的侨乡。
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番薯、花生、龙眼、荔枝、番石榴。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三来一补”企业,集体经济转型,主要生产手袋、家具、电子、眼镜、机电器材。1994年4月,沙背坜村所在的龙东行政村成立经济合作社,以股份形式发展经济并制定了股份章程。现集体经济以工商业、物业管理、厂房出租为主,个人以私宅出租、务工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传统节庆食品有端午节的艾粄、冬至的萝卜茶果,还有婚庆的喜粄等。爱南路、兰水路、向东路经过该村。沙背坜二路从村中穿过,为城市次干道。20世纪70年代末通电,80年代初通自来水,80年代末通电话,90年代末期通互联网,2003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建有篮球场、小型公园、健身路径,有村民活动中心,内设棋牌室、健身室。有英皇幼儿园(今龙新第一幼儿园),2015年在园幼儿180人、教职工21人。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珊蒂泉外国语学校等优质学校在此村中。
1997年7月,村里修订《村规民约》。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17座。代表性民居有璇庆新居、棠梓新居、沙背坜碉楼院 沙背坜邱氏宗祠等。其中璇庆新居,棠梓新居、沙背坜碉楼院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
璇庆新居,正门朝南,璇庆新居位于沙背坜村内,为马来西亚华侨邱满所建的家族居所,因主人邱满字璇庆,故名。 建筑结构是三堂两横两炮楼围屋(后面两个角楼未完全建成),完工于1936年。前面两角的炮楼高有四层,站得高、望得远、射得准,防御功能优良。 整个建筑群建于民国时期,具有中西合璧的气息。外立面呈三拱西洋式廊柱,带中华巴洛克式山墙,配西番莲及中式山水画浅浮雕纹样,与后面中式庭院巧妙结合,风格豪华、大方、庄严、气派。两侧各有一四层四方带枪眼炮楼,窗罩上有灰塑。炮楼是进口钢筋水泥结构,扶栏上有卐字镂空图案。 宅院大门门匾上,镌刻着“璇庆新居”四个遒劲的大字。后面为三堂三开间两进宗祠。前堂门匾书“居仁由义”,中堂门匾书“视履考祥”,余均斑驳难辩。 三堂均雕梁画栋,檐板也精雕细刻,多为花鸟字画图样,后堂檐下有龙首圆雕雀替。 三堂两旁有单元式居室。整座建筑青瓦屋顶,结构和木雕图案基本保留传统的中式风格,不过部分廊柱已经采用钢筋水泥结构。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
据邱满后人讲,邱满年少时到马来西亚谋生,辗转来到一个锡矿场打工,他能忍常人不能忍受之苦,而且聪明上进、勤劳节俭,在矿场做工做得风生水起,深得矿主赏识。矿主只有一女,视若掌上明珠,便把她许配给邱满,并让他协助打理矿场。邱满做生意是个能手,把矿场管理得井井有条,生意兴隆,在矿主百年之后,邱满夫妇便继承了家产。后来邱满娶了几房姨太太,小姨太深得他宠爱,但是她与其他妻妾不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邱满将她送回龙岗沙背坜的老家,并投资兴建璇庆新居,以此为其回乡的落脚点。最初,邱满源源不断地汇钱到老家建围屋,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海外联系被切断,邱满的资金没有办法汇回国内,邱满本人在外回不了国,其小姨太在国内也无法去马来西亚,从此天各一方,直到终老未能联系上。围屋当时已经收尾,剩下后面两座角楼。因缺乏资金只能搁置,至今仍是残缺。
棠梓新居,正门朝西南,始建于清末,原为三堂两横一围带四角楼建筑、占地面积1467平方米,围内建筑面阔35米、进深19米,现仅存三堂和东北角楼、均为土木结构。正门内凹1.5米、抬梁式梁架,刻有精美木难,门额上书“棠梓新居”,内设精美木雕,角楼高4层,四面开窗,顶部开有射击孔,平顶,呈长方形,主体结构基本保存原貌,梁架和基础较好:局部瓦件脱落、原有神台祠堂现已废用,两横屋已倒或改建;原有的半月池也已废;有些灰塑壁画大面积风化、有些壁画被虫蛀或霉变,急需抢救性保护。是原苏里南广义堂堂主丘鸿故居,现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
沙背坜邱(丘)氏宗祠
始建于明末清初 后于1983年重修,原是是三栋并连 为三堂厅三开间双天井斗拱状。整座建筑青瓦屋顶,结构和木雕图案基本保留传统的中式风格的典型客家建筑,其中厅内壁画徐徐生辉。祠堂中刻印对联:
“一垂開基宗枝與梅峰並秀”
“二房兮派德澤偕蘭水長流”
注:梅峰,指盐田梅沙尖。兰水,旧称,指今同乐河。
据在海外的沙背坜邱氏后人传,只需对此对联即可确认其身份。
沙背坜邱氏宗祠是具有典型客家民系特点的建筑。
沙背坜龙岗邱(丘)氏宗祠,是龙岗东北部邱(丘)氏的开基宗祠 每逢临近重阳佳节,邱氏族人常聚于此“礼拜先祖”进行“大众拜山”等祭祀活动,以彰显“孝道”。其中每年重阳节将会举行“客家大盆菜”的制作,场面宏大,热闹非凡。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场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研究民系特色有着深厚的价值。
沙背坜邱氏宗祠后人众多,其后代多广布于 深圳龙东沙背坜,深圳龙东大围,深圳龙东桥背。深圳龙东上井,深圳坪地马塘,香港沙头角等地,并广布东南亚 南美洲苏里南等地。是著名的侨乡侨村,承载着社区居民的记忆和情感寄托,具有宗族文化象征性与海内外文化认同感。
心系桑梓,敢闯敢拼。正是这种宗族文化信仰,在1986年11月18日,苏里南终身名誉广义堂堂长,祖籍龙岗区宝龙街道沙背沥村的丘鸿,虽身处异国他乡,通过自身努力奋斗积累财富,积极组织广义堂创办了苏里南中文学校,成为当地华裔了解祖国文化的一道窗口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大平台,该学校于2009年8月被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列入首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名单。这正是深圳人的敢闯敢拼的改革开放精神和文化特色最真实的体现。
苏里南华人爱国爱乡的传统始终一脉相承、未曾中断。上世纪80年代,由龙岗河通往龙东沙背坜村的道路年久失修、泥泞不堪,远在大洋彼岸的丘鸿于沙背坜邱(丘)氏宗亲得知消息后,积极动员广义堂龙岗籍会员为家乡修桥铺路捐款捐物。为改革开放初的深圳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建设。在深圳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沙背坜碉楼院,正门朝西南,面阔最宽处约20米,进深最大处约30米、占地面积379平方米,民国时期建筑,两排屋拖一碉楼布局。第一排排屋为四开间斗廊尖头三间两廊带天井阁楼:第二排为五开间三间两廊硬山顶建筑;碉楼位于东南边,高4层,平面呈长方形,四面开窗,顶部开有射击孔,东北面顶部有两个锦鲤吐珠排水口。建筑整体形制保存情况一般,墙体基本保存,部分腐蚀,有翻新;部分瓦片脱落。
代表性人物:邱皇生(1913-1943),1940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在盐田坳收税时牺性。
丘鸿,原籍沙背坜村人,原苏里南广义堂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