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崧

更新时间:2024-05-17 20:08

法崧,又名王嵩。生卒年不详。北宋时期紫金寺的僧人,因此有人称其为王和尚。其一生最大功绩便是执行北宋大将种世衡的反间计,除去了宋朝边境大患——西夏的野利旺荣。据说他生性嗜酒,放荡不羁,“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因为声名远播,他后来和宋军将领种世衡结识,因坚毅果敢受到重视,遂还俗成为种世衡手下一名干将。1038年,李元昊宣布称帝,建立大夏国,并发兵大举攻打宋朝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受种世衡招募成为其间谍,冒着生命危险亲赴敌营行间。在敌营,他身受严刑拷打,却一直坚韧不屈,不负使命,帮助种世衡巧妙地运用反间计除掉了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旺荣,一举立下奇功。

受命进入西夏

公元1038年,即宋仁宗宝元初年,本被宋君赐姓赵的李元昊不服大宋管制,成立大夏国,并自封为国君。赵宋虽对李元昊叛变有所准备,但还是仓促间来不及布防,“守备不足”,只种世衡率部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布置防线,抵御夏的进攻。

种世衡,字仲平,宋仁宗时期一位杰出的戍边名将。为了积极做好防御,他在距延州东北两百里的宽州修筑青涧城。城建好后,宋廷即任命其为青涧城知事,负责对西夏的防务。其时,李元昊手下有两位得力干将,一位叫野利旺荣,一位叫野利遇乞,“有材谋”,“亲信用事”,是李元昊的主要羽翼。此二人实为兄弟,旺荣称“野利王”,遇乞称“天都王”,分别握有西夏兵权,所属士兵素以骁勇善战著称,让宋兵心惊胆战。李元昊在对宋的三川口、好水川两次战役中击败宋军,就是因为采纳了这兄弟俩“诱敌深入”、“设伏以待”的计谋。故此,种世衡一直希望找个机会除掉他们。种世衡先后派人行刺,因其戒备森严,皆无功而返,又曾设想派人诱降,却被他们严词拒绝。种世衡一时束手无策。交手过程中,旺荣、遇乞深知种世衡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名将,故而派出间谍前去诈降,并伺机窥探宋军虚实。种世衡忽然发现机会来了。他决定用反间计除掉这两位心腹大患。

种世衡野利旺荣派来的间谍给予优厚待遇,“出入骑从甚宠”,一边佯装不知他们的行间目的,每天好吃好喝供着,一边积极寻找着可以执行这次反间任务的人选。

种世衡煞费苦心,终于物色到一人。此人就是法崧,本名王嵩,本地人氏。这法崧原为行伍出身,身材魁梧且精于骑射。他曾多次往来于夏、宋之间,与党项部族中人有交往,又熟知夏的山川道路。后来落魄潦倒,看破红尘,于是在紫寺出家为僧,法名法崧,又有人称为王和尚。种世衡得知法崧是个侠肝义胆的义士,便多方暗中观察,发现果然不是虚传,便派人设法把他请到军中。种世衡对法崧非常器重,一直当作亲生儿子,最终说服他还俗从军,接着举荐他做了一个小官。法崧的许多坏毛病,诸如喝酒、赌钱、嫖妓、打架等,种世衡看在眼里,却少加约束,而且还经常提供金钱任其挥霍。与此同时,种世衡设法将法崧的家里安顿妥当。这一切都让法崧十分感激,一直有知恩图报的念头。

法崧在种世衡的营中一直过得非常滋润。没想到突然有一天,种世衡对法崧翻脸了。他愤怒地招来法崧,厉声呵斥到:“我一直对你不薄,你居然暗中与西夏勾结,你为什么背叛我?”法崧非常惊讶,正想申辩,种世衡已经下令左右把法崧五花大绑捆起来。法崧大呼冤枉,种世衡说:“我手里有你私通西夏的证据,你还是赶快招供吧!”法崧说:“我法崧是个讲义气的汉子,您一定是听信了谗言,才会对我产生误会。”种世衡吩咐大刑伺候,一直对法崧严刑拷打数十日,“极其楚毒”,法崧一直没有怨言。在狱中,法崧对狱吏说:“我一直对种公忠心耿耿,绝对没有二心。我是个堂堂汉子,绝对不会做出下贱事情背叛恩公。就算现在让我赴死,我仍然不会对种公有任何怨言的。”狱吏把这些话传给种世衡,种世衡丝毫不为所动,一直把法崧关押在大牢之中,并不时提审拷打。

就这样一直过了半年之久。法崧经过了无数次的严刑拷打,仍然对种世衡忠贞不二。就连野利旺荣派到宋军大营的奸细,都知道了种世衡手下有一位叫法崧的奸细。他们非常关注事态的发展。在他们看来,到宋营卧底半年而寸功未立,是一件让自己感到非常羞愧的事情,而这一次终于可以赢得立功的机会了。如果抓住时机,很好地利用这名奸细,一定可以邀功求赏。

一天,种世衡感到时机成熟了,突然把法崧秘密押送到密室。在密室中,种世衡亲手为法崧松绑,然后对法崧一一说明事情真相。他对法崧说:“你根本没有什么罪过。我把你关起来拷打,一来是想试探一下你的忠贞和毅力,二来是希望借此机会巧施反间计,除掉野利旺荣。我想派你到敌营,赋予你一个非常特别的行间任务,不知道你肯不肯答应?”法崧明白了前后经过和种世衡的良苦用心,不禁百感交集,立即含泪点头答应。种世衡说:“这次行间任务非比寻常,你一定要严格注意保密。否则,不但完成不了行间任务,你自己的安全也将很成问题。而且,可能你要经受比现在更大的痛苦,对此你必须要有思想准备。”法崧再次认真点头。

种世衡于是亲自起草一封书信,收信人即为野利旺荣。信中,种世衡这样写到:“您派来的几个人我都已经安顿得很好。他们送到的重要情报我已经收到。我非常明白您派他们来这里的用意。鉴于您对宋廷的贡献,我已上报朝廷,任命您为夏州节度使,每月俸禄为一百缗。这时任命书已经到了,盼望您早日归附,早日赴命。现在特意赠送您一幅画着龟的画,一颗枣子,希望您能明白其早归的寓意,早日归附宋廷。”(枣,谐音早,龟,谐音归。)

信写好之后,法崧用蜡将其密封,藏在衣服里面,并用针线密密麻麻地缝起来,非常难以察觉。种世衡告诉法崧:“枣子和画可以直接交给野利旺荣,但是千万不能泄露另有一封书信。无论怎么拷打你,都要挺住。直到面对李元昊的时候,而且也是到了斩杀你的时候,你才能说出书信的事情。这时候,你要说这一句话——我辜负了将军的恩德,无法完成这件大事了。然后,你就可以把书信供出了。”

法崧将种世衡的嘱托一一牢记在心。法崧说,如果以僧人的身份去,也许会更好一些。种世衡也觉得很有道理。就这样,僧人打扮的法崧带着密信和一幅画、一颗枣,上路了。

完成任务

僧人打扮的法崧非常惹眼,故此一进入夏境,就被夏兵捕获。法崧坚持要见野利旺荣,说是有重要事情呈报。夏兵只得将其带到野利旺荣帐下。

见到野利旺荣后,法崧拿出枣和画,呈送上去。野利旺荣得到一颗枣和一幅龟,感到莫名其妙。法崧转达了种世衡对他的问候,然后对野利旺荣说:“朝廷知你有降宋之心,立刻降旨封你为夏州节度使,每月有丰厚的俸禄。现在朝廷的信使和给你的官职凭信已到,请立即按原定计划速速行动。”野利旺荣这才明白法崧带来的枣、龟信物,其寓意为“早归”,感到受了极大侮辱,非常气愤,也非常惧怕。野利旺荣猜测一定还有书信,便向法崧索取。法崧故意看了看野利王的左右,说:“种将军只让我把这些东西交给您,并没带来书信。”野利旺荣见此情形,不敢隐匿。他将画幅重新封好,立刻快马报告李元昊,准备将法崧就地处死。

就在这时,野利旺荣的派出的奸细送回情报说,种世衡手下有个叫法崧的人,很可能是我们派出的间谍。这其实是种世衡故意放松警惕,让他们传递回去的一份假情报。野利旺荣不知是计,更害怕其中有什么别的隐情,得到自己安插的奸细的报告后,不敢再有丝毫怠慢,赶紧将法崧和画一起送给李元昊处置,试图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

李元昊也感觉这事很蹊跷。在野利兄弟势力坐大之后,李元昊常常为此感到担忧。这兄弟二人握有重兵,一旦谋反,将对自己造成致命打击。故此,李元昊对野利兄弟一方面是善加利用,一方面却不能排除疑忌。君臣关系非常微妙。所以,当野利旺荣送来这个自称是联络员的和尚之后,李元昊不敢怠慢,想极力从其中找出一个答案出来。

李元昊下令将法崧囚禁于大牢之中严加看管,等候自己传令。一个和尚赶这么远的路过来,就是为了给野利旺荣送点小礼物?李元昊不信。他再三询问法崧的真实企图,却得不到回答。李元昊只得施以酷刑,但是仍然得不到回答。这样子过了很多天,刑罚越来越重,法崧丝毫没有松口。李元昊最关心的其实就是宋廷那边有没有传递书信给野利旺荣,对此,法崧一直予以坚决否认。面对奄奄一息的和尚,李元昊感到非常无奈,又非常不甘心。

又过了些日子,李元昊彻底失去了耐心。他派人将法崧秘密带到宫里,对他说:“我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你再不说出实话,我就立即处死你!”法崧仍然不说出信函的下落。李元昊于是下令将他拉出去斩首。这时候,忽听到法崧大声呼喊说:“法崧死不足惜,只是没有完成将军托付的大事,辜负了将军,真对不起将军了!”李元昊急忙下令押回法崧。法崧这才把缝在僧衣中的书信供出。李元昊看到写给野利旺荣的书信,再联系画和枣的含义,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不能不对野利旺荣产生怀疑。但是,李元昊毕竟老练,一阵冲动后,他又冷静下来。为了验证真伪,又暗中派遣心腹将领假扮野利旺荣的使者,去求见种世衡,以进一步打探虚实。

种世衡不能确定使者身份。他怀疑使者并非野利旺荣派来,所以没有立即召见他,只是派人每天到驿馆去问候使者起居,闲话家常。当谈李元昊驻地兴庆府地区时,使者对答如流,但一谈到野利旺荣驻地所在地区时,他就答不上来。种世衡知道此人肯定是李元昊派来的间谍。他不动声色,又派此前捉来的几名李元昊的奸细暗中辨认,终于确定使者确为李元昊的心腹将领。种世衡明白法崧的行间已经获得成功,便将计就计,故意在使者面前痛骂李元昊,盛赞野利旺荣降服朝廷、弃暗投明的义举,并给使者赠送了很多贵重礼物。临行前,种世衡还亲自给他饯行,对使者说:“请带话给你的主人,要速速决断,千万不要再犹豫了。”使者回到西夏,立即将上述情况如实报告李元昊李元昊大怒,立刻剥夺了野利旺荣的兵权,以反叛罪处死了野利旺荣。

事件后续发展

在除掉野利旺荣之后,种世衡又继续使用离间计把野利遇乞除掉。他在得知野利旺荣死后,故意在边境举行祭祀活动。种世衡命令手下将祭文写在木板上,祭文大力表彰野利兄弟弃暗投明归依宋廷。这祭文故意不全部烧掉,西夏的奸细得到这祭文赶紧送交李元昊。李元昊本来就对野利旺荣产生猜忌,见到祭文后更相信他的反叛完全属实。在哥哥旺荣冤死之后,遇乞自然会情绪激烈,这也让李元昊很容易产生猜疑。这种情况下,李元昊更容易中种世衡反间计,立即将野利遇乞处死。宋廷自此少了两位劲敌。李元昊冤杀功臣,西夏国内哗然,立即不像以前那么安定团结,国力也自此大大削弱,宋朝边境所面临的威胁也随之解除。

虽然说法崧在出发前就有慷慨赴死的心理准备,但是谁都不希望出现最坏的结果。所以,成功除掉李元昊手下猛将之后,冒险赴敌营行间的英雄法崧便成为种世衡的牵挂。如何解救出法崧成为种世衡一直思考和面对的难题。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法崧竟然被李元昊释放出来了。

原来,李元昊在除掉野利兄弟之后,害怕国内有人指责他杀害有功之臣,干脆再次栽赃野利家族。他即刻废掉野利旺荣的妹妹——一位已经失宠多时的皇后,然后散布舆论说,野利兄弟对自己的妹妹被废黜怀恨在心,进而存心谋反,幸亏被及时发现。这样,李元昊以谋反罪除掉野利兄弟就有了正当理由。而法崧,既然野利兄弟的谋反与他无关,而且举报叛臣有功,不但释放了他,还“礼之甚厚”。就这样,法崧竟奇迹般获得生还。此后李元昊请降的时候,还利用法崧作为联络使者。这之后,法崧重新改名为王嵩,受到加官进爵,“进侍禁、阁门祗候”。

法崧的功劳获得承认,应当感谢当朝的枢密使庞籍庞籍种世衡死后,对种世衡功劳有所漠视,这引起其后代的抗议。但庞籍倒是能对法崧这次冒险行间的贡献有充分的认识。在庞籍看来,西夏与宋朝重新结好,是因为“世衡画策遣嵩冒艰险间其君臣”。法崧经受严刑拷打而不背叛,并立下奇功,因此庞籍“请优进嵩官”。可以说,依靠庞籍的表彰,法崧冒死行间的义举,才渐为世人所熟知。

后世评价

法崧行间是中国古代间谍史上非常典型非常成功的“反间”的案例。因此,清代朱逢甲的《间书》中也有明确记载,并将其归入“反间”一类。朱逢甲的分类因袭《孙子》,却未注意到孙子的分类其实有不严谨之处。如果细究,孙子的分类其实是犯了内涵交叉的毛病。孙子的著作中,曾将间谍的类型,分为“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类型。这种分类虽不失为一种尝试,但是也有明显的瑕疵。孙子所谓反间,当包含有生间和死间。比如,苏秦的间齐,既是反间,同时也不幸成为死间。而法崧行间,确实是反间,但他幸而生还,也可算是生间。

法崧冒死行间的经历,除《宋史·种世衡传》有所记载之外,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也有简略描述。只是这些描述与《宋史》比较起来,稍有差异。据《梦溪笔谈》,法崧出发时不知道自己的衣服中还偷偷缝有一封书信。正是因为不知道,“崧胆才壮,其间更密,策更奇。”其实,这可能是低估了法崧的胆气。可以说,法崧如果没有足够的胆气,他就不可能,也没必要承受那么长时间严厉的酷刑。而考察法崧的胆气,对其施行酷刑,是种世衡是否派他前往敌营行间的一个重要前提。

而且,从法崧行间的经历来看,这封书信其实是巧妙除掉野利旺荣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种世衡事先不交代法崧,而法崧最终不幸忽视了这个环节,则他们的这次行间就很可能功亏一篑。进一步的,如果书信藏得不深,敌人随便就能搜出来,一定会对法崧产生怀疑。只有经过了这种长期的折磨和严刑拷打之后,法崧在巧妙的供出书信,显得顺理成章,更容易诱使对手犯错。所以,笔者更相信法崧事先知道书信乃至书信内容。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黄盖诈降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苦肉计是古时候施行反间计和进行谋略角逐时的一条惯用技法。法崧行间与黄盖诈降的经历有类似,但又不全似。其相似之处是,都借用了苦肉计来麻痹对手,都借助对方的奸细传递信息。其不同之处是,法崧是在经受了种世衡酷刑的考验之后,再以血肉之身投诸敌营遭到敌方更为严厉的严刑拷打,并险些成为死间。所以,相比之下,法崧的经历和勇气更值得让人赞叹。带着神圣使命,也带着必死信念的法崧,能一直忍受酷刑牢记使命,并出色地完成行间任务,不愧为一个伟男子和真英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