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棚镇

更新时间:2023-01-05 00:31

河棚镇,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地处舒城县西南山区,北与万佛湖镇相邻,西、南与高峰乡相接,东与汤池镇相连,距舒城县城36千米,区域总面积72.7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河棚镇户籍人口为21424人。

历史沿革

1950年,设河棚乡。

1958年,河棚乡改为河棚公社。

1983年,由河棚公社改为河棚乡。

1984年,由河棚乡改为河棚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辖河棚1个社区,关井、岚冲、河棚、泉石、余塝、占冲、黄河、龙骨、新开9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河棚镇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街道社区、关井村、岚冲村、詹冲村、河棚村、泉石村、余塝村、新开村、龙骨村、黄河村,镇人民政府驻河棚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棚镇地处舒城县西南山区,介于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北与万佛湖镇相邻,西、南与高峰乡相接,东与汤池镇相连,距舒城县城36千米,区域总面积72.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棚镇境内属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山峰有花岩山,主峰大徽尖海拔1058米;最低点海拔70米,平均海拔450米。

气候

河棚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水量在1000—17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05天,年平均气温15℃。

水文

河棚镇有河棚河自关井村南入境,由南而北,自新开村北入万佛湖,境内河道长9.5千米。

土壤

河棚镇土壤为黄岩砾分化成黄棕壤麻谷沙泥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5.2—6.4之间,多为微酸性土壤。

自然灾害

河棚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

自然资源

2011年,河棚镇有耕地9238亩。

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00年11月1日零时,河棚镇总人口有19451人。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总人口有2.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3万人,城镇化率13.8%;另有流动人口500人。总人口中,男性11189人,占51.6%;女性10492人,占48.4%;14岁以下3472人,占16%;15—64岁14883人,占68.6%;65岁以上3345人,占15.4%;以汉族为主。2011年,河棚镇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0.2人。

截至2017年末,河棚镇常住人口为20570人。

截至2018年末,河棚镇户籍人口为21473人。

截至2019年末,河棚镇户籍人口为2142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河棚镇财政总收入278万元,比2010年增长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0万元,比2010年增长41%;人均财政收入128元,比2010年增长50%。

截至2018年末,河棚镇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

截至2019年末,河棚镇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1个。

农业

2011年,河棚镇农业总产值7600万元。河棚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茶、茶叶、板栗。2011年,河棚镇油菜籽产量1200吨,茶油产量460吨,兰花茶叶产量50吨,板栗产量600吨。

工业

河棚镇形成以铸造、服装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河棚镇工业总产值为4600万元;有工业企业13家,职工860人,比2010年增长16.8%。

商贸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商业网点180个,职工900人。2011年,河棚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8%;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000万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1.5亿元,比2010年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0.6亿元,比2010年增长13%。

邮电业

2011年,河棚镇邮政业务收入为180万元,其中纯收入3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35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50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9所,在校生1200人,专任教师125人;初中1所,在校生670人,专任教师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0个,文化专业户8个;有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2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4人。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体育场地1处,农民健身活动场1个。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160户,有广播电视“村村通”56个工程点,用户1860户,总入户率75.3%。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门诊部(所)6个;设病床5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39张,固定资产总值2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5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14人。2011年,河棚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万人次。2011年,河棚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

社会保障

2011年,河棚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51户,人数69人,支出9.3万元,月人均112元;城市医疗救助89人次,支出28.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57人次,支出178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2户,人数1645人,支出171万元,月人均87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5.9万元,比2010年增长13%;社会福利费58万元,比2010年增长16.6%;敬老院1家,床位5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2人;全年接受社会捐款3.6万元,使3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12万元;基金支出合计108.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0.98万人,参保率97%。

集镇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河棚集镇规划面积为3平方千米,主要街道有:中大街、北大街、东大街、花门步行街,街道总长4千米。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8册;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8个,固定电话用户0.5万户,电话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3万户。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1200吨,管网覆盖及周边村庄。

1999年农网整改后,河棚镇拥有变压器27台,容量1550千伏安,10KV以上线路58.9千米,用电量230万度。

截至2011年末,河棚镇有35千伏变电所1座。

交通

河棚镇有省道舒桐路贯穿南北,山河路穿境而过。

历史文化

河棚镇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江西灾民王氏携家小流入,傍河东小道搭棚烹茶水,卖小吃、后草棚遭焚而得名火棚。王氏遂开荒漠地,操农事,置家业,繁衍子孙,火棚更名为王家畈。时至清初,更名河棚。

风景名胜

高峰山位于河棚镇境内;山上有法雨寺,庙签为戴名世所书,庙宇砖墙瓦顶,飞檐花碉,古色古香,佛殿内菩萨齐全,常年香火不绝,山门外有千年银杏。

法华寺位于河棚镇境内法华山上,法华寺为佛教名山之道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清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重修,属佛教临济宗。有大小庙宇建筑99间,其建筑为徽派风格。法华寺有禅房15间,占地20亩,主要景点有:观音洞、老虎洞、鸡冠石,牯牛岗、法师座椅、蟾蜍望月,仙人对奕,同时新建了映日亭,观湖亭,莲花桥等新景点。

河棚镇境内的“军工故地”是原“三线”企业所在地,有战备山洞有300平方米。

地方特产

河棚镇有茶油、板栗等地方特产。该镇茶油是在毛油生产的基础上,经脱色,脱臭、脱苦等多重工艺精炼而成;板栗主要优质品种有蜜蜂球、叶里藏、粘底板、大红袍、二水早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