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6:01
治淮骨干工程(backbone works of the Huaihe River) 是指的淮河流域治理和各类御水的骨干工程,包括十九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就作出了治理淮河的决策,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工程。经过40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
治淮骨干工程(backbone works of the Huaihe River)淮河流域治理和各类御水的骨干工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就作出了治理淮河的决策,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工程。经过40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1991年长江、淮河大水,针对大水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国务院召开了治淮、治太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要求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近期以泄为主,用10年时间在过去治淮工程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新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实现淮河中下游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沂沭泗河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淮北重要跨省支流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3年一遇~5年一遇的目标。治淮骨干工程总投资约需373亿元,计划于2005年基本完成。治淮骨干工程总进度已按计划实现,并已做到边建设边发挥效益。
19项治淮骨干工程按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5类。
(1)第1类。山区丘陵区水利建设。①防洪水库(复建板桥、石漫滩,新建燕山、白莲崖)工程;②大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③水土保持工程。
(2)第2类。扩大和整治淮河上中游干流的泄洪通道及洪水控制工程。①淮河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②行蓄洪区安全建设;③怀洪新河续建工程;④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3)第3类。巩固和扩大淮河下游排洪出路工程。①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②分淮人沂续建工程;③洪泽湖大堤抗震加固工程;④淮河人海水道工程。
(4)第4类。续建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
(5)第5类。治理跨省骨干支流河道和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①包浍河初步治理工程;②汾泉河初步治理工程;③奎濉河近期治理工程;④洪汝河近期治理工程;⑤涡河近期治理工程;⑥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⑦湖洼及支流治理工程。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工程,包括“七五”结转项目、边界水利、直管病险闸加固、防汛通信、前期工作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1. 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 淮河干流上中游洪水来量大、河道泄洪能力小,圩区及行蓄洪区进洪次数频繁,淮北大堤保护区防洪标准偏低,不足50年一遇,与保护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淮干治理工程从1983年开始建设,正在实施。淮干治理是以恢复和改善现有工程,充分发挥其效益为主要目标。
2. 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 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行蓄洪区进行洪水有效调度,关系着流域的防洪安全。需要重点安排安全建设的行蓄(滞)洪区共25个,规划修建撤退道路1153km,避洪楼及避水平顶房31.32万m2,庄台184座,保庄圩34个,以及通讯报警设施等,估算总投资22.28亿元。
3. 怀洪新河续建工程 怀洪新河流经安徽怀远、固镇、五河和江苏泗洪县,干河全长121km,是淮河中游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工程于1972年动工兴建,1980年停缓建,1991年淮河大水后,怀洪新河续建被列为治淮重点工程之一,1999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工程总体竣工验收。
4. 入江水道加固工程 入江水道是淮河干流下游主要泄洪通道,位于江苏省淮阴市、扬州市和安徽省天长市境内,上自洪泽湖三河闸下至长江三江营,全长157.2km。工程1991年11月开工建设,1996年底基本完成。1997年7月通过竣工验收。工程按行洪12000m3/s、高邮湖水位9.5m标准进行加固。
5. 分淮入沂续建工程 分淮入沂是淮河下游洪水出路之一,位于江苏省淮阴市境内,南起洪泽湖,北至新沂河交汇口,全长97.5km。该工程是淮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年动工兴建,1980年停缓建。由于工程部分项目未达设计标准,影响实际运用效果,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同意工程按原设计标准续建加固。续建工程1991年冬开工,1995年底基本完工,1997年7月通过竣工验收。
6. 洪泽湖大堤抗震加固 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下游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屏障,新中国成立后,进行过3次加固,但仍有部分险工险段未得到有效处理,部分堤段河堤上建筑物抗震稳定性较差,需加固处理。1991年该工程被列为治淮骨干工程之一,按设计水位16.0m、校核水位17.0m进行加固,地震烈度7度设防。工程1992年2月开工建设,1997年7月通过竣工验收。
7. 防洪水库工程 包括板桥水库复建、石漫滩水库复建、燕山水库、白莲崖水库等4项工程。板桥水库位于洪河支流汝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68km2,建成于1952年,1956年曾进行扩建加固。1975年因遇超标准洪水而垮坝失事。1978年开始复建,1981年停缓建,1986年底又复工,到1991年12月底工程基本竣工,1993年6月竣工验收。工程总投资1.74亿元。石漫滩水库位于洪河支流滚河上,控制流域面积230km2,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在淮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水库。该工程1996年底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1998年1月竣工验收。工程总投资2.56亿元。
燕山水库位于沙颍河支流澧河上游干江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169km2;白莲崖水库位于佛子岭水库上游、淠河支流漫水河上,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60km2。新建燕山水库、白莲崖水库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可研和初步设计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正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8.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是统筹解决沂沭泗水系中下游河道洪水出路、提高防洪标准的战略性骨干工程。一期工程已按20年一遇标准基本实施完成,续建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前期工作。续建工程需编制刘家道口枢纽、湖东堤、湖西堤、新沂河等8个单项可研报告。湖东堤可研、刘家道口枢纽工程初步设计已批复,正在做施工准备工作。
9. 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现有大型水库50座,这些水库在历年防洪、灌溉、发电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多数建于“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仓促上马,工程隐患多,防洪标准低,达不到设计效益,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亟待加固治理。1986年、1992年水利部确定需除险加固的第一、二两批淮河流域大型病险水库包括宿鸭湖水库、陡山水库等共20座。
10.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 淮河入海水道是承泄洪泽湖洪水的重要防洪工程,关系到里下河、渠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分近、远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6月通过通水验收,并在当年大水中发挥了分洪效益。项目已基本完成,正在做竣工验收准备工作。近期工程按洪泽湖100年一遇设计洪水、行洪2270m3/s确定。工程总投资为41.17亿元。
11.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以上28km处。2001年12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1月24日截流成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完成后,可以在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水库、河道堤防和行蓄洪区,调蓄洪峰,控制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安全。
12. 汾泉河初步治理工程 汾泉河是黄淮海平原跨豫皖两省的主要边界排水河道,干流全长243km。汾泉河初步治理工程1998年动工兴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泉河干流河道按3年一遇除涝设计流量的90%扩挖,堤防按20年一遇洪水位修筑;干河沿线建筑物、跨省支流及沿泉河洼地治理标准均为5年一遇。工程完成后,提高了汾泉河干流的防洪、除涝标准,改善灌溉河航运条件,扩大了排水出路,使已治理的汾河本干及支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13. 包浍河初步治理工程 包浍河是淮北豫、皖两省的主要排水河道之一,九湾以上流域面积4850km2,于安徽固镇九湾汇入怀洪新河。工程1994年3月开工兴建,2000年1月竣工验收。
包浍河初步治理干流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筑堤,3年一遇的82%除涝标准挖河,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河南省大槽沟口——省界17.2km、安徽省孙瞳——九湾100.1km共117.3km河道疏浚,祁县闸下——九湾段60km筑堤,河南周家路口、安徽吴安楼等8座节制闸,19座桥梁及沟口涵闸、排灌站工程等。工程总投资为3.44亿元。
14. 涡河近期治理工程 涡河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黄河南岸,于安徽省怀远县汇入淮河,河道全长380km,为淮北平原跨豫皖两省的骨干排水河道。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加以拦河建闸蓄水等因素,致使涡河干流淤积严重,极大影响了河道的排水能力,降低了河道的防洪标准,亟待治理。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决定治理涡河,工程已开工建设。
15. 奎濉河近期治理工程 奎濉河位于淮北平原东部,为苏、皖两省骨干排水河道,流域面积3598平方公里。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后虽经过两次治理,但防御洪涝灾害能力仍然很低。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将奎濉河近期治理列入治淮19项骨干工程。工程1998年开工建设,正在抓紧实施。
16. 洪汝河近期治理工程 洪汝河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是淮河北岸跨豫、皖两省的主要骨干排水河道。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流域进行了多次治理,但防洪除涝标准仍然偏低。洪汝河近期治理工程包括小洪河杨庄滞洪工程和洪汝河下游河道近期治理工程两部分内容,其中小洪河杨庄滞洪工程1992年底动工兴建,1998年底通过了竣工验收。洪汝河下游河道近期治理工程1999年开始实施,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计划2006年基本完成。
17. 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 沙颍河是淮河水系最大的一级支流,为淮北平原跨豫、皖两省的骨干排水河道,全长620km。长期以来,沙颍河由于缺乏系统治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堤防及河岸险工险段多,防洪标准低,严重制约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明确进行沙颍河近期治理,正在抓紧前期工作。估算工程总投资25.53亿元。
18. 湖洼及支流治理工程 淮河流域低洼易涝区及支流湖泊众多,除苏北地区的排水条件较好,大部分已达5年一遇以外,其他各省的排水条件仍然很差,流域内因洪致涝的问题严重。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中明确“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并将湖洼及支流治理工程作为19项骨干工程之一。工程估算总投资约28亿元,根据年度投资计划安排情况分年组织实施。
19. 其他 治淮其他包括直管病险闸坝加固、边界水利、水土保持、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工程估算总投资为35.27亿元,根据年度投资计划安排情况分年组织实施。
截至1999年底,19项骨干工程中已竣工验收的4项;正施工的12项;尚未动工的3项。
(1)第1类。①防洪水库工程中,已完成板桥、石漫滩2座大型水库复建,燕山、白莲崖待建;②大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省的大型病险水库共20座,已完成11座,尼山、岩马、孤石滩、王屋、冶源、跋山、石梁河、会宝岭等8座正在进行,小塔山水库正进行前期工作;③上游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84km2。
(2)第2类。①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分两期实施,从1993年开始进行以蚌埠以上为主的第1期工程,上游已完成淮干堤防加固、行洪区圩堤铲除、沿淮圩区排水闸站等项,中游已完成姜家湖、唐垛湖、邱家湖、南润段、城西湖等退建,润赵段废弃,峡山口拓宽,小蚌埠退堤,临北缕堤退建,淮北大堤涡西涡东圈堤除险加固等工程,基本完成濛洼尾部退建,小蚌埠切滩,低标准行蓄洪区庄台及闸站建设等;正在实施的有寿西滩堤退切、城西湖退水闸建设、淮北大堤加固等项。②行蓄洪区安全建设1991年开工,规划修建撤退道路962km,已完成900km,避洪楼、避水房79.4万m2已完成约10万m2。潆洼、城西湖等7个重点行蓄洪区已初步建立了应急通信反馈系统,黄墩湖泄洪闸已基本完成。③怀洪新河续建工程1991年开工,安徽段河道除少量水下疏浚工程外,均已完成,已完成节制闸6座、桥梁3座,其余3座闸、桥正在施工,穿堤建筑物大部完成;江苏段北峰山及窑河段河道和2座桥梁已基本建成;省界段河道及天井湖闸也已完成。④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2000年开工,预计2004年左右完成。
(3)第3类。①人江水道加固、分淮入沂续建、洪泽湖大堤抗震加固等3项工程皆已完工。②淮河人海水道工程1999年10月正式开工,已完成11.5km试挖段和新建11座生产桥,拆建5座泵站、16座圩口闸,基本完成梁北排灌工程。③淮安段、阜宁段、滨海段共42km河道正在施工。
(4)第4类。续建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分两期进行,第1期工程于1991年冬开工,其中分沂入沭、大官庄枢纽、人民胜利堰闸、韩庄运河扩大、中运河临时控制设施等关键工程已完成;新沂河、新沭河扩大,临洪东站续建,中运河(大王庙一二湾)近期扩大及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工程等已基本完成;湖西大堤加固正在实施,湖东堤工程正抓紧前期工作。
(5)第5类。①包浍河初步治理工程已完成。②汾泉河初步治理、奎濉河近期治理、洪汝河下游近期治理等3项工程正在进行。③涡河近期治理、沙颍河近期治理等两项工程,计划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完成。
治淮骨干工程虽尚未全部完成,但已经做到边建设边发挥效益:上游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已部分得到治理,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已经复建,田庄、岸堤、鲇鱼山等大型病险水库得到加固;中游主要保护区基本达到40年一遇~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下游入江泄洪能力由9000m3/s提高到12000m3/s;分淮入沂能力达到3000m3/s;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中,大部分河道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包浍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基本达到3年一遇。
(一)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影响工程建设
治淮工程实行的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制度,由于淮河流域市、县级财政普遍较为紧张,导致治淮工程所需地方配套投资到位情况较差,致使一些工程难以扫尾和验收,个别病险水库加固实施多年不能完工。
(二)征地拆迁安置工作难度大
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以及土地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使土地审批手续办理十分困难,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一些工程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工作难度加大,有的工程施工环境长期不稳定,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省界矛盾仍是制约治淮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淮河流域水系复杂,水事矛盾客观存在、由来已久,由于各地利益取向不同,建设协调难度很大,严重影响治淮工程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