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7 14:10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1912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成立。
1927年6月,与河南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同年7月更名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设文、理、法、农四科,农科下设农艺系。
1930年9月,河南中山大学更名为河南大学,将农科改为农学院,下设农艺系。
1952年8月,河南大学农学院从河南大学分离出来,独立为河南农学院,设有农学、森林二系。
1961年8月,土化系(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前身)、植保系(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前身)和生物物理系(次年被撤销)与农学系合并。
1971年8月,农学系随学校迁到许昌新校址——原许昌地区农场,组织劳动建校。
1975年,农学系增设烟草专业(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前身)。
1980年,农学系设置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
1982年秋,农学系全部从许昌搬回郑州办学。
1984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名为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新增环保、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前身)、农业微生物等本(专)科专业。
1994年12月,农学系、烟草系合并为农学院。
2000年,获批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零的突破。
2005年以后,植物系、烟草系先后从农学院分离出去,独立建院。
截至2024年4月,学院设置5个教学系,开设7个本科专业或方向。
教学系:农学系、作物育种与种子科学系、作物生物技术系、中药材系、智慧农业系
本科专业或方向:农学(新农科绍骙创新实验班)、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中药学、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科学、应用生物科学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23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08人,正高级职称68人、副高级职称43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中原学者6人、“中原大工匠”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0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0人、中原基础领军人才3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3人、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河南省名牌专业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农学
河南省名牌专业:农学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据2024年7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建设有国家级科研机构2个,省部共建科研机构1个,省级科研机构6个。
据2024年8月学院官网数据,近五年来,学院农学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审玉米品种1个,省审玉米新品种2个;累计发表SCI论文5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制订地方标准12项。作物生物技术系主持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6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 自2016年5月成立以来,作物育种与种子科学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审定小麦玉米新品种3个;共累计发表SCI论文50多篇,单篇影响因子3.0以上20多篇,单篇影响因子5.0以上6篇。
截至2024年4月,近年来,学院连续主办七届“黄河论坛”、3次国际学术会议、5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截至2024年4月,学院与新英格兰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国际高校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等中国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做访问学者。
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百年农学,再创辉煌
农学院院徽沿袭河南农业大学校徽的正圆形,主色调为绿色,寓意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下设机构。院徽中央由金色的麦穗、白色伸展开的书本和学院汉语拼音首字母“nXY”构成。中心绿色圆形与院徽边缘绿色圆环间白色底纹上,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文院名和学校英文校名均匀排布,其间以红色五角星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