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3 10:16
泸州的酿酒史要追溯到秦汉时期,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从古一直延续至今。
明万历年间(1573年),舒承宗采集泸州城外五渡溪黄泥建造,始建“舒聚源”酒坊,并探索总结出从窖藏储酒到“配糟入窖、固态发酵、泥窖生香、续糟配料”的一整套浓香型白酒的酿制工艺传承至今。
泸州大曲老窖池4口窖池纵向排列,均为鸳鸯窖,即每口窖池内为2个地坑,中间以池干分开,粮糟发酵时,2个池坑作为一个窖池,以提高容量。
泸州大曲老窖池1号窑池长6.8米,宽4.2米,深2.2米;2号窖池长6.9米,宽3.4米,深2.25米;3号窑池长6.6米,宽3米,深2.33米;4号窑池长7.6米,宽3.9米,深2.45米。
泸州大曲老窖池筑窖原料用的是细腻无沙的五渡溪黄泥,色泽金黄,绵软细腻,不含砂石杂土,钙、铁离子含量少,粘性好,无须经过防渗处理即能保水。历经数百年的持续不间断酿酒,经过无数次酒液浸染,泥色由黄变乌,由乌转灰、转乌黑,再转灰白,泥质由柔变脆,在光线的照射下显现出红、绿、蓝等斑斓色彩。
明万历年间4口和清代1615口酿酒窖池,16处酿酒古作坊,天然藏酒洞3个(纯阳洞、龙泉洞、醉翁洞),龙泉井及清代井碑,泥石晾堂,甑桶、云盘、木轮鸡公车等传统酿酒设施,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奖牌,唐宋窑址遗址及出土酒文物。
在泸州大曲老窖池约400米处,有明代风格的龙泉井及清代重修龙井碑,碑文上有关于糟房及窖池的记载。
《中国酒典》一书中叙述:“舒聚源糟房,明代,泸州有位姓舒的武举,此人嗜酒如命……在泸州城南营沟头,开建酒窖,并用附近龙泉井的清例泉水为酿酒用水,这便是泸州大曲酒的第一个酿酒作坊舒聚源糟房。”
舒承宗曾是武举人,后解甲归田继承舒氏酒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和酿造工艺研究。舒承宗始建“舒聚源”酒坊,并探索总结出从窖藏储酒到“配糟入窖、固态发酵、泥窖生香、续糟配料”的一整套浓香型白酒的酿制工艺。
清《阅微壶杂记》记载:“元泰定元年(1324年),泸州始有脱颖而出者,郭氏怀玉也。十四岁学艺,四十八岁制成酿酒曲药,曰‘甘醇曲’,用以酿出之酒浓香、甘洌,优于回味,辅以技艺之改进,大曲而成焉。”
《泸州三首》
其一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其二
旃檀风过一船香,处处楼台架石梁。
小李将军金碧画,零星摹出古江阳。
其三
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
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
泸州大曲老窖池4口明代老窖池,是中国现存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酒窖池,对研究酒类窖池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1996年4月,泸州大曲老窖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州大曲老窖池。
2019年4月12日,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泸州大曲老窖池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下营沟(现三星街)21号(泸州老窖车间内)。
不对外开放,预约制。
免票。
公交:泸州市内乘坐泸州公交270路、泸州公交246路等可抵达。